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地位过低与社会期望过高之间的反差,经济待遇较低与职业角色多重之间的反差,公众评价过低与职业形象圣化之间的反差以及准专业性质与专业化要求之间的反差,是现时我国中小学教师从业面临的境遇。这些反差已影响到了部分教师的职业认同、从业动力和工作积极性,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崔奇 《职教论坛》2006,(15):26-28
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可是由于近几年中职教育的缓慢发展与社会评价的影响、中职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生源素质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等因素,造成中职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产生危机.分析中职教师职业荣誉感的认知误区及其纠正,对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出现了新的矛盾,给政治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诸如:大变革的社会现实与现行教材之间存在着"时差";正面教育与学生所受的社会负面影响之间存在着"反差"等等.如何接受挑战,化解矛盾呢?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9,(6):8-8
2009年第3期《天津教育》刊载王晓芬文章指出,现在教师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自身职业压力大。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变革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惟一选择是参与竞争,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下会出现职业倦怠。第二,社会环境压力大。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可是由于近几年中职教育的缓慢发展与社会评价的影响、中职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生源素质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等因素,造成中职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产生危机。分析中职教师职业荣誉感的认知误区及其纠正,对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职业教育界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的名词,但名称不同、内涵一致的词汇是存在的.比如一些国家对职教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与我国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异曲同工,其共同特点就在于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杨茜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31-38
身份认同是研究教师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与他人、环境关系互动过程中生成教师对身份的反思、判断及自我对职业价值观、职业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本文采用跨案例分析方法,基于教师与变革、职业、学生、学科的关系框架,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存在共性与差异性:共性体现在"小我"与现代社会转型的共振,即受自我与学生、学科、职业、社会变革之间圈际互动关系的影响;差异性体现在因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教师个体对时代的感受度、对改革敏感度的感受不一,不同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总体来看,社会转型期教师要自觉将教师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社会的"大我"中,又要通过不断提升"小我"以丰富作为教师"大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杨茜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31-38
身份认同是研究教师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与他人、环境关系互动过程中生成教师对身份的反思、判断及自我对职业价值观、职业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本文采用跨案例分析方法,基于教师与变革、职业、学生、学科的关系框架,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存在共性与差异性:共性体现在"小我"与现代社会转型的共振,即受自我与学生、学科、职业、社会变革之间圈际互动关系的影响;差异性体现在因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教师个体对时代的感受度、对改革敏感度的感受不一,不同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总体来看,社会转型期教师要自觉将教师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社会的"大我"中,又要通过不断提升"小我"以丰富作为教师"大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国外职业教育界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的名词,但名称不同、内涵一致的词汇是存在的。比如一些国家对职教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与  相似文献   

10.
以918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社会支持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承诺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爱岗敬业的基本内涵就是人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重的情感,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教师爱岗敬业是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教师敬业的具体表现.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处理好教师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根本要求,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等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素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塑造与产出人才的事业与工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教育教学的规模以及从业教师的素质品位。教育教学的规模取决于教育市场的需要以及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取决于从业前的学习以及从教中经验的积累和继续学习。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但是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着丰富的从业内涵,也有着与其他任何职业迥然不同的专业化要求.作为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现代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不懈地尝试、探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精神引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色彩,因此,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充分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所揭示的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之间的紧密关系.1教师即研究者事实上,当人类社会出现以教育和教学为职业的教师群体后,人们对教师的角色认识就不曾停止过,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师观".但"教师  相似文献   

15.
本分析了齐加尼克效应、职业理想与现实反差、教师职业活动的复杂性等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从社会环境和教师自身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维护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职业认同感对于专业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潜心学习本专业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从业后做好本职工作的保障。目前,较高的教师准入要求、不良社会环境对学生从业积极性的挫伤、学校培养欠佳等因素都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实践质量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入职比例低、已入职教师流失比例高、幼儿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五过",即入职门槛过低、工资待遇过低、正式编制过少、发展空间过小及心理压力过大,这些问题造成了幼儿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策略包括:制定幼儿教师聘用最低工资标准,稳定幼儿教师队伍;解决编制问题,增强教师职业信心;把好幼儿教师入职门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职业情感教育,传递幼儿教师正能量;完善教师培养模式、实现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建立科学考评机制,保障教师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到发展学前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教师资源不足,强调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流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流失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工资待遇及社会地位较低[1][2]等,内部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3][4][5][6]、职业倦怠[7]、职业认同感低[8][9]等。已有的关于教师职业认同与其离职倾向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感对其离职倾向有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其离职倾向之间是反相关,高职业认同感的教师的离职倾向低[10][11][12][13]。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舒守玉 《青年教师》2004,(10):31-32
教师职业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纵观古今中外教师职业发展史,一方面,我们不难理解教师职业从业资本是什么。教师职业从来就是知识人的职业,它的从业资本是知识,它的职业是一种脑力劳动。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职业人,社会对他们的行为有着很高的标准和严格而多方面的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应遵循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不履行就会给社会、他人带来灾难与伤害,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分析,幼儿园教师职业地位主要由市场地位、工作地位、身份地位构成.制约幼儿园教师市场地位提升的因素是:经济收入的"集体排他"制度、职业保障的"个体排他"制度、职业流动的"结构性屏障".制约幼儿园教师工作地位提升的因素是:"组织角色"的限定、"专业赋权"的缺失.制约幼儿园教师身份地位提升的因素是:"幼儿教育性质"认定不清、"职业准入"不规范.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地位不仅与其工作状态相关,也与社会和谐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