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千麻袋"大内档案"流失记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险遭销毁 所谓大内,指的是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大内档案"便是指清政府于康熙九年(1670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内的档案,所以也称为"内阁档案".这些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进呈并经皇帝批阅过的奏章、朱谕;皇帝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会典、历科殿试的卷子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罗振玉是一个集政治上的倒退和学术上的卓著于一身的复杂人物。民国初年罗振玉始而抢购、继而出售“大内档案”一事 ,也反映了其人格的复杂性。“大内档案”是清朝内阁大库收藏和保存的各种关系到国家大事的原始资料。1909年 (宣统元年 )清政府对“大内档案”进行了一次清理 ,包括明末清初的一些诏令、奏章、朱谕、表章、科举殿试卷子等文件 ,竟被视作无用之物 ,上奏皇上请予销毁。当时在学部担任参事官的罗振玉很看重这批资料对研究明朝灭亡和清朝开国历史的价值 ,据理力争 ,并说服了军机大臣兼实录馆总裁张之洞 ,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1918年在教育部任佥事的时候走近了“大内档案”,于1927年他又写了一篇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1928年被收在《而已集》中。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仍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100年前发生的“大内档案”与“八千麻袋事件”史事,是近现代档案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鲁迅与这一重大事件有过一段接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看法,而这些内容却很少为档案学界  相似文献   

5.
鲁迅有一句名言,说是“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并引申出“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这段话出自一篇有名的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发表于年月,谈的正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八千麻袋大内档案”事件。然而,这一事件当时并没有完结,而且断断续续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年。所谓“大内档案”,是指存放在紫禁城内阁大库的档案。清代内阁,在雍、乾之前,为国家庶政中枢;雍、乾之后,虽军政大权旁落军机处,但仍为清帝承宣谕旨、进呈题奏、举行典礼及收藏档案文书…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作为 2 0世纪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对于中国的古代档案文献有卓越的睿识。他对于上世纪初档案学史上重大事件“大内档案”的关注与评论 ,足以看到他的一双慧眼与一颗慧心。今天重温这段往事 ,尤能启迪档案学界。1 91 3年至 1 91 5年 ,王国维曾在日本人于沈阳创办的《盛京时报》上发表许多学术性随笔 ,先后取名为《东山杂记》、《二牖轩随录》。其中《东山杂记》中有一篇《内阁大库书之发见》 ,专门向世人介绍了这批档案情况 ,而这一文未曾收入到王国维的《遗书》中去 ,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重读此文 ,确实令档案学人士感慨万千。内阁…  相似文献   

7.
邓衍明 《湖北档案》2014,(11):26-29
明清档案和甲骨文、敦煌藏经洞遗书、居延汉简被称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提到明清档案,人们自然想起"八千麻袋事件"。本文重点介绍清宫八千麻袋大内档案的世纪拯救。  相似文献   

8.
王景高在2006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试论我国档案的厄运》(续一)一文中介绍了这三次劫难。一次是所谓"八千麻袋事件",一次是甲骨档案散失,一次是"敦煌石室遗书之劫"。(一)"八千麻袋事件":清内阁大库汇集了大量重要档案,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醇  相似文献   

9.
鲁迅有一句名言,说是“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并引申出:“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这段话出自一篇有名的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发表于1928年1月,谈的正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清宫八千麻袋档案的来龙去脉”事件。然而,这一事件当时并没有完结,而且断断续续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8年。  相似文献   

10.
《新上海档案》2006,(12):26-27
王景高在2006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试论我国档案的厄运》(续一)一文中介绍了这三次劫难。一次是所谓“八千麻袋事件”,一次是甲骨档案散失,一次是“敦煌石室遗书之劫”。  相似文献   

11.
赵增越 《历史档案》2017,(4):106-106
由刘铮云所著《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一书,2017年6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华学人丛书》之一种。刘铮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长期负责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工作,负责建置了内阁大库文件数据库,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三个清代档案典藏机构的数据库整合到一个检索平台上,使研究者可以同时检索三个数据库的内容,并得工作之便,从事清代政治与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湖北档案》2006,(4):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清道光三十),共5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是清代道光皇帝临终前秘密立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原始档案件。内容包括道光皇帝亲笔遗嘱,以及有关丧典仪式安排等,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由皇帝亲笔所书关于封建皇帝承袭传位的原始献。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及清朝政治制度和档档案制度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物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家档案局王景高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四期上撰文论述了我国历史上档案屡遭损失的事实: 明清时期 明初.燕王朱棣(明成祖)于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后,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皇位后,将惠帝在位四年间所发诏令、大臣议事奏章等档案数千件“悉数烧毁”。明朝中期,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引军攻破南宫门,发动了拥英宗复位的“夺门之变”,  相似文献   

14.
<正>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一何为内阁大库档案内阁始设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后,下令废中书省,分立六部秉政。由于皇帝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限,永乐时期开始设立内阁。内阁"批答本章,撰拟谕旨"~(1),渐  相似文献   

15.
《档案》1999,(3)
为纪念西藏废除农奴制,实行民主改革40周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档案局等单位协办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3月8日在北京开展。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在现存的大量有关西藏的档案中,选出了27件有代表性的珍贵档案参展。展出的档案有:元至正二十年(1362年),妥欢贴睦尔皇帝颁给云丹坚赞的圣旨,明洪武六年(1373年)皇帝颁给搠思公失监的圣旨,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的谕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相似文献   

16.
赵彦昌: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对于故宫内阁大库档案目前争议不是太大.对于后三大发现目前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甲骨文、简牍以及敦煌遗书是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17.
由张伟仁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言所”)出版,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的《明清档案》史料汇编丛书,已陆续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 此套丛书系将“史言所”现存的全部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缩影印行,故名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简称《明清档案》,以别于该所此前排版刊印数量较小之《明清史料》一书。 该套丛书第1册于1986年元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当子 档子 档案──兼评《档案名义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子档子档案──兼评《档案名义考析》查启森当子、档子与档案是三个同义词,皆出自清初。清内阁大库所藏天聪间祝世胤奏文中有:“臣奉汗命,跟随机儿哈贝勒驻防海州四十余日,除先拿奸细二次,见有明迷子榜什、大安榜什当子可据”(转引自傅振伦:《中国档案史讲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谈所谓"大内档案">,笔者对档案鉴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鉴而不销"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经鉴定已无档案保存价值的档案可能仍有其他保存价值,档案鉴定后的处置(主要是销毁)应早日列上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20.
《湖北档案》2005,(11):F0002-F0002
该文献形成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约200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金榜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标志性的档案文献。是清代科举考试最高级——殿试的成绩榜,也是封建统治者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该文献原存清朝内阁,世间独此一份。大、小金榜成套,大金榜用于张挂,小金榜用于呈帝御览。全部为黄纸墨书,满、汉文合壁,押皇帝之宝。大金榜最长者近二十米。该文献于研究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及中国古代文书制度具有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