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璜 《中华文化论坛》2023,(4):61-76+189
汉地祈雨,尤到唐宋时期,愈加与佛道相摄。彼时西南边地的大理国写经也显示出大理国的祈雨仪式与汉地有着总体相同的文化特征。目前,在大理国密教写经中发现四则与祈雨相关的启请次第,一则抄于云南省图书馆所藏写本残叶“密教观行次第”中,另三则属于云南省博物馆藏《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中的内容。通过该四则祈雨材料,大理国密教祈雨文化的概貌得以构现——从教法源流看,汉地密教祈雨法仍是其主要依据,同时汉地道教自然神灵信仰也被融摄其中,形成了以佛教为主,佛道双涉的神灵谱系。但这些道教神灵在行法中业已密教化,皆以道场观想的方式出现。虽然观想中的部分神灵显示出一定的行法特色,但观想法门和大理国密教祈雨法中的神灵谱系与中土密教总体一致,各祈雨次第之间的互见内容“摩诃婆罗”也反映出唐宋等汉地密教作为母体文化在大理国的传持,以及大理国密教对母体文化的接受和演绎。这些祈雨材料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反映出大理国和中原汉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席泽宗《三字经》说:“夏传子,家天下。”《周易》革卦《象》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可是夏朝从哪一年开始?成汤代桀,武王伐纣,又都发生在哪一年?孔子说不清楚,司马迁著《史记》时也只得存疑。西汉末年的刘歆(卒于公元...  相似文献   

3.
朱月顺 《寻根》2006,(6):119-121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名扬中外。他的理学思想不仅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在13~14世纪对高丽于朝的封建统治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中国,多数人部知道朱熹为中国“理学之大圣”,而对朱熹后裔一支变成朝鲜族一事却知者甚少。笔者是中国的朝鲜族,也是朱熹的后裔。那么,我们的家族是如何变成朝鲜族的呢?  相似文献   

4.
明中晚期社会男风流行状况叙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名士张岱在《自为墓志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来概话自己的早年生活: 少为纨绔子弟,种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 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 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 淫橘虐,书蠹诗魔。①这“十二好”几乎涉及到当时年青士人享乐的所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竟堂而皇之地声称自己“好娈童”,字里行间且颇带自我标榜的意味,令现代人感到惊诧和不能接受。其实,这是明中晚期士人的普遍的习气,作为明中晚期纵欲思潮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男性同性恋在当时曾经风靡整个社会,得到了社会的承…  相似文献   

5.
在古希伯莱人的圣经故事中,大力士参孙在娘胎中就被指定要做神的拿细耳人(归主的人,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清规戒律)。“耶和华的使向那妇人显现,对她说:‘向来你不怀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所以你当谨慎,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这一切注定了参孙不是凡夫俗子而是要做归主的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从非利士人的手中解救以色列人。他因神的遴选而具有了不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7.
"格物致知"作为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对我国宋明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格物致知"虽仍然作为国画的一道传统程序被保留在中国国画教育中,但其本源和具体理念已被多数人所忘却。文章以《梅花喜神谱》为例,通过分析"格物致知"思想在此谱中的运用及意义,解读了《梅花喜神谱》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格物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魏普玄学是对老庄学说的一次具体开展。士人的精神家园在失去人文关照的情况下,自觉地利用传统的思想资源进行形而上的重构。老庄思想在现实层面上反对虚假而繁琐的人为建构,当现实的文章礼制遭遇普遍的怀疑时,老庄思想给士人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老子“无为”和庄子“与物同一”的境界,超脱了“名教”等级的束缚,确立了一种超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06-121+190-191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相似文献   

10.
“天理人欲”观是宋代理学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理学家的思想倾向。理学为什么要在客观物质世界之上抽象出一个“天理”,这个“天理”对人地间有什么指导意义,“天理”的指导意义如何与“人欲”结合,从而形成宋代以后中国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章通过对“中华传统明”、“近现代中华明”、“当代中华明”的回顾、阐述,指出:中华明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形成了“多样的统一”的中华传统明。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明,经历了近现代困境中的更新充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明,这种新型的中华明已在当代崛起,并将在21世纪得到全面振兴。(本为作1997年参加莫斯科“国际汉学家大会”所提交论,后作修改)  相似文献   

12.
在诸多人的眼里,澳门意味着赌彩。多少嗜赌成性前瘾君子带着一枕发财梦,来到澳门。在大大小小的赌场上一掷千金.一夜间的暴富和一夜间倾家荡产的故事.不新地在澳门演绎.对那些染上赌瘾的官员来说,此地也是其仕途的终点,也难怪,借大中国.这是惟一赌博合法化的地方;对赌君子而言,澳门俨然是其“用武”胜地。  相似文献   

13.
宋明以来,广东士人对孔氏入粤始祖的追溯,经历了由孔戣到孔昌弼的变化.这两个广东孔氏先祖均为唐代人,最先落籍于今广东南雄.宋代以后,其裔孙由南雄逐渐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扩散,官修史书和私家文献对广东孔氏源流的构建也由分歧到渐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酷吏政治的高压态势下,士人对酷吏政治本身进行了持续抵制,当然,抵制的形式则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并不一致。但是,士人也因为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的大势所趋和武则天的权威而对武周革命极尽谄谀之能事。士人对武周政权的支持是建立在武周作为特殊的政治过渡时期的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在当时的储位之争中,士人普遍主张舍武立李。  相似文献   

15.
<正>一、“阳明心学”对近世中国的影响及意义“心学”是儒学的重要派别,南宋陆九渊作为宋明两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有不合。陆九渊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即王阳明)继承发展其学说,被称为“陆王心学”,在中国儒学体系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后因东亚诸国(尤以日本为甚)对王阳明的极度推崇,而被称之为“阳明学说”或“阳明心学”,这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并逐渐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16.
宋代,士大夫崇佛之风日甚,几至人人谈佛。理学诸子为捍卫儒学地位,视佛学为异端,着力排佛。二程、朱熹强调儒佛界线,以儒家价值观立论,从“理”的“实”与“空”、“公私”、“义利”等方面力辨儒佛之异,指斥佛学无“理”,即便有“理”,其“理”也“空”;佛学立教,为“私”为“利”。但是,儒学与佛学本为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理学诸子以儒学价值观度量判定佛学之非,其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故其排佛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约1896年间,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传人印度。上个世纪初,印度的数部影片均为英国人和在孟买的百代分公司的法国技师拍摄的。1913年,于英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其导演为“印度电影之父”巴尔吉。该片以西方神话故事为版本,展现东方一个神秘的古老明国度的故事,立刻受到当时盲率超过50%的印度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马兰 《华夏文化》2008,(2):22-23
我们的先民关于死的观念是很质朴的,这一点从“死”字本身可见一斑。《说文解字》:“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人。”段玉裁注:“形体与魂魄相离,故其字从歺人。”死的甲骨文字形为 ,左边是残骨之形,右边是一个人在凭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运政局的变化,明代前、中期的士人心态与诗文创作,以成化初为界,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精神风貌。成化以前,国运昌隆,士人振奋,诗文亦多昌明博大之音,备受诟病的“台阁体”在很大程度上讲也是这种乐观心态的写照;成化以后,国势转颓,士人或沉沦,或隐忍,或焦虑,或奋争,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则是茶陵派、七子派、吴中派、陈庄体等诗文流派的并起、竞争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梁祝中原说——梁祝故事本末、影响、价值及其发生地□马紫晨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故称“天中”。元、明、清均为汝宁府治所。城南30公里的马乡镇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墓,千百年来这里及其附近地区的群众无分男女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