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淀粉们上网时可能会遇到与笔者相同的情况:使用“百度”或“谷歌”搜索到“宝贝”。单击此“宝贝”的链接时,会出现“该页无法显示”或“找不到网页的错误信息”的提示。好不容易搜索到的“宝贝”,却又打不开,真是令人头疼啊!  相似文献   

2.
“海”     
五颜六色童装的海;山珍海味零食的海;上天入地玩具的海;“宝贝”、“乖乖”溺 爱的海!多少“王子”、“公主”;多少“金娃”、“玉孩”;被父母和父母的父母,温柔地往“海”里拽!池五岁已成“霸王”;她三岁就是“主宰”!.蜜糖的海,呼啸的海,叫人为二十年后惊骇:甜酥了骨头的定少价门、如何参加‘新时伐的扮,,力赛!丁-」一彭爪七“海”@陈启~~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3,(1):117-117
“潮范”,一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词已悄然走进宝贝们的世界。“潮宝”也成了爸爸妈妈们装扮宝贝的新追求。2012年11月10日,《父母必读》杂志《潮宝出街》栏目小模特服装秀登陆广州京正孕婴童展会现场。此次活动由《父母必读》杂志主办,安奈儿童装、红黄蓝儿童教育机构、京正孕婴童展览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4.
班级出现“留守生”怎么办●沈国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跨地区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有许多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或从事经营,而被留在家里,成了父母健在的“孤儿”。然而,这些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自主、自制能力差,可塑性强。当家庭教育出现空白时,各...  相似文献   

5.
江宸 《母婴世界》2011,(7):87-89
“宝贝,睡觉时间到啦”、“宝贝,我们再玩十分钟就回家哦”、“宝贝,爸爸晚上就回来陪你玩哦”……不管宝宝是0岁还是3岁,“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在宝宝视听里,我们总要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来做不同的事情,所以,宝贝,我们来认识一下“时间”吧!  相似文献   

6.
魏蕾 《家庭教育》2005,(2B):26-27
宝贝的发展,犹如一张精确的“时刻表”,父母对此越了解,对宝宝的成长就越有好处。您的宝宝若在每个年龄段的测试中持续3分(每项1分)以下,请尽快告诉医生,越早发现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问题,越可能帮助宝贝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7.
尹之涵 《家庭教育》2005,(3B):26-27
宝贝的发展,犹如一张精确的“时刻表”,父母对此越了解,对宝宝的成长就越有好处,您的宝宝若在每个年龄段的测试中持续3分(每项1分)以下,请尽快告诉医生。越早发现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问题,越可能帮助宝贝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天真活泼、聪明可爱,无一不是父母的“娇娇儿”。他们既给父母带来了无穷的幸福和欢乐,同时也难免让父母担忧。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原本白嫩、光滑的皮肤,渐渐变得干燥、粗糙,尤其是四肢外侧比较明显,少数孩子背部皮肤也是这样。干燥皮肤伴有散发或成片的“疹子”,严重者出现类似青春痘的“黑头”,形成似“鸡皮”,但一般无痒或疼痛等不适,有的孩子因此夏天不敢穿着短袖衣裤。有些孩子的指甲薄似蛋壳,甲板表面出现纵沟、横纹或小凹点,严重者头发变成灰色、质脆、易脱落。有些细心的家长还发现,孩子夜晚在暗处视物不清,患了所谓的“鸡…  相似文献   

