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期上刊载了方逸帆老师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材——兼谈(荷塘月色)文本变化的轨迹》(以下引文除特别标明外,均出自该文)。该文认为随着新的教材版本的出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似乎越来越回归于它的本来面目,选编者似乎越来越尊重原文,几乎是不事修改、删节就把原文搬到教材中了”。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21世纪教材(北京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4课《春光明媚的早晨》是一篇识字课,重点是教学生掌握利用熟字加偏旁和去偏旁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同时帮学生建立字、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课文中写出了这样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曲靖市城关小学吕茜琳《我是中国人》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的第一课,它是按照“图画──句群(纯拼音句子和汉字注音句子)──词语──生字”这一顺序编排的,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许叶 《考试周刊》2011,(23):57-58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教师只有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能力。要提高词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按照《新大纲》的精神,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词语教学,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要抓住每个契机,“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这将为未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粤教版)必修(全五册)部分(以下简称“粤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于“参考阅读”、“基本阅读”、“扩展阅读”三个栏目共选编作品131篇(首),其中中国作品114篇(首),外国作品17篇(首)。选文特色鲜明、价值取向独特.无论对教材编选,还是对语文教学,粤教版语文教材都给人较大启发。  相似文献   

6.
茆在兵 《广西教育》2013,(29):57-57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学会合作》为例,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读写结合,做到一举两得。一、在品味中学会词语运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表情达意。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词语的品味理解及恰当运用。笔者在教学《学会合作》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本文简称《讲话》)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简称《邹忌》)的教学体验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8.
近读孙文辉老师《(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叙事冒犯》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期),非常赞同他“继续使用人物、情节、环境这些传统小说的基本要求来阐释文本,不仅毫无力量,而且容易遮蔽《十八岁出门远行》叙事上的独特性”这一观点。实际上,从《十八岁出门远行》(以下简称《远行》)人选中语教材,再到用先锋小说理论解释它,从这一孔隙完全可以窥见近年来语文教材观及教学观的嬗变更易。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完苏教版教材第五单元关于“爱”的主题后,我链接教学了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下册(7)“静听花开”之“真爱无言”单元,这一组文章包括:《麻雀》《可爱的小鸟》《小狮子爱尔莎》《冬眠》《鹿心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歌《木兰诗》,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但现在人们对其中一些词语、句子的理解.未必完全正确。例如对其中“赏赐百千强”及“强”的理解。人教版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都是这样的:“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亦释“强”为“有余”。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下文简称《孔》)是千古传诵的乐府名篇,但其产生年代众说纷纭。徐复先生《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的写定年代》(《学术月刊)1958年第2期1从该诗词汇、语法、用韵、用典、避讳等多方面考证,认为其应当是东晋时代写定的。此论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孔》一直被选人高中语文教材,教材编者虽对其中的词语已作了不少注解。但仍然存在一些“字面普通而义别”(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5年)的词语。教材没有指明其义,导致一些教师及学生误读。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文中多次出现的“自”字,其作反身代词用法理解起来倒没有困难,但也不乏一些特殊用法,看似寻常,实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引起注意。下面是该文需要注意的五个相关例子:  相似文献   

12.
《最后的辉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一课的教学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备《马说》一课时,发现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2002年版)第202页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这一句中的“祗”与教材中的“祗”不同。翻看2007年版教参,这个句子仍没有改动。于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5版,以下无特殊注明均出自该词典)。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研讨课,由我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研究”课题组的一位教师执教《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以下是部分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第九册教材中简单复句的教学□江西宜春地区教研室邬建华在《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就句子的教学提出了“复习并列、因果、递进、转折、假设等简单复句。认识选择、条件复句”的要求。现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谈几点意见。一、应该正确...  相似文献   

16.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语文必修第三册课文《五人墓碑记》(明·张溥)中有这样两个句子,在教学过程中.它们引起了我们师生共同关注,引发了一场争论。第一句: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在翻译这句中“谁为哀者”时,我们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中学教材全解》(薛金星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古文完全解读》(马德高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春》、《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教材。说起这两篇文章,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春》中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的叔叔于勒》中故事情节(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避于勒)。究其原因,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那么写的。实际教学时,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是沿用了教参上的这种概括来引导学生概括的。久而久之,教师都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代言人,学生成了装载《教学参考书》的容器。这种教法撇开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处理教材的能力,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例谈化归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面对语言积累还不丰富的低年级学生,该如何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句子的教学,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语文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之一,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基础。教材的教育资源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教学实践和初步研究,我们认为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蕴含了比较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体现了《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