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乃一代词宗苏轼的传世名作 ,后人推尊之至 ,誉之为千古绝唱。但是此词的风格 ,学术界颇有争议。有人说它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有人说是旷达 ,有人说豪放旷达兼而有之。众说纷纭 ,孰是孰非 ?笔者经过反复诵读 ,多方比照 ,最终倾向于认为 ,此词风格是旷达 ,不是豪放。词开首以大江起笔。“大江东去” ,隐喻着岁月的匆匆流逝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谓多少风流人物的英名伟功都随着波涛逝去而再也无迹可寻 :在滚滚东流的长江面前 ,风流人物的形象显得如此苍白。读着此句 ,我们不禁想像词人站在永恒的长江边 ,感…  相似文献   

3.
苏轼词风一向以“豪放”说最为流行,本文认为只谈豪放不能尽见苏词面目,而以“疏放旷达”来论苏词,更能反映苏轼词风实质。  相似文献   

4.
(一) 说苏词的主要风格是旷达是有理由的。从思想上看,苏轼的词风只能更接近旷达。而不是豪放;从作品的数量上看大量的旷达词要远远超过那仅有的十来首豪放词;从风格的互相渗透上看,恰恰是旷达风格渗透到豪放风格及其婉约风格之中,而不是相反。对此,学术界已多有论定,本文不想再加赘述。这里只想再从风格与内容的关系上稍加阐发,为旷达说再提供一些论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苏词的风格不只是今之所谓的豪放,而是一曰豪放,二曰旷达,三曰婉约,且以旷达为主要特色,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全新的风貌。我们既要看到其豪放、旷达词风的开创意义和旷达词风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略其婉约词风的革新成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起苏词,多以“豪放”赞之。苏轼天性豁达、侠骨峥峥,创作中,刻意要“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形成其词豪放、旷达风格。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剐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剐有一番风情。通过对苏轼具体词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词特有的艺术风格应是:纤丽与雄壮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  相似文献   

7.
苏轼词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是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有的认为是“豪放”,宋明以来持此论者甚多,认为“千古豪苏擅胜场”,故将苏东坡称为“豪放”,将柳永与之对应地称为“腻柳”。有的评论家认为,“豪放”只表现在苏轼的个别作品中,难以代表苏词的全部风格。还有个别人认为苏词的主要风格仍是婉约或是旷达与婉约的结合。正确评价某一作家的创作风格,必须涉及风格的概念和他的全部作品,尤其要密切联系他的生平经历和基本思  相似文献   

8.
东坡词的研究者几乎没有不肯定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但取《东坡乐府》细加寻绎,则不难看出,“豪放”二字是难以概括其词风的.苏词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样的:豪爽放诞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淡秀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绝艳者有之.因此,不能说苏轼只会豪放词,只会“横放杰出”,翘首高歌.我们既要看到苏词的豪放超旷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蕴藉空灵的一面.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把握苏词风格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婉约派被视为词之正宗的时代,他的词基本倾向属于“变调”、“别格”,给词坛带来一般清新之气.后人将其归人豪放派.其实苏词的风格以旷达称谓更显确切.“豪放”起初仅指一种突破陈规常俗的精神,后来逐渐赋予具体实在的含义,并且“豪”与“放”的不同指代也被分划出来.豪放的意义偏重于“豪”,而“放”的意义为旷达所包容.这样词学史上就出现了三种流派即豪放、婉约、旷达,苏轼则是后者的宗师.因为其词既不是豪放的典型,又不是婉约的代表,而是另有显著的特色,可以旷达统而盖之.这从苏武具体词作和出身经历中都能找到依据,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人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是建立在文本语义细致分析上的一种批评方法。通过对苏轼、辛弃疾两首著名的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苏、辛虽然都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二者的词风在豪放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还是有差别,主要表现在:苏词往往由历史进入更为广阔的思考,多呈现超脱旷达之风,词境壮阔,气象宏大,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辛词则多雄浑悲慨,表现出炽烈的英雄豪情,追求的是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继晏殊、欧阳修、柳永之后,大拓词境,别开风气,一新天下人耳目的是横放杰出的苏轼。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苏轼的成就比前者更大,也更有独创性。 首先,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豪放词派的创立。这是他迥出于前人而给后世以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说:“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六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见俞文豹《吹剑录》)这一传说虽不可信,但是,它生动的说明了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即苏词一改柳永等前人婉约的风格,开创了具有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作词风格。事实上,苏轼的词确实具有豪放的风格。如苏轼在山东密州任知州时,曾写过一首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苏词研究中,相当部分论者以界定风格为研究目标,根据苏词的内容,词中意象特征、行动表现和人之常理,得出关于其词风的不同结论:豪放、旷达、婉约、悲壮等等。重新审视并反思这种知人论世的惯性逻辑思维模式具有提示意义:忽略文本自身策略正是文学审美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玉 《文学教育(上)》2011,(11):106-106
北宋苏轼开启豪放词风,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自苏轼之后词大体延续"婉约"和"豪放"两个基调并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用"豪放"来定义苏词特点,远不如用"旷达"定义来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古典文学评论中,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被广泛认可。然而,是否就可以以“豪放”涵盖苏词风格呢?在对其所谓“豪放”词代表作品的重新解读中和对其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的评析后,苏轼词作的风格应为: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  相似文献   

18.
苏轼乃宋代文坛的巨孽,也是古代文艺史上一位旷古奇才,他在诗文、词赋、书画等艺术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自成一家.论散文:“欧(阳修)苏”并称;论诗,“苏黄(庭坚)”并举;沦画,“文(同)苏”齐名;论书法,“苏、黄(庭坚)未(芾)、蔡(襄)”四大宗师并称为“宋四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文坛“三苏”.论及词作,“苏辛(弃疾)”并列,以其旷达、豪放的风格,首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堪称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光辉代表,同时也不乏格律词派的精严和婉约词派的神韵.诚如清代词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赞誉:“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①清代诗人王士祯在评论苏轼的婉约词“蝶恋花”(花裉残红青杏小)时也指出:“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②在一百多卷《东坡全集》中,有词两卷,约350首,名《东坡乐府》(又名《东坡词》).苏词内容广泛,题材新颖,除较多的政治抒怀词、咏物抒情词、表白心境、折射多维内心世界的词,还有一部分思亲、念友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刘克庄评辛弃疾词“大声镗鞑 ,小声铿钅訇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他直接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但二者仍有着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苏词雄壮 ,辛词悲壮 ;苏词“横放杰出” ,超旷、飘逸 ,辛词“潜气内转” ,豪放中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 ;苏轼“以诗为词” ,笔力矫健 ,辛弃疾“以文为词” ,能刚能柔。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豪放词风 ,而且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 ,形成独特的风格 ,开创了辛派。传其衣钵者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 :具有爱国思想 ,以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 ,把词推向抚时感时、散…  相似文献   

20.
对宋词主要风格特征及流派,向有异说。将宋词四分为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的说法比较妥当。婉约指"香而弱"的词风,适合表现离情别恨、男欢女爱的题材;豪放指恢弘刚健、豪迈磅礴的词风;旷达指疏狂豁达、潇洒飘逸的词风;骚雅是指追求古雅,注重心境描写的词风。宋词的每一种风格都是一种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