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凤霞 《英语广场》2020,(35):51-55
动物话语近年来引起了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对动物话语进行词汇语法分析,有助于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物种偏见,构建人和动物平等、和谐共存的生命共同体。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动物话语的分类、情态和互文等语言学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该电影中动物话语所蕴含的物种偏见以及隐喻身份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的人际元功能来看,翻译就是在目的语中建构基于作者和目的语读者的人际意义.情态作为实现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为人际功能提供互动意义潜势.本文通过对比《红楼梦》两译本中对王熙凤话语情态的处理情况,考察作为翻译中建构人际意义的重要参数,情态如何在人际意义建构中发挥作用,以及为翻译提供哪些原则.  相似文献   

3.
商务合同是与签约双方当事人经济利益挂钩,以其专业严谨性和逻辑性法律语句来明确各自权利及义务的一类专门经济文体。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的签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的人际意义值得深究。合同的话语基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签约双方间的人际意义,情态手段是话语基调的一种语法化体现方式。情态手段是否翻译恰当决定了其翻译文本质量的好坏。因此,基于商务合同的一些翻译实例数据,该文将着眼回答三个主要问题:(1)话语基调与情态手段的关系是什么?(2)商务合同是如何使用情态手段来体现话语基调?(3)译者如何恰当翻译这些情态手段的表达方式?完成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后,一些相关合同中情态手段的翻译建议也将被提出,以期使合同话语基调翻译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4.
李幸 《文教资料》2006,(9):64-65
本文通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从文学的角度论证了福柯关于话语与权力的理论。一方面:通过权力控制话语;另一方面:话语衍生出了权力。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张苹 《文教资料》2009,(8):26-27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抛弃了理性,将身体话语置于作品的中心位置。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叙事风格都是从身体出发。本文尝试分析《香水》这一特殊文本,解读出其中的身体话语。  相似文献   

6.
话语情态为说话者对所述命题的态度与信念。时态表明了动词形式与时间概念的一致,但也含有在语义上清楚地表明为话语情态的成分,并与之发生最经常最密切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时态与情态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而将来也不纯粹是一种时间概念,它必然包括预测成分或一些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一部以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作品的叙事话语风趣诙谐而寓意深刻,承接着鲁迅暴露国民性的主题。其含蓄蕴藉的象征,精辟的比喻,辛辣的讽刺等照示了《围城》的话语特色,增强了文本细读方法解读其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8.
《鲁豫有约》是我国著名电视访谈节目,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本文以《鲁豫有约》中出现的话语转述为研究对象,在对话语转述进行简单界定之后,从顺应论视角下拟探讨话语转述的强调访谈主题功能、保护功能、话轮构建功能、营造幽默氛围功能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话语标记语如何实现语篇连贯,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情态话语标记语为例,从视点理论这一新的视角,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情态标记语是通过标示突显视点的一致性和视点移动的合理性来促进视点连贯而最终实现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10.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理解中引导和制约的词或短语,具有十分重要的话语功能.在回顾话语标记语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总结分析了其相关的连贯理论及关联理论,其次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部分功能,即连接功能、交际功能和情态性话语标记语功能,最后指出话语标记语在不同的语篇、交际对象和语境中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元话语构建起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创业史》的思想立场、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进行了逐一分析,从而反映了柳青思想中民间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冲突,以及面对这种冲突时的复杂心境和试图借作品予以调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与作者的前期作品相比,戈尔丁晚年创作的《过界仪式》探索了阶级这一新主题。该小说通过对英国社会的缩影,即航船上的群体的描绘,围绕主人公牧师科利的悲剧,展示了一个充满阶级话语、阶级迫害的英国,对英国的阶级话语进行了批判。这一新主题的探索丰富了戈尔丁小说创作的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多义性中的体现。言者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视角、情感、认识情态。因此,话语主观性是进行体表将来和委婉礼貌等多义性形成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中国2007年两会报道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中关两国呈现出的巨大差异。通过不同的主题建构与新闻话语,两报塑造了迥然相异的中国媒介形象。这一案例深刻地印证了西方学者福柯的话语理论及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意识形态既是新闻话语背后无形的推手,又是新闻话语建构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新闻话语说什么和怎样说。  相似文献   

16.
解放区文学中政治话语压倒一切,以作品热情图解政治和生活成了作家的自觉,丁玲也不例外。但从单一的政治话语角度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必然造成作品的概念化和人物的简单化、类型化。对于个人自由的重视和妇女解放的追求是丁玲的思想核心,从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角度出发反映解放区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阴暗面使她成功地创作了《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但是却为她以后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厄运。丁玲作品中充斥着知识分子个人话语与主流政治话语的交织和互渗,尽管她试图弥合两种话语的冲突,达到一种平衡,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她是无法走出这种话语的困境的,最后只能压抑自己的个性、适应共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析了《左传》梦幻话语的6个特点,着重指出《左传》中的多数梦具有合理的生成机制和一定的超前反映性,而当时之人和作者都对梦的预示作用深信不疑,有梦兆迷信思想。并指出《左传》的梦幻话语在内蕴和形态上都自具特色,其中还有我国史籍中出现最早的报病之梦和梦中灵感。  相似文献   

18.
依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语料,来阐述元话语和话语标记两者间关系就会发现,任何话语都由基本话语和元话语构成,基本话语侧重于表达概念意义,元话语侧重于表达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研究中,通过具体定义、分类、对比、分析,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口语学习的元话语和话语标记概念,提高口语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用艾略特本人的“非个性化”理论解读其代表作《荒原》,从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和口气的变化,可看出诗人有意识地对传统的抒情主体作了一番自我消解,主体在自身的解构中形成自己,在他者的话语中体现自己的话语,展示主题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搜狐网站教育论坛"三家媒体关于"教育乱收费"及治理政策的报道为案例,对政策议题在媒介中展现的话语形态进行框架分析,发现教育政策相关群体的媒介分布格局及接近权呈现出差异;不同类型媒介反映教育政策议题时的话语特征存在着系统性修辞基调差异;政策动员、政策论辩与诉求表达三种话语形态分别在平面媒介与网络媒介中得以展现。教育政策的媒介话语空间呈现出多元性,在成为政策信息传播通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公共意见领域。政策话语与媒介话语的沟通及网络进入媒介后的影响,尚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