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个多月来,我在农村接触了一些县、社、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他们对报纸提出了一些意见。我感到这些意见很值得重视,现将主要内容写在下面,供新闻工作同志参考。一般都提出,党报不仅要满足群众的要求,还要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使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最近报纸在考虑读者需要方面有很大改进,出现了一些反映群众要求的报道。但是有的过多地强调  相似文献   

2.
陆元林 《传媒》2008,(2):47-49
农村是否有报刊市场,农民群众是否有读书看报的愿望,都市报进农村是弊还是利,如何发挥农村报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当前报刊发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浙江农村报刊市场的分析对其管窥一二.  相似文献   

3.
日前,平江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广大农民群众迫切愿望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反映农村档案工作新方向的一项带动性工程。《意见》要求各乡镇要加强农村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村级档案的保管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辉 《档案时空》2011,(12):48-48
日前,平江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广大农民群众迫切愿望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反映农村档案工作新方向的一项带动性工程。《意见》要求各乡镇要加强农村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村级档案的保管环境。  相似文献   

5.
李军 《传媒》2001,(11):27-28
坚决制止报刊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新闻出版总署近年以来纠风工作的重点.不久前我对山西农村报刊征订发行与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农村报刊征订中的摊派问题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在周口地委宣传部新闻科做专职通讯报道工作。几年来,我在报刊、广播上发稿几百篇。回忆走过来的路程,我深刻体会到,尽管我们那里很偏僻,情况又在不断变化,只要肯眼睛向下,肯调查研究,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也仍然能够写出针对性很强的稿子。去年春天,我和另外两位同志去西华县黄桥乡采访,听乡党委书记讲,土地长期承包与人口增减的矛盾,在农村较普遍地存  相似文献   

7.
五十一家城市报纸的代表,在部分城市报纸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城市报纸应该更加重视群众工作,进一步加强同群众的联系,使报纸更好地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这次会议是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三日在广州召开的。代表们着重探讨新形势下报纸群众工作如何为读者服务的问题。大家的共同看法是:报纸的群众工作,既要传播好党和政府的主张,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又要重视读者来信来访的工作,在报刊上或向上级及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求、呼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努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逼上梁山"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搞图书馆工作,我是“半路出家”。大学毕业经过没完没了的农村锻炼,当了十四年文化局的业务干部之后,被“逼”进了图书馆这道门槛,如今十六年过去了。回首这十六年的工作历程,我心中仿佛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感慨万千!1 逼上梁山1985年的一天,天水市文化局长左峰找我去谈话,他告诉我,派我去市图书馆当副馆长,征求我的意见。当时我一下子懵了。我在市文化局群众文化科工作,搞的是群众文化,对市图书馆的人和事并不陌生,但安排我去那里工作,我却一万个不愿意。原因有两点:第一、从国家机关,文化主管部门到下属事业单位去…  相似文献   

9.
肖东升 《传媒》2000,(9):42-43
我是<农村青年>杂志的长期读者.在琳琅满目的报刊之林中,她是个不事张扬也绝非显赫的角色.她的魅力在于有执著坚定的追求,有朴实无华的风格,她以自己的个性折射时代,以特有的角度反映社会.我翻看今年上半年<农村青年>杂志后,有这样一些印象,即<农村青年>抓住了"农"、"青"、"新"、"深"四个字.  相似文献   

10.
农村是否有报刊市场,农民群众是否有读书看报的愿望,都市报进农村是弊还是利,如何发挥农村报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是当前报刊发行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做了近两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现阶段,建好农村报刊市场,加快农村报刊普及,对于培育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创建农民读报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而无产阶级的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要贴近群众,报道群众中的新生事物,歌颂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才能真正发挥新闻报道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提到新闻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时指出:“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新闻报道怎样才能贴近群众?现根据自己实践谈一些探讨性的看法。一、把群众利益作为报道的主题。把群众利益作为报道的立足点,就能取得最佳社会效应,受到群众的欢迎。八十年代初,我到萧县黄口采访,当地群众向我反映:黄口铁路立交桥建  相似文献   

