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代小说的悲剧主题可以发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哈代的小说在主题上是统一的,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在主题思想上经历了从"牧歌"到"悲剧"的嬗变.这种主题思想的变化既是由于时代生活的影响,也是他哲学思想变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力作.亦是其悲剧小说的最后一部。其内容悲怆低回,感人至深。对十九世纪末腐朽的农村宗法制社会和虚伪的宗教进行了有力的控诉。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悲剧人生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强烈的悲剧气氛和宿命感,以求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4.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入侵者"形象是作为威塞克斯传统宗法制对立面而存在的。他们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具象化显现,正是他们的出现逐渐摧毁了宗法制农村的合理性基础。这一形象系列的成功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威塞克斯传统宗法制社会被现代工业文明逐步侵蚀并取代的社会历史进程,同时也传达了哈代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5.
小说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一生遭遇了许多巧合事件,仿佛是命运对她的播弄,哈代认为这是一种凌驾于宇宙之上的神秘力量在起作用。而事实上,苔丝的悲剧命运有着特定时期的社会根源。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古老的宗法制社会,使它最终面临解体的命运。苔丝的悲剧预示着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蛾烟》是著名巴基斯坦裔英籍作家莫欣·哈米德的出世作,该作品以主人公达鲁的个人悲剧为主线,向读者呈现了20世纪60年代拉合尔人民颓废混乱的生活状态。本文基于消费主义视角,对消费社会中物化现象下人物的精神荒原进行解读,旨在呼吁现代人注重精神世界,避免在现代消费社会成为麻木不仁的"物化人"。  相似文献   

7.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生动地描写了20世纪美国生活画面,刻画了美国青年克莱德悲剧的一生,揭示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和毒害青少年的本质。《美国的悲剧》通过艺术手法展示主题,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浅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威塞克斯小说"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小农破产后的悲惨命运.本文试从作家如何通过叙述"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利用独特的传统与现代的糅和、景物描写等艺术手段,来揭示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9.
石评梅笔下的弃妇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评梅作为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坛的女作家,与当时的冰心、庐隐、白薇、冯沅君、陆晶清等齐名,但由于自身的爱情悲剧和诸多社会原因,也最终未能出悲剧的人生。本分析了石评梅小说中的弃妇形象以及作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化背景,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及其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初,灾荒、战乱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中国的农村经济趋于破产。当时陕南地区出现"交农"风潮,本文对陕南"交农"现象作了背景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族田是宗族内部结构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是维持宗族的经济手段和财源。 2 0世纪上半期 ,族田在中国农村区域一定程度的继续存在 ,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促使了无地农民在数量上的增多 ,而且还直接促使无地农民与宗族发生更为深刻的经济关系。而宗族则通过拥有一定数量的族田产生出一批以掌握祠产为特征的地主。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过程中 ,对待族田的基本政策是进行没收与重新分配 ,以此来消灭被视为是与革命势力和目标格格不入的封建宗族制度的物质基础。正是这种带有决定意义的政策的实施 ,使宗族制度在当时中国农村社会遭到了最为严厉的打击  相似文献   

12.
阐述农村轮会在传统宗族性视域下的模式、特点,分析农村轮会从传统宗族性迈向现代性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卷化"困境,得出农村金融改革中除了注重单维现代性方案的构建,也应对农村传统文化所形成的网络格局予以重视和吸收,形塑宗族的传统性和普世的现代性的"互以为力的双元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对学术界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进而对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我们认为 :当代农村宗族的研究 ,既有实证研究的不足 ,也有多视野、多角度综合研究的缺乏 ,更有漠视处于特定生存环境下的农民政治经济利益诉求的问题 ;研究要继续深入与取得新突破 ,我们应摒弃自我文化优越意识为特征的贵族思维 ,克服“封建宗族论”和农民政治意识落后论等思维惯性 ,正视城乡社会生存方式与社会利益的多元选择 ;把农村宗族的研究和它的利益主体农民紧密相连而不是割裂 ,从而克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农村宗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宗族势力之于农村基层治理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丽水市各级政府在控制宗族势力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效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农村基层治理必须扎根于乡村实践,并不断汲取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才可能妥善处理宗族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关系,最终培育出具有乡村气息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宗法家族中个人对父权制的家族存在着一种先赋的、固定不变的隶属关系。中国古代诉讼受宗法家族制度的制约,家族成员既无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意识,也无进行诉讼行为的内心倾向。然宋代正处于旧的宗族政治瓦解,新的宗族政治、家法族规尚未形成的阶段。宋代家族组织的弱化使宗族对族众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族众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也大多绕过宗族组织直接以诉讼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严复对进化论的"误译"忽略了进化过程的复杂性,漠视了"异化"、"退化"等现象的存在。进化论为"文学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方法支撑,促成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之交的转型。进化论不是一种价值评判标准,以之评判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是写史走入的误区。只有摆脱"误读"的影响,疏离"新"、"旧"二字价值判断上的应用,才能合理认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7.
由被压迫阶级首倡的人权,永远是全人类的珍宝。郭沫若的早期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主题之一在于表现上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对人权的渴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反抗父权以追求婚姻自主权,反抗王权以捍卫个人自主权,反抗强权以实现大众自主权。总之,该剧称得上现代中国第一部为妇女争人权的“艺术宣言”。  相似文献   

18.
路遥小说聚焦于"城乡交叉地带",反映了乡土中国在社会现代化转换中表现出来的质疑与困惑。在逃离与回归的轮回中,路遥对"现代性"行为作一种"合理而不合情"的道德批评,实质上反映了乡土作家面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村教育的历史变迁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作战的历程体现。从晚清时期农村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同质,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对农村教育的全面深刻的影响。即便如此,中国传统在遭遇西方现代性的交锋时也是异常激烈的。要想解决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首要问题是厘清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而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