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白蛇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白蛇故事以及"白蛇"的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删减。其中唐代《博异志》、宋元话本、冯梦龙《警世恒言》及当代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对白蛇故事的记载都极具特色。分析不同时期白蛇故事的变化,可以探求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特质和人民内在的追求与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地区流传着大量以描摹朋友关系为旨归的故事,这些故事涵纳着民族民众对"朋友"这一伦理概念及其伦理规范的理解和思考.云南民族民间故事渗透的朋友伦理内蕴与正统伦理学观点尤其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相关论述存在着突出的不同,此种差异集中揭示了民族民众朋友伦理观的意义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教例简析】全篇课文用两个课时教完。除了介绍时代背景、预读课文、概括段意等内容之外,重点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认真品读“白蛇娘娘”的故事,体会“我”的情感。 1、“白蛇娘娘”的故事可概括出“许仙救蛇、白蛇报恩、法海藏许、白蛇寻夫、白蛇中计、被塔镇压”的情节提纲。 2、“白蛇娘娘”在故事中的性格特点为:①善良。②追求幸福。③敢于反抗。 3、因此白蛇娘娘是义妖,她有情有义。 4、“我”对白蛇娘娘的同情和赞赏之情,流露在叙  相似文献   

4.
白蛇故事流传至今,且文本内容随时代变迁而改变,其中人物形象之法海,并非故事中无关紧要的形象,从《清平山堂话本之西湖三塔记》,到张恨水的《白蛇传》等六部作品中,随着故事文本内容的流变,法海形象呈现出了清晰的嬗变轨迹,主要出现了正义道士收妖、得道高僧救红尘、善妒佛徒假慈悲、不相干的拆散者、佛衣肉胎的形象嬗变,随之也具有功德圆满、狼狈进蟹、模糊升天的故事结局。  相似文献   

5.
以“白蛇故事”为题材的经典戏曲在特殊的十七年时期,改编者以顺应传统创作方式和民间审美心理为切入点,突显其“反封建反压迫”的主题,对情节予以一定的改写。然而,在整理与修改的过程中,改编者极力荡清白娘子身上所具有的妖魅色彩,为其塑造“情”的正当立场以抵抗法海,使得白蛇故事中所蕴含的三大原型特征,即人妖恋、才子佳人、降妖除魔,均在文本中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承继与消亡,陷入了审美价值坠落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白蛇传》是中国最著名的民间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妖恋”故事可视为其直接源头,由此出发,从叙事学切入,通过对该故事发展嬗变中的角色及其行动以及其叙事功能的对比分析,揭示“白蛇故事”从起源到成熟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7.
《吴保安》作为《纪闻》中第一篇传记类传奇作品,讲述了吴保安与郭仲翔二人的生死友谊。在历代作家的友情叙事改编中,该故事具有史书、戏曲、拟话本等多种文体相联互通的嬗变流传现象。故事本身具备多文体改编的成功因素,史书化过程中小说内容的存与删体现出传奇作者对史家之笔的承袭和唐宋骈散观念的变化;戏曲化的过程则借由信物复线与反衬角色,开启了戏曲雅俗转型之先风;拟话本的改编更是展现出在礼崩乐坏的明末社会,小说家对于儒家伦理纲常秩序重建的重重努力。  相似文献   

8.
论“霸王戏”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戏曲舞台上演绎项羽故事的"霸王戏"历史悠久,它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嬗变,形成了每个阶段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文学资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与《长生殿》,文章对李杨故事在古典戏曲中的嬗变问题进行研究,对李杨形象以及故事结局的转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李杨故事在嬗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文运用主题学方法,对关盼盼燕子楼故事做个案研究。首先梳理了燕子楼故事在诗集诗话、小说、戏曲、方志和历代诗词中的文本流传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故事的演变轨迹,即情节流变的主旋律和变奏,以及盼盼的形象嬗变,并进一步从文人心态的角度,阐释了思慕美人情结在推动情节流变和形象嬗变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构民间文学是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主要以电影《白蛇传说》为例,分析民间传说——"白蛇传"在程小东电影中的变化,导演主要在情节的衍生、人物的蝶变、语言的奇观化等方面用现代的视听语言重述了白蛇的故事,完成了民间文学的现代重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民间传说《白蛇传》改编的《新白娘子传奇》,叙述了一个人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深刻的生态美思想。它的生态美体现在一种打破原有陈规的束缚,对生命自由意志的追求,最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回归人、法、自然三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故事历经千年演变,人物的性格和面貌也随之渐变。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法海由最初替天行道的得道高僧逐渐变成面目狰狞惹人讨厌的糟老和尚,而到了现代则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法海的形象由单一的扁平人物变成复杂的圆形人物,演变背后体现了文学表现形式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影响;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感性心理,而这种心理则印证了艺术和现实的差距;同时也证实了民间文学永恒的生命力.从中还可以看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丽温柔,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白娘子是家喻户晓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核心形象。李锐在《人间》中把这一形象重新塑造为,对人类和自然界中一切生灵具有博大爱心,为实现自己理想坚韧不拔的奋斗者形象。李锐通过白娘子形象的现代诠释,开掘了"白蛇传"故事的思想深度,为当代文学如何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被现代人重述较多的一个。按时序考查一些代表性的现代重述文本,可发现它们对白蛇故事情节动因不同的重新阐释与演绎,蕴藏着一条现代革命与人性叙事更迭的线索: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把白娘子许仙恋情悲剧归因为法海的“嫉妒”;田汉剧本《。白蛇传》冲突则源于法海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对白蛇的压迫;李碧华的《青蛇》颠覆旧说,将灾难归结为男性的私欲导致的性别冲突;李锐、蒋韵的《人间》把白蛇的苦难演绎为人性普遍的自私与暴力之殇。这些重述文本体现了现代思想意识渗透传统文学母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杂剧《曲江池》和传奇《绣襦记》改编的河北梆子《曲江情》,并不是剧种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原有人物和情节的一般调整,而是把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古老故事翻成一部完整的大悲剧,使人物性格与主题更加统一,从而赋予了这一题材以新的生命,体现着作者新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媒介的不断演化,揭示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形态丰富的故事传统。从故事史的整体上建立起《白蛇传》媒介因素的历史关系,口头媒介无疑是切入《白蛇传》故事传统的有效媒介形态,由此,不仅可以从媒介的角度建构一种故事观念,还可以深化我们对现代《白蛇传》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8.
17年时期(1949-1966年)的革命历史小说通常以传奇叙事演绎无产阶级革命崇高理想。传奇叙事在这个历史阶段处于两难位置:传奇叙事极大地弘扬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培养了人民对革命的自豪感;但因为英雄们传奇性的过分膨胀也导致小说对革命意识形态的偏离。在当时的革命历史小说中,传奇叙事并不是一种被提倡的文学想像方式,而是一种被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对民间文学资源的利用,有对白鹿传说的移植、对民间机智人物的改造发展和对白蛇传故事的变形暗用等多种形式。用世界文学的眼光对《白鹿原》利用的民间文学资源加以观照,发现这些民间文学资源往往是世界性的文学母题或原型,深入揭示了人类普遍的欲求、理想和心理状态,因此显然具有世界性因素。《白鹿原》对民间文学资源利用的成功,对我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