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采蒲台的苇》(六年制第八册26课)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记事》,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们读后,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水苇交融、人鸟错杂的白洋淀风景图,耳边仿佛响起一首机智勇敢、刚强不屈的采蒲台英雄的赞歌。这篇课文较长,怎样引导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理解课文呢? 一、找突破点,理清脉络 这篇课文虽然较长,但其行文思路浓缩起来,就是由“苇多”写到“英雄多”,作者除了真实、  相似文献   

2.
《采蒲台的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从描绘白洋淀的苇草入手,从苇海写到苇塘,从苇塘写到采蒲台人民的斗争事迹,这样巧妙过渡,层层深入,托物寄情,唱出了一曲人民革命斗争的颂歌。课文一开始写了作者到白洋淀的第一个印象:“人们依靠苇生活”,“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接着又用一个形象贴切的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明确。如果在板书中逐段抓出一些关键词语,最后再归纳中心,这还是不难的。但是,要在书中恰当而巧妙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友谊”上的联系,却不那么容易。谢恂老师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在设计的板书中,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和“亲密合作”。板书的主体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教者没有简单地把一些重点词语罗列出来,而是抓住记叙的主要事实,辅之以箭头示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时。必须抓住课文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这条线索,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爱国线索是: 一、人苇结合,爱国热情初见文端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白洋淀“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像鸟儿  相似文献   

5.
浅谈课堂板书的利用□浙江吴刚1.用于抓住课文要点,进行复述或背诵。板书能帮助学生理出文章中情节发展的线索,给学生以完整、系统的印象。它体现了课文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一篇课文来说,这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这个提纲,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年关》这篇课文围绕“我”父亲说的“年关难过啊!”来写,教学时,可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组织整个课堂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点明课文中心的句子(课文第二节倒数第二行),指名读后教师板书:“年关难过啊!”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讨论时,教师在“年关”、“难过”下面分别划上横线和箭头。 2.抓住文章中心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上门  相似文献   

7.
好的板书构思常常是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狐假虎威》这课的板书设计妙在不落俗套,它没有板书一大堆词语,仅仅抓住了七个关键词,连上几个箭头,就把故事的主要情节,文章的思路轨迹"勾画"出来了.学生学习《孤假虎威》这篇课文,除了掌握寓言故事的情节外,还要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利用这个板书,就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  相似文献   

8.
〔说明〕《太阳》是一篇说明文,用“提示式”板书,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了说明文的写法,便于学生领会。〔说明〕《小木船》是习作例文,紧扣线索设计板书,突出了课文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典型事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这篇课文紧扣题意,刻画了老水牛爷爷的形象。这个板书就是抓住题目的字眼,以突出本课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老水牛爷爷给自己的“最初印象”,重点写了他外貌的“老”,板书“爽朗健壮”,突出初次见面时老水牛爷爷给人的印象,并带出他“酷爱养狗”的特点。课文重点介绍了老水牛爷爷的名字来历。一是写他“凫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八册《采蒲台的苇》是现代作家孙犁1947年写的。前不久听一位青年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认为课文的重点段(即第三段)“具体地讲采蒲台的苇与人民对敌斗争的关系。”这位教师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意图作这样归纳,笔者认为是有失偏颇的。 《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是以人与苇的关系为主线,通过由面及点、层层推进的方法来展开内容,突出主旨的。诚然,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采蒲台的苇》一文,从写采蒲台的苇多、景美,到这里的英雄多、人美,借物赞人,赞扬了采蒲台人民团结对敌、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和美好心灵。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他们在美的境界中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白杨》是一篇抒情性的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一位前往新疆的旅客在火车上向儿女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和希望儿女们也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的心情。这篇课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面上赞美白场树,实际上赞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课文由景到物,由物及人,由人言情,由情表态,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内容含蓄,思想深刻。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突出“父亲”对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阅读的自学能力可从多种途径进行。我从审题教学入手,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怎样读懂不同叙述方法的文章,具体做法是: 一、以物为中心的命题课文,指导学生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读懂课文。省编小语第八册(下同)第一课是《一条军毯》。板书课题后,我告诉学生:课题中的“军毯”是具体的物品,“一条”是限制“军毯”的。以物为中心的命题课文,一般是“由物写事及人”的。于是,我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路子:1.课文哪里出现或交代了文题中涉及的物品的?2.围绕这一物品发生了怎样的事?3.物品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我让学生通过物品的线索理出文章脉络。这样,学生钻得进去,走得出来,分段、归纳中心都不困难,学得较轻松。  相似文献   

14.
“条幅式”板书设计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人的文章,写人就脱不开人物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等形象上的描写,设计板书时,抓住人物形象这条线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分类书写,一幅条幅式板书就会浮现于脑际。如《一分试验田》,抓住彭总诙谐而直率的语言,具体而大胆...  相似文献   

15.
板书的体裁性。所教文章体裁不同,板书设计也应不同。如写人记事文章多从故事情节来设计,绘景状物文章多从景物特点的角度设计,议论文多从论证方面设计,说明文多从说明条理的角度设计,诗歌多从意境构成角度设计,戏剧多从戏剧冲突角度设计。板书的布白艺术。布白是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的做法。在绘画、音乐、雕塑、建筑、文学等众多艺术形式中,历来都看重“空白”艺术,甚至将它作为艺术家造诣深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设计板书,也应大胆“布白”。情节中的细节,景物的特征,评价和情感的结论等,都可让学生去“填满”。板书上的“布…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要抓住重点,突出中心。讲解课文也要注意这一条。《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通过记叙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歌颂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我是这样讲解的: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意思是说,标题集中地反映着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之前,我抓住标题认真琢  相似文献   

17.
一、要针对教材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 ,即使是同一体裁的文章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 ,教学时 ,我们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从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出发进行板书设计。一般地 ,以记事写人为主的课文要以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为板书内容的凝聚点 ,以写景抒情的课文要以景与情的内在联系为板书内容的凝聚点 ,说明事物的文章要以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为板书内容的凝聚点。总之 ,板书设计要体现课文的特点。例如《第一场雪》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文章 ,作者抓住不同时间各景色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得细腻、生动。针对这一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 :…  相似文献   

18.
《登山》是一篇自读课文,讲的是列宁为了看日出两次登山走险路的故事。这也是一篇存在很大争议的课文,有不少人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删掉,理由是:1.列宁作为革命领袖却如此不爱惜生命,不值得称道。2.学生年龄小,爱盲从,列宁冒险的行为容易让学生盲目模仿,出现安全隐患。我在引导学生大致学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就将以上观点板书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文章该删吗?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应有更广阔的自读空间。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其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在自我研…  相似文献   

19.
以点突破设计板书山西长治市英雄街小学潘旭升,武昌德一子动,全局活。设计板书,如果能抓住文中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点,从点突破,以点带面,进行放射性构思,就能“一花引来百花开”,取得最佳效果。1.从题眼突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内涵极为丰富。有的课文,...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篇),一篇读写例话及一个基础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是着重对写作方面的训练,承接“详写和略写”。通过这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怎样来确定和表现文章的重点,使文章做到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简析 讲读课文《黄河象》,是记叙性质的自然科学说明文,其意在说明这具象化石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但重点却放在记叙象化石来历的假想上。因为,保存完整的各种原因都集中包藏在对其假想来历的记叙中,故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从有关情节中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