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19):142-143
本文从等高线的概念、特点、等高线地形部位判读、等高线的数值计算、等高线与区位选择、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问题等几个方面,叙述了有关等高线的教学,内容详细,直观明了。  相似文献   

2.
等高线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等高线地图的判读不仅考验了学生图形结合能力,更考验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生逻辑思维与图形结合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就需要老师认真研读课本,深挖教材,将等高线这个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会学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冲压等高线与冲压方向的相互关系,归纳出不同冲压方向下冲压等高线的变化规律,进而从图形比较的角度将冲压等高线转化为边心距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建立基于冲压等高线的冲压方向优化模型,为后续进行基于CAD软件的优化计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仲在华 《考试》2009,(3):62-62,82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展示出来。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三种最为重要。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历年高考试卷都非常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Ⅱ考查了闭合等高线的问题,江苏卷考查了山谷与山脊的判读问题。可是等值线的判读中常常遇到一些“拦路虎”,本文就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过程中所遇到的“坎”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对等高线进行定距分段,获取等高线上的高程点三维坐标数据的方法,并给出处理方法的程序代码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出现频率较高。教师应教给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与技巧,让学生在高考中轻松解答相关题目。  相似文献   

7.
高梅 《教学月刊》2014,(4):47-50
正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相似文献   

8.
在沿等高线采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航测方法采集高程数据在CARD/1中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有效方法,并就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等高线测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南方CASS软件为例对等高线的外业测量到内业绘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地貌特征点采集、高程点预处理、绘制地性线、提取高程点数据文件、DTM建立与修改、绘制等高线、等高线后处理工作、等高线的滤波与拟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等高线的机助绘制方法有二种:自动生成法;手工绘制法。自动生成的等高线由于受野外采集的数据和已有资料的影响往往会出现错误、失真、不美观。为了避免错误、失真和不美观的等高线出现,得到令人满意的能够表达真实地貌的等高线,就要对等高线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Theinterestinverylowbit ratevideocodinghasin creasedconsiderablywiththecreationofnewservicesandapplicationsrequiringthisclassofbitratesintheirfunction .Withthistrend ,object orientedvideocodingwasfirstproposedbyMusmannetal.in 1989[1 ],andhasbee…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逆时针追踪轮廓线的彩色图像区域分割算法 ,其思想是按逆时针顺序追踪轮廓线 ,在追踪过程中避免了象素点的重复判断 ,采用回溯搜索解决奇点问题 ,从而保证了追踪过程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 ,运用递归方法分割出图像的所有不同色彩区域。直接提取出具有一定色彩特征的区域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也是此算法的优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规则网格的等值线的生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规则格网等值线的生成算法做了些许探讨和研究,具体介绍了等值点的计算,等值线的追踪和绘制。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The active contour model (also called snake) was first proposed by Kass [1] and can be used in many image analysis and computer vision applications such as edge detection, motion tracking, image matching, and 3-D reconstruction. A snake is a energy-minimizing curve controll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Internal forces act as a smoothness constraint, and external forces guide the snake toward image features that are of interest. B-spline representation of active contour c…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在线计算轮廓误差可有效降低数控加工中的控制轮廓误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三点弧线理论的方法,在补偿轮廓误差之前对轮廓误差进行精确计算。首先根据插值参考位点与加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计算距离实际位置最近的参考位点;然后根据最近参考位置及其相邻两点形成的近似外接圆弧,计算实际位置到该圆弧的距离,即求得刀尖位点轮廓误差,采用同样方法计算刀具方向轮廓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原有算法刀尖位点轮廓误差均值减小了 0.056um,刀具方向均值比原有算法减少 7.166um。基于三点弧线理论的算法仅需考虑实际位置与距离实际位置最近的参考位点坐标,可精确计算较大的曲率处,且无需考虑传统计算方法中刀具干涉问题,简化计算过程的同时还可保证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算法QR码定位中出现QR码失真,或旋转时出现较弱鲁棒性的现象,提出一种新型QR码自适应定位算法。在算法研究过程中,首先使用自适应阈值算法解决不均匀照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轮廓跟踪与轮廓筛选的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QR码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定位准确率提高了30%,且定位速度提升了17%,可见该定位算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QR码定位。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主动轮廓模型只利用图像的边缘或者只利用区域特征实现图像分割。在有些情况下图像分割效果较差.本文给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图像边缘和区域特征的主动轮廓图像分割方法.实验表明,演变后的曲线与图像的边缘是吻合的,图像分割的结果较好.而对相同的图像应用传统的主动轮廓分割算法得到的图像分割结果则很差.这说明新算法明显提高了传统算法的图像分割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张思维 《天中学刊》2011,26(5):13-16
CV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活动轮廓分割模型,其缺点是分割速度慢.用OTSU法预处理后的区域边界作为CV模型的初始轮廓线,大大提高了分割速度,且该方法能克服传统CV法难以分割壁较厚的内部空洞的不足.在CV模型的能量函数中引入惩罚项,使得CV模型在演化过程中无需重新初始化,进一步提高了分割速度.实验表明改进后的CV模型与传统CV模型相比分割速度有了较大提高,且分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用一种先进的混合链编码算法对二进制图像进行压缩和重构,该算法包含了无损和有损两个部分,并利用这一算法对图像轮廓进行处理,生成大量的链节点数据,然后根据(n10,5)的规则进行编码,可实现很高的压缩比。对于有损部分,引入了一种新的线性处理技术,既平滑了图像轮廓,又保持了很高的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它链编码方法 ,包括FCC,DCC-8和L&Z。另外,此方法的压缩比明显大于WinZip,JBIG1和JBIG2等标准的压缩比。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oundary contour method for resolving plate bending problems.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integrand divergence free property of the plate bending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based on the Kirchhoff hypothesis and a very useful application of Stokes' Theorem are presented to convert surface integrals on boundary elements to the computation of bending potential functions on the discretized boundary points, even for curved surface elements of arbitrary shape. Singularity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continued corner point are not needed at all. The evaluation of the physics variant at internal points is also shown in this article.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some plate bending problems and compared against analytical and previous solutions. Project(No: ZE0208)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