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高中生》2013,(24):50-51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我们经常说到要注意梯度。学校志愿要有梯度,专业志愿要有梯度,那么究竟什么是梯度呢?填报志愿过程中又该怎样把握梯度呢?某省理科考生小强(化名)的志愿填报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小强2012年高考的高考分数是566  相似文献   

2.
佚名 《高中生》2014,(6):54-56
在志愿填报中,分数是重中之重的因素。一方面,分数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数又是影响考生是否被录取的关键点。因而,心仪大学和心仪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就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因素。不同高校都统计了哪些录取数据?这些录取数据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意义有多大?接下来,我们邀请到南京三所大学招办的负责人,为您讲述如何利用往年录取数据指导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3.
虞水洪 《高中生》2010,(8):49-49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由于填报志愿过程中存在诸多未知因素,因此填报志愿必然有一定的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如何更加科学地填报高考志愿?相信读过本期文章后,你会从中有所收获。本栏目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忽略院校往年的录取信息 案例:某省理科考生小王,2008年的高考分数是621分,高出当地一本省控线71分,他所在地是买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一本志愿依次填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但是,上海交大在小王所在省的最低录取分数为650分,复旦大学是656分,浙江大学是622分。正常录取时,小王的档案一直没有投出去,最终落选。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志愿填报过程中,我们经常说到要注意梯度,学校志愿要有梯度,专业志愿要有梯度,那么究竟什么是梯度?填报志愿过程中怎样把握梯度,带着这一系列的同题,我们采访了天津大学招办主任王海龙老师  相似文献   

6.
核心提示位分等效折算、院校梯度、专业梯度、职业规划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的选择是关乎志愿填报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结合2014年辽宁省的实际情况谈谈知分平行志愿下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的选择。知分平行是什么?辽宁省在2014年高考中实行考后知分知位填报,近期又对录取志愿设置将做出较大调整。主要是在所有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并增加了同一批次院校志愿的数量,如将本科第一批A、B段由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比较分析了梯度志愿、平行志愿与实时动态志愿之间的优劣,然后基于经济学理论为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提出了一种改革方向。基本结论如下:(1)不完全信息的梯度志愿应该在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机制中逐步淘汰。(2)平行志愿推进了公平与效率,但还存在继续改进的空间。(3)实时动态志愿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更重要的是,当赋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时,它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填报模式。因此,实时动态志愿可能将成为我国志愿填报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一直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按照填报志愿的时间来划分,有高考前、高考后估分以及公布高考分数和各批次分数线后填报志愿三种方式;按照志愿设置和投档方式来划分,主要有顺序志愿、大平行志愿和小平行志愿三种方式。本文在深入分析各种方式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的三个有利于原则,以及以专业为志愿单位和专业大平行志愿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志愿填报模式改革是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志愿填报时间由考前调整为考后,投档录取模式由顺序志愿调整为平行志愿。为探讨志愿填报模式改革对于高校招录工作的影响,笔者从北京某市属工科院校生源调查数据和录取分数情况入手,通过四年数据的纵向对比,呈现考生志愿填报和高校招生录取的新特点,并从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和专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发,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招生宣传、录取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江苏省实行了高考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形式,从录取情况来看,2002年的落榜现象大为减少。552分及515分以上的考生,只要志愿填报得当,都有希望被录取。往年考生报考大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状况也有所改变,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哈工大、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平行志愿和传统志愿的不同,当前平行志愿下高考填报志愿既有利又有弊。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做好志愿填报前的信息收集工作,在填报时准确定位、慎重排序,才能规避风险、合理填报好志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说明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举例指导学生在平行志愿下填报好专业志愿.只有正确认识平行志愿的利弊,和正确理解平行志愿填报模式,清楚的自我定位和专业认识,才能合理填报好高考志愿.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7年高考的临近,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越来越关注的事情。为了帮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避免因思路的偏差和“技术”的失误,而成为高考的“悲剧式”人物,笔者从往年落榜生的案例中总结出一些教训,给考生们提个醒。这些教训是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大忌,触犯一条,就有落榜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阅读》2009,(5):6-7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说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有着其规律性。目前,我国内地从志愿填报的时间上区分,分为考前填报和考后填报两种,考后填报又分为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知分填报。从志愿结构上分为顺序志愿(1,2,3……)、平行志愿(每批所有志愿都是平行的即A、B、C……)和顺序志愿+平行志愿(重庆重点本科就是每批1个一志愿,2个平行的二志愿,3个平行的三志愿)。 不论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对于考试成绩特别好的考生来说影响不会很大;而对于考试成绩中等的考生来说,不论是考生还是考生家长都面临不好选择的困境。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在志愿填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报志愿。  相似文献   

15.
志愿填报不仅仅是高考的收官环节,更关系着考生今后的职业选择,以及将来事业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如果说考生在高考中要面临的是备考和应考,那么志愿填报就是考生家长所面临的考验。而对于志愿填报,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呢?这里为满怀期盼的家长细细梳理一番。  相似文献   

16.
《考试与招生》2020,(1):12-12
(1)成绩位次。成绩位次是考生填报志愿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考生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在全省所处的分数排序位置,合理定位,参考高校往年录取分数与位次情况,预测目标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和位次,确定填报哪些批次的哪些学校。(2)兴趣和能力倾向。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选择今后从事某种职业的开始。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确定报考什么专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在时序性上实现了从"估分填报"到"知分填报"的转变,在顺序性上实现了从"梯度志愿"向"平行志愿"的转变,在价值性上实现了从"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的转变。当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还存在多重不足,表现在录取批次划分造成高校间的部分生源选择权流失、信息不对称导致考生与高校间的非均衡博弈、制度效率不足增加了各主体的选择成本等。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完善需要以公平理念不断推动变革,以成绩为标准的高校自主制定录取准则,并以综合效益为核心构建"全域式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18.
高考的帷幕一旦打开,高考志愿的填报便成了千万个考生的热门话题。走出考场,高考只进行了一半,而另一半——填报高考志愿则是与高考几乎同样关键。理性、正确、全面地思考,是填报高考志愿必须的前提。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有步骤、有方向地去指导自己的填报志愿。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眼里,填报志愿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需要知道太多。诚然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但是高考志愿关系着考生未来的发展,填报高考志愿为何不把眼光放长远点呢?考虑的问题再多一点呢?如果这样,或许您对志愿的认识又有新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4,(A0):1-2
填报高考平行志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学生填报志愿时都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分数的制约,其次是自我兴趣、性格、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地域、未来就业趣向等。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一样,所受的制约因素不一样,填报的志愿就不一样。志愿填报不好可能会出现滑挡现象,因此应重视高考平行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