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是个人性灵的事,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或抒发愤慨,或表明情意,或排遣忧虑,或张扬气节。我手写吾心,本来不必讨论什么写作的技法,因为完全可以不必在乎别人有什么感想。但考场作文不同于常态的写作,它是一种“应试”,时间特定、空间特定、篇幅长度特定、思考话题特定,  相似文献   

2.
"读"和"写"脱节,这是中学写作教学中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怎样打通"读"与"写"的藩篱?"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读写共进模式,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它以合适的例文为生发点,从例文的写作思路中找到"结合点",着力解决"写什么"、"怎样写"、"怎样写好"的写作困惑。"入乎其内",要用阅读的"眼高"带动写作时的"手低";"出乎其外",要由易到难,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程元 《当代学生》2013,(8):14-15
对写作能力的考核,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作文,也是不少同学的"心头一怕"。他们的"怕",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一种"不确定"——不确定该写什么,也不确定该不该这样写。其实,不同于"自由写作",应试作文"写什么"是相对确定的——无论给出"命题"或者"材料",它们总是具有某种导向性,也具有特定限制性。例如2008年江西省的高考作文题提供了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之初,练写作,以什么为起飞的彩翼?我以为是"记叙",而不是"议论"。人生识字糊涂始,这"糊涂",分明与"逻辑"、与理性思维无关。写作更是如此,它的起步,往往是"不求甚解",搞的是"模糊美学"。有哪个娃娃一下笔便是"立论",便是高谈阔论呢?他们总是从现象世界的点点滴滴开始,记录一些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当下点评"呢?它不同于一般的作前指导,也不同于一般的作后评讲,而是强调"当下",也就是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的点评,即写写读读、评评改改,再写写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学生在写作的每个环节都清楚做什么,我们可以将特定的写作内容和文体要求,转化为不同阶段的"支架问题",切实为学生每个写作环节提供精准的支持和帮助,以解决学生写不好、写不实、找不到写作切入点的问题,有效解开学生的写作困惑,显著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什么",是近几年语文教学要破解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实践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清晰,破解这一难题要从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和教材的选文功能出发,即消除或缩短学生已有经验与阅读"这一篇"课文(或完成写作)的距离与落差。为消除或缩短这个距离与落差而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就是教学的"学点"。教学中要善抓"学点",以点带点,破解"教什么"。从"定篇"中抓"张力点",从"例文"中抓"方法点",从"样本"中抓"问题点",从"用件"中抓"引发点",从"引子"中抓"延伸点"。  相似文献   

8.
[学生留言] 在平时的写作中,老师经常会提到"点题",我知道它很重要,关系到一篇作文的成败,却总也把握不好火候.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老师跟帖] 当然可以了!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点题".一般来说,点题也叫"扣题",就是用最简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让读者知晓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你的写作意图.概括地说,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5,(5):8-9
<正>同学少年您的"点式"写作教学法中的"点"具体指什么?同学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具体的,可能有积累方面的,有语言运用方面的,也有结构把握方面的,而所谓"点式"写作教学法,就是在写作教学中,将写作这个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解,先精心选择一些"点",比如兴趣点、积累点、结合点、情境点、想象点等,再聚焦于"点",逐"点"突破,  相似文献   

10.
周仕龙 《新高考》2008,(11):6-8
作文复习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宽的视界去认识和把握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规律,从而焕发出不竭的蓬勃活力,创造出多彩的绚丽风景。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高考作文复习特别需要强调"异体单建"和"同质异构"这两大问题。所谓异体单建,是指不同文体的单一建设,换句话说就是"写什么像什么",即选什么文体,就要按照这类文体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写作,它强调一个"单"字,  相似文献   

11.
<正>作家钱钟书先生曾发出这样的文学感慨:"我没有什么,不过我会想象,能联想。"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认为,文学家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虽然我们尽可不必人人争当作家,但在中学写作中加强想象力的培养与训练却至关重要。我们常常把"异想天开"作为一个贬义词使用,其实,我们就应该经常"异想","异想"至"天开"了又有什么不好?正因为"异想天开",才有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正  相似文献   

12.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英语写作可以说是一项高级技能,是其中最难掌握的。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多重视"听"和"说",以避免出现"聋哑英语",但是如果出现"文盲英语",对英语提升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处。如今,大专院校学生对英语写作表现出畏难情绪,根本不愿写作文,但英语写作却是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中之重,故作者通过以读促写模式提升大专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1.鼓励学生多写生活日记。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指导他们记下自己平时发现的、耳闻目睹的、用心感受的内容;动员学生结合特定的生活现象或主题写作,比如对动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迹,宣泄情感,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2.引导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随笔。随笔的命题力求"小"而"实",让它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即交流,作者总是以特定的角色,面对特定的对象,为达成特定目的,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交流-读者"式的要素模型可以建构如下图:如上图所示,"交际语境"有四个要素——话题(写什么)、角色(我是谁)、读者(写给谁)、目的(为什么写),它们塑造并规约着语篇的具体形态。如果能进行基于"情境认知"下的真实写作,写作中诸如动机缺失、内容贫乏、语体不当等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那么,如何运用"交流—读者"的理念开展写作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的确,平日的语文教学无非主要在进行经典美文的阅读教学。叶老还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确,现行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写作素材,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的借鉴,用好文本资源,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阅读  相似文献   

16.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本体地位,其起点在于"随文",即依据特定文本特点,学习文本中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话题及词句,而落点在"练笔",即通过对特定文本的阅读,汲取其写作方面的营养,提高写作水平,写出优秀习作。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Z2)
文章,"意为帅"。立意,深刻或浮浅,新颖或浅俗,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那么,是什么决定文章立意?一、生活态度:黄昏有画意,夕阳有诗情"写作是对生活的审美",作者的生活态度,决  相似文献   

18.
晁错是西汉公文写作的个中翘楚,在中国公文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晁错的公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先秦散文和汉赋的影响,但其作品绝不等于"文学作品"。把晁错的公文当作"政论文"或"散文",那是文体的"误读",是对中国公文发展史缺乏认识的表现。晁错的公文写作实践表明:公文写作并不简单地局限于对正确公文格式的把握,它需要具有政治家的睿智和谋略。或者说,公文的写作不光是文字技巧的问题,它需要熟悉公务管理、熟谙安邦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19-124
"政治抒情诗"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特定的时代出场,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得益于域外资源的借鉴。结合"政治抒情诗"的概念解读和历史考察,分析其域外资源与本土融合、多重演绎及复杂性、自我演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深入认识政治抒情诗的发生与发展。从特定历史语境来看,"政治抒情诗"在汲取域外资源时还有不同表现形态的诗歌写作作为"参照",它可以深化人们对于"政治抒情诗"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20.
潘青松 《考试周刊》2016,(11):46-47
<正>生活是个聚宝盆,喜怒哀乐都在此。生活是作文的"根",只有抓住生活之"源",才能畅写作之"流"。但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关系?这就要关注两点:写什么和怎样写。一、写什么写什么?这就必须谈到写作素材,也自然想到写作的"源"。不错,生活是百宝箱,什么素材都有,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那怎么办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下素材类别。1.观察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