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磊 《声屏世界》2003,(8):44-46
我国大陆历史剧近几年从表现方式到思想内容都有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浅层的表现形态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层的时代背景,是社会、历史、化、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体现着这些变化的历史剧在创造收视奇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变化所困扰,成为自身下一步发展的新瓶颈,体验着冷暖交替的滋味。  相似文献   

2.
历史剧与青少年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 《当代传播》2005,(6):110-111
这几年各地电视台播出的历史剧不下200 多部。这些历史剧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个别历史剧不尊重历史事实、随意篡改历史、缺乏基本历史常识,引发史学家强烈不满,长期下去还对青少年历史文化观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历史剧 日本的能和木偶净瑠璃从广义上被看作是历史剧,尤其是歌舞伎被看成是典型的历史剧,大多是描写王朝和史实的作品。比如《劝进帐》和《菅原传授手习鉴》等,里面的出场人物有些就被神化了。明治维新以后掀起了一场“活历剧”运动,即将活生生的历史,原封不动地用剧把它表现出来。这些是以9世市川团十郎和河竹默阿弥为中心、再加上福地樱痴和依田学海搞起来的,他们过于忠实史实,不追求艺术性。不过,以这次运动为契机,开创了坪内逍遥的历史剧论和新历史剧创作的道路,这就是逍遥发起的新歌舞伎运动,由此诞生了既忠于史…  相似文献   

4.
电视历史剧如何在表现历史题材时做到尊重历史并重新解释历史,还原人物并重新塑造人物.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境界,是当今电视历史剧创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小说《谁主沉浮》改编的电视历史剧《长河东流》为例,通过其改编过程中整合中国传统文本的叙事方式及传递主题的范式,探讨电视历史剧改编中对传统文本的传承与整合、继承与创新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历史剧的定位和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文 《现代传播》2002,4(5):61-63
由于大陆正统历史剧在中国大陆和港台都有相当高的收视率 ,入世后的中国历史剧更要承担着比其他题材戏剧更直接地传播中国历史的重要使命 ,所以本文从占住固有本土阵地和开拓国际市场两个方面谈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历史剧的定位和走向。认为在国内市场上主要应该提高历史剧的哲学和美学深度 ;国际市场上主要应考虑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兴奋点以及西方的审美习惯和接受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考察、体裁特征、情节编码、真实追寻等方面,论述了再现美学模式电视历史剧的史诗性特征.认为再现模式的电视历史剧,尽力逼真再现历史生活客体,意在向受众传播独特的长河般的历史审美感受.同时,也意味着艺术家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剧编码规程过程中,史中觅诗,追求着理想的艺术真实性高度.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已经成了当代最为主流的一种艺术样式,在当代普通平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中,历史剧占了很大的比重。尽管近几年历史剧的播出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在电视里仍然  相似文献   

8.
王昕 《现代传播》2006,1(1):81-84
电视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电视剧艺术审美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样式。从文化诗学角度看,中国电视历史剧包括了以再现策略(侧重历史客观真实)和表现策略(侧重作者主观真实)创作的艺术作品。电视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纯”虚构性电视剧的审美创造,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根据,要受到历史事实和历史原型的规约;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艺术虚构与审美构型,同样不成其为优秀的电视历史剧。所以,电视历史剧既要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历史真实性;也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加工,使电视剧具有高度的审美感染力。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在于历史真实与电视剧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甘泉  郑毅 《东南传播》2010,(4):19-21
一切对历史的当代阐释都在表达着当代人的价值与想象,而这些价值和想象必然通过符号隐含在改编的影视文本中。本文以《大秦帝国》为例,尝试将索绪尔、巴特、费斯克以及伯杰等人的符号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提出历史剧文本的符号分析模型,藉以探讨符号分析在影视文本解读中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毕虹 《视听》2018,(11):94-95
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中主人公的服装造型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另一方面又以外在的艺术形象传递着内在剧情,并诠释了导演的创作意象。本文通过对影片中主人公服装造型特点的总结和创作方法的分析,对这个艺术形象的角色定位、镜头表现等进行解读,以探讨在历史剧的服装设计中如何把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体制发生了变化。承包前,大队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生产队长。现在基本上是村干部一杆子到底,直接同一家一户打交道,在村与户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二是生  相似文献   