12.
吴锋 《今传媒》2007,(3):38-40
我国农村报刊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辉煌业绩,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基层报刊征订限额制等政策的实施,大多农村报刊发行大幅下滑,经营陷入窘境.面对新形势,有的农村报刊奉行"逃跑主义",悄悄改旗易帜,变更报刊宗旨和读者定位,进军城市报刊市场;有的农村报刊抱守"悲观主义",虽迫于各种压力留在农村,却认定农村报刊无出路,靠行政摊派或政府补贴消极度日.  相似文献   

13.
关于档案鉴定工作问题,近年来国家虽作了好多规定,不少报刊、杂志、教科书已发表了很多文章,作了许多论述,这无疑对各级各部门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工作中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全国各地创办的科技报刊约2,000多种,这对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四化建设,无疑是一支不可小视的舆论力量。科技报刊如何更好地紧密结合当前工农业生产与群众生活的需要,帮助大家学好科学,用好科学呢?我们认为当前主要应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就河南来说,农村社员群众渴望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心情,十分迫切。今年1月,中牟县刁家公社黄巧舞、李军婷来信反映:他们公  相似文献   

15.
正言 《山东档案》1999,(6):26-2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记录和反映这一变化的农业农村档案和档案工作也获得长足发展.今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记者近日采访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较有特色的青岛市崂山区有关部门,深深感到他们在这方面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推广的,档案工作者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异常艰辛的.  相似文献   

16.
初学写新闻稿时,因文化素质差。新闻知识欠缺,仅仅依靠零星看报学着写,凭一股热情投稿,换来的全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记得有个编辑在给一青年作者来信中说过,搞文字工作,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不行,得慢慢儿来,先写自己能写的。于是我便以“群众呼声”起步,又及时传播各种市场信息,继而发展到采写消息稿,形成了我写稿的“三级跳”。第一跳是以群众利益为主题。反映他们的心声,替他们说话。身在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身同感受,写这类稿常常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于是便有一篇篇反映群众心声的篇章公诸于电台、报刊。从我发表的篇目看,25%的稿子都是反映这方面的。有呼吁架有线广播  相似文献   

17.
由三名农村青年自愿组建的、订有70多种信息报刊的湖南省邵阳县社交信息介绍所,去年以来,面对国内信息报刊林立、读者订阅报刊举棋难定的情况,义务组织评报活动,既为读者订上称心如意的报纸,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指导,又为报社提高办报质量,真实恳切地反映了读者的意见,收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  相似文献   

18.
报刊是人办的,用什么样的人,容什么人,是办好报刊的基本条件。因此说,报刊的总编辑除去应有高度的政策水平、学识修养外,还要有选人、用人的水平和容人之量。选人要任人唯贤。做为报社的第一把手,选人必须任人唯贤。1989年我在威海市印刷厂校对中,发现农村来的临时工于涛,虽然只有20岁,但工作扎实、认真、负责。他排的版面从没误过点,都是在我给他规  相似文献   

19.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建立以后,在短短的72天中创办了不少革命报刊,《杜歇老爹报》(《Pleve Duchene》)是发行量最大的一份.这家报纸每日发行6万份,共出刊68期,很受群众欢迎.该报最大的特点是经常收到大量的工人来信,并在报上反映工人的疾苦、希望、意见和呼声.每天早上和晚上,报社的信箱里塞满了望不见底  相似文献   

20.
最近翻读了一下去年十月至十二月湖北省襄阳、荆州、孝感、黄冈等地区的县报,发现不少县报对当前农村生产大跃进的宣传报道很有生气,有些好的经验可以总结;当然也有缺点,现在我就这些县报的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谈谈我的意见.先谈优点.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行动纲领,当各地在组织群众讨论四十条纲要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县、区、乡、社都把自己原来所订的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四十条的精神作了修改,群众生产情绪很高,干劲很大.但有些人叫囔着说:"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