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晖 《未来与发展》2007,28(8):11-15,10
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也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本论文以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为背景,通过京、津、沪、穗等主要城市在吸引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对比研究,发现比较优势,探索我国吸引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关键因素与路径选择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铁新城建设能够推动以高铁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但研究发现已有高铁新城建设存在功能定位、规划、空间布局等趋同,并引起同质化竞争局面。文章基于对长沙高铁新城的实地调研,提出创新型高铁新城的概念,从适用政策、技术环境、建设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等方面将创新型高铁新城和普通高铁新城进行对比,以期为高铁新城规划和建设等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而新城开发的速度决定了该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然而,一个新城的发展必须有相关产业支撑,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旅游产业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增强城市活力,打造城市品牌,完善城市各项功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凝聚人气,加快城市综合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城市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延庆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商贸物流业、文化产业等。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市场,促进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提升首都生态体闲商务区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研发枢纽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筱  王铮 《中国软科学》2013,(1):93-102
本文论述了研发枢纽城市的概念.文章认为研发枢纽城市是区域枢纽-网络结构中具有创新行为、知识扩散与商贸中心功能的城市,一个研发枢纽城市是产业集群、研发企业活跃、具有生产性和商贸性附域、具有知识城市特征的空间集合体.文章在分析与观察基础上提出在区域管理意义上,通过促进聚集、发展文化多样性、建立风险基金建设、利用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网络生成等措施是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文章认为在管治上,政府应通过实施外部网络战略、善待大学和发展金融服务业来构建研发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重要举措,对国际国内双循环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义明显。文章以获批创新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9年中国地级市与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来系统研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地方产权保护在政策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我国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规模,并且试点政策具有时滞性和长期动态性;(2)就影响差异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3)法律治理程度和公众保护意识等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是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关键渠道;(4)基于创新意愿和政府距离的政策再评价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可通过增强地方产权保护来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行为,从而助推服务业企业绩效提升。同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绩效的正向效应集中在政府方圆40%分位数距离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地铁沿线物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有利于促进地铁站点周围经济活动集聚,引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空间价值,对促进城市地面和地下商贸零售业发展、商业网点布局、商业业态和物态等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经济形态逐步由商品生产迈向服务生产,高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彰显,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融合、吸纳就业、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关键力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巨大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带来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区域产业结构重组、价值链重序与附加值提升、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的配套完善及其衍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及核心功能区格局的转移,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及集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空间重构战略实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特色,提出面向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提出沿着基础研发服务、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发展模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并根据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现有的服务业基础提出了具体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天津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李恒 《未来与发展》2011,34(9):85-87
天津服务业发展存在服务业总量规模小,而新兴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慢;非公有经济不活跃: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城市建设辐射不足,投入相对较低等问题。加快天津市服务业发展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优化服务业资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能级;发挥滨海新区的龙头作用;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即墨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党委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即墨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市场运行水平和质量的工作要求,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市场特点,不断加强市场党支部建设,通过开展活动、转移关系、成立支部、严格施教等举措,使市场党员商户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使党员商户离土离乡不离党,发家致富不忘党,在市场管理服务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推动即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出发,结合科技服务业内涵及与制造业升级互动的有关机理,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对指标层进行比对梳理,再根据科技服务业主体服务能力及产业系统外在关联的辅助性行业发展状况确定了从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客体能力、综合发展潜力四个维度入手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6年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测度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对其整体及板块之间、区域空间布局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现阶段产业发展态势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进程中生产性服务业聚集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其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当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中国20个城市2003—2011年的就业数据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及空间基尼系数,分析发现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挤压"效应,一方面促进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的聚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向周边城市的扩散。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为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4.
田宏 《西藏科技》1999,(4):80-81,34
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信息服务业及信息基础建设工程的发展概况,针对我国信息服务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信息服务业的基础建设、信息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服务的范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行业协会面向企业服务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依托行业协会为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服务的背景与意义,介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的研究开发与服务、专题数据库服务、专题咨询、文献传递、专业培训等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并总结由此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并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优势: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大规模基础软硬件管理,业务和资源调度管理、安全控制管理、节能降耗管理等五大优势,以及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社会和经济更快发展、降低区域信息化的总体成本、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等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打造独立于应用系统的公共云的智慧城市设计架构。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服务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等为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北京丰富的战略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等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网络信息增值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增值服务业对于北京市发展成为信息化、知识化城市具有重大意义.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发展网络信息增值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北京市网络信息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以此来推动北京市网络信息增值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技术服务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等为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北京丰富的战略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等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农业电子商务却显得步履艰难。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大市场的矛盾是中国农业的典型特征,它意味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不能照搬工业和服务业的模式,需要在此基础上另寻出路。笔者着力于缩小农村和城市电子商务差距,从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入手,基于农业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三种改良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以期能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