12.
阐释的贫困     
阐释的贫困王强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一时议论纷纷,赞扬者捧之上天,贬斥者抑之入地.但无论是褒还是贬,都没有触及一些深层问题。笔者以为,中国历史剧创作中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观念,这种观念制约着中国历史剧(及古典著作改编)的发展,这些陈旧的...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电视屏幕上,古装历史剧特别是以清朝为背景的“历史剧”已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其中大多数收视率还颇为可观,如《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天下粮仓》、《梦断紫禁城》、《大清药王》等。而在所有这些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历史大多只作为模糊的背景,“戏说”与虚构演绎是这些电视剧对待历史的共同态度,历史已明显成为娱乐要素。由此我们不禁  相似文献   

14.
皇权中的宫廷女性注定命运悲惨,清宫历史剧中她们进行着无言的心计角逐,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爱情、权势等各种利益,她们在后宫过着激烈的争宠生活,甚至惨遭无情的摧残和死亡。本文以清朝穿越剧《宫锁心玉》、《还珠格格》、《德龄公主》为例,解读后宫女性对皇帝的争宠斗争,全面认识清宫历史剧中女性形象的悲惨命运。千方百计争夺爱情的女性清宫历史剧中后宫女性的生活体现了女性的凶残与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题材剧创作的论争进行梳理,对1940年代、1960年代、1980年代形成的几次历史剧问题讨论的高潮进行考察,对论争涉及到的什么是历史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历史剧与现实、历史剧与历史的关系等诸多历史剧创作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试图通过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来反观现实。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能和木偶净瑠璃从广义上被看作是历史剧,尤其是歌舞伎被看成是典型的历史剧,大多是描写王朝和史实的作品。比如《劝进帐》和《菅原传授手习鉴》等,里面的出场人物有些就被神化了。明治维新以后掀起了一场“活历剧”运动、即将活生生的历史,原封不动地用剧把它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看客 《青年记者》2006,(3):63-63
就在3年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将“唯一”改为“惟一”、“唯独”改为“惟独”、“唯有”改为“惟有”、“唯恐”改为“惟恐”,“想象”改为“想像”、“纪录片”改为“记录片”、“座位”改为“坐位”、“座次”改为“坐次”、“发飙”改为“发标”……让人们莫名其妙,很多人感觉不好理解其更改用法的原因,这与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所学的用法不同。但在2005年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这些词又恢复了原来的词形,由于有关方面未对2005版《现汉》的这些改动作宣传,很多字工作还不知道,一直在别扭地用着“惟一”、“想像”等新词。  相似文献   

18.
宣振宇 《今传媒》2022,30(2):85-87
影视作品的文化传播需借助媒介来呈现,历史剧的传播也不例外,其中"叙事"在传播中的占比较大。文章以《觉醒年代》为研究对象,以视觉媒介的形式,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符号、叙事意象等多个维度分析历史剧的传播方式,以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为导向,研究分析历史剧的文化传播新图景。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学生鉴赏影视历史剧的误区原因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当前青少年在鉴赏影视历史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种种误区、成因以及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影视历史剧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提出具体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钟颖 《视听界》2004,(6):65-68
电视历史剧持续多年在电视剧创作中风头旺健。有的剧作本着尊重历史真实的态度,有的则完全是“戏说”……当我们享受完这一场场或真或假的历史盛宴后,发现我们只不过是进行了一场场影像消费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获得了审美、宣泄、补偿的情感满足。5月18日落下帷幕的2004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上,古装电视历史剧成了市场交易上最热门的剧种,较之电视历史剧的活跃交易,涉案剧却乏人间津。种种迹象似乎暗示,来年电视历史剧又将再掀收视热潮。当然,这与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