9.
晚唐以前,“娘”“孃”的使用有严格的界限,“孃”表“母亲”义,“娘”表“年轻女子”义。晚唐以后,“娘”“孃”开始混用,词义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词汇双音化的影响下,“娘”“孃”二字重叠,不仅能够表“母亲”义,还能够表“皇宫中地位尊贵的女性”“女性神灵”“父亲的姐妹以及与父母同辈的女性”等义,而“嬢”作为“孃”的讹变形体,因为字形简单,也逐渐被人们使用。后来,受到语言规范的影响,“孃”并入“娘”。但在吴方言、西南官话、西北官话的部分地区,“娘娘”与“孃孃”“嬢嬢”分用尽然,“娘娘”表示“皇宫中地位尊贵的女性以及女性神灵”“,孃孃”或“嬢嬢”表示“父亲的姐妹以及与父母同辈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怕自己的宝贝含在嘴里化了、捧在手上掉了。因此,一股严重的“娇”气在我们中间蔓延滋长着,成了我们前进的大敌、人生的祸根。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宝贝”一词的解释是:“名①珍奇的东西。②(儿)对小孩儿的爱称。③指无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含讽刺意):这个人真是个!”然而,下面这些例句中的“宝贝”似乎都很难用这几种释义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宝贝"一词不仅作为称谓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很宝贝""宝贝得不得了"等短语也频繁出现于各种刊物。"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组合已经被大多数语法学者接受,多数人认为这一结构属于形容词性结构,但是"很宝贝"由于其特殊性不属于形容词性结构,而是具有动词性。  相似文献   

13.
淀粉们上网时可能会遇到与笔者相同的情况:使用"百度"或"谷歌"搜索到"宝贝",单击此"宝贝"的链接时,会出现"该页无法显示"或"找不到网页的错误信息"的提示。好不容易搜索到的"宝贝",却又打不开,真是令人头疼啊!  相似文献   

14.
晚上,我同往常一样给妈妈读课文。这次我读的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妈妈听完,神秘地对我说:“我小时候也有许多‘宝贝’,而且这些‘宝贝’还会‘瘦身’呢!”“是吗?”看着我疑惑的样子,妈妈拉着我的手,讲述起她那些“宝贝”的“瘦身”历程。  相似文献   

15.
他,陪伴我小学3年,直到现在始终形影不离,让我觉察不到他究竟什么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当我因为他而被父母批评时,父母就总是连着他一起批评,好像“有难同当”似的。  相似文献   

16.
李志人  邱海国 《教育》2008,(3):59-59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小美 《教育》2011,(2):36-37
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的教育工作者,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校长戴洪晖发现了一种“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现象。所谓“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虽然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却像“留守儿童”一样很少得到父母关爱,或者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严重不足的儿童——这类儿童往往多或少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并很可能表现为学业成就相对低下的现实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理论的杂贷铺里,有一件名之曰“灵感”的宝贝。据说,这件宝贝玄得很,象“电光石火”那样,“稍纵即逝”。只有把它“及时抓住不放”,才有可能“写出比别人高一手的文章”。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时的思维活动,果真在于“灵感”吗?剖析这件被林彪祭在空中、借以吓人的宝贝,有助于我们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在文艺领域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批判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必要性,对于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呢?据老师解释:所谓“见异思迁”,就是说,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心。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做事三心二意,胡思乱想,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永恒的毅力,往往是“东山望见西山高,这山看见那山好。”也许有人会说——真是大惊小怪!“见异思迁”有什么不好? 没有什么不好?也罢,那就请听我给你说这样一个故事——张宝贝学艺。这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候的事儿。曾有个叫张宝贝的人,人们管他叫“不成事”。他这个人一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靠父母留下的家产过日子。一天他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东瞻瞻,西望望,真是目不暇接。他来到一个卖画的面前,见那个人,  相似文献   

20.
何谓“空巢家庭”?这是以“鸟儿飞去,巢儿空空”作比喻,指那些子女长大后纷纷离去、只剩下老年父母孤守的家庭。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子女长大成家之后,父母依然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晚年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是,如今这种习俗已很难保持了,出现了许多二老相守或一老独居的“空巢”家庭。这种“空巢家庭”是怎样形成的呢?直接原因主要有:一、改革开放使人们改变了传统观念,“父母在,不远游”已成为过去。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年轻学子纷纷到国外求学、求职,把老年父母留在国内。同时,许多子女成年后,陆续到外地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