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文花是玉山县南山乡枫林村的一名普通教师,15年来,35名农村“留守孩子”在她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其中有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农村“留守孩子”的“代理妈妈”。如今,赣东北大地人们正在争相传颂“代理妈妈”钟文花关爱“留守孩子”的感人事迹。倾情关爱,给“留守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学生”。由于他们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这些“留守学生”极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留守的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教育的权利。因此,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先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学生”。由于他们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这些“留守学生”极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留守的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教育的权利。因此,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先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你快乐吗?”“我快乐,因为我不再孤独!”“你幸福吗?”“我幸福,因为社会温暖了我!”简单的手语,甜蜜的笑脸,道出了双耳失聪的留守孩子刘亮的心声。这是于都县实施“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后出现的喜人情景。2004年以来,该县通过实施“留守孩子关爱工程”,让无数留守孩子脸上春风荡漾。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开发大西北序幕的拉开,江西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纷纷投身于这股“淘金热”中。在这些打工一族中,不乏夫妻“比翼双飞”者。出于各种原因,有90%以上的外出打工者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老家,要么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  相似文献   

5.
莫良斌 《湖南教育》2005,(20):16-17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就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邵阳市教育局进行了大力探索,总结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失范与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世东  张杰 《教育导刊》2006,(11):59-60
农村“留守”学生因家庭教育缺位、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为失范。要弥补家庭教育缺位,优化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等,以矫正“留守”学生的失范行为,必须取得社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引导“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行为习惯,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了湖北省老河口市教育系统“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了该市教育系统关爱“留守学生”的基本经验,分析了“留守学生”教育与社会管理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积极筹建寄宿制中小学,多方协作,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的社会氛围,动员“五老”组建辅导站,建立与“留守学生”父母信息联系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如今,经济浪潮冲击着中国天南地北的每个角落。偏远山区农民的眼光已跨越城乡界限,不甘心固守于大山的贫瘠土地,纷纷涌人城市,成了打工一族,开始了漫漫的“淘金”之旅。自然,他们的孩子成了学校里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留守学生,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是班主任应积极探索与思考的课题。以下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中的很多人把子女留给家中的老人或寄养到其他亲戚家,于是在农村学校中就出现了一个特有的人群——“留守生”。“留守生”泛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由他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  相似文献   

11.
“留守学生”在农村的儿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我校为例达56%。令人震惊!这部分孩子胆小,性格孤僻,自卑心理严重,厌学情绪较浓,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调查、研究这些“留守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努力探寻留守学生的关爱与教育行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因农民外出打工,在农村中小学形成了特殊的人群“留守学生”。据利川市关工委的调查,“留守学生”占在校生的50%。“留守学生”在农村学校是一种普遍现象。长时间的亲情阻隔和家庭教育环境缺失,使相当部分的“留守学生”变得情感冷漠、玩世不恭,道德品质滑坡。很多教师害怕做“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受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结构的体制制约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后的读书问题,只得将孩子留在农村。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7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27%,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0%以上。同时,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护、学习失辅、行为偏常、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在部分“留守学生”中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教育好这批孩子,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其家庭,都将会存在很大的隐患,故抓好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势在必行。怎样做好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呢?笔者作为工作在教育战线第一线的农村中学教师,采用了四大方法,即家访、谈心、沟通、鼓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应看到,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等原因,一部分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靠天吃饭的单一粮食种植产业已远远不能维持农村家庭的正常开支。于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孩子就被留在家里。人们习惯上称这些学生为“留守学生”。逐年增多的农村“留守学生”,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位于鄂西北的竹山县是“打工大县”,打工经济占了该县经济的半壁河山,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7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这支庞大的队伍忍痛撇下他们正在读书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由此形成的留守学生超过6000人。竹山县教育局实施的“亲情关爱留守学生工程”有效地弥补了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盲点,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受到家长欢迎,得到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7.
李小平 《时代教育》2006,(12):77-77
农村“留守孩子”,即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村孩子,他们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受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对该伺题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差、孩子进城入学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家里。这些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在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或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2006,(12):40-4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留守学生。青神县儿童3.2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6.5%;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4.7万人。留守儿童8118人,占全县儿童的24.9%。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学生6624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总数的40.1%。因此,加强对留守学生教育管工作。既是教育和社会的责任,更是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青神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陆先美 《新疆教育》2013,(15):229-229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目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学习上成绩差,生活上卫生差,行为上不良习惯多。其中“厌学倾向严重”更是“留守子女”诸多学习心理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如何关注农村初中“留守子女”,帮助“留守子女”克服厌学,对于提高浓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