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和谐目标下的中学德育新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以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为始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德育的创新理念与和谐教育理念。当代中学德育的目标创新反映于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德育主题、德育体制建设、德育模式、德育师资及自主教育等内容与手段的创新与探索,克服传统德育意识的阻碍,构建中学德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4.
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农村的小学和谐教德育,其内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在为社会增添和谐成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实施和谐德育。本文从转变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容体系、更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实施和谐德育。  相似文献   

6.
郭现军 《教育探索》2012,(7):126-128
构建大学和谐德育体系,必须遵循德育内容与德育目标相统一、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构建大学和谐德育内容体系,应坚持大德育观,应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和审美教育为基本内容,从而使之能构成一个科学而完善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7.
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和谐德育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理念。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和谐德育观,其主要体现在:主张超越性和本真性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本质论,注重培育"内外调和"的人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目标论,强调情感教育、自我教育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育和心理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是促进德育发展的手段,有助于德育观念和德育模式的更新,可提高德育实效性。本文从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探索了二者的联系,以期构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导向的模式,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许悦 《中国德育》2009,(1):93-94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德育”的提出无疑恰逢其时。所谓“和谐德育”,按作者的理解,简而言之,是指以,和谐为目的的德育。传统德育体系中有一个普遍性的潜在观点,即德育的目标和意义在于其自身。在此观念驱动下,德育以提升个人品质修养为目标,将个人修养的提高置于主要地位,而社会关系的改善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和谐德育的理论建构:为和谐社会奠基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开展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对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现代德育体系”,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整体德育”。它不同于以观念养成、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观念,它涵养了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这对于我们注重“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德育机制是和谐发展的灵魂 学生是学校的基础,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做好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德育为先,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有根基。我们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围绕“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的宗旨,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为目标,以现代礼仪教育为内容的德育目标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在为社会增添和谐成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实施和谐德育。本文从转变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容体系、更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实施和谐德育。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机制是和谐发展的灵魂学生是学校的基础,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做好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德育为先,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有根基。我们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围绕“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的宗旨,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为目标,以现代礼仪教育为内容的德育目标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生存、学会成才。我们通过日常…  相似文献   

16.
努力构建和谐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卷帙浩繁的儒家经典,到现代教育理论,都在阐述如何做人的道理,强调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可是近年来,在部分学生中却出现了骄傲自满、自命不凡、唯我独尊、争强好胜却又经不起失败考验等现象。这已引起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构建和谐德育。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具体说来,就是通…  相似文献   

17.
一种道德教育模式的提出都是顺应历史的必然和教育形式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时代给道德教育提出了适应其发展的因子,即如何实施一种道德模式来促进幼儿德育的和谐发展,促进幼儿与人、幼儿与社会、幼儿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了趋于实现上述观点,提出幼儿的探索行为的重要性,充分思考了幼儿的主体位置使其主动建构,加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这里探讨幼儿的探索行为在原生态和谐道德教育中所独具的教育意义及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何在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学和谐德育是在和谐德育的道德板块层面、机制板块层面、方式板块层面、情感板块层面和效应板块层面建立的一种道德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采用和谐德育实践策略,推动德育与德育主体的和谐,促进个体的道德生命要素沿着个性特色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校园是高职院校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谐德育是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能够促进社会与个人、人与个人和谐发展,并最终达到"双赢"的道德教育.和谐德育的完善和发展为高职教育工作提供了政治、伦理和思想上的保证,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成人”。中国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传统,孔子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教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积淀丰厚,当今仍有深厚的思想、社会和文化的土壤,德育自身也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学校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道德伦理延续的重要途径。德育除了向人们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外,还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因此,德育在成就现代教育的理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也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德育也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