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方现代形式主义诸文论流派为主,结合中国传统文论解读艺术形式美的传统,编撰一部以文学艺术"形式审美"为主的文学理论教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文本的审美解读能力。以西方"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为代表的文论,其共同关注点在文学文本的"形式"(语言或结构)上。"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所提出的多层级的作品结构方面,给我们以充分的启发,使我们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时,可以将不同类型、体裁的作品归纳为语言、形象、意蕴("言、象、意")等多层级结构。虽然现行部分文学理论教材已经注意到作品的多层级结构理论,但还没有将之作为贯穿全部教材的中心线索。同时要吸取中国传统文论的优长,并注意防止陷入"形式的牢笼"。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福克纳的第一部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为他赢得了享誉世界的声誉。其中对叙事视角灵活的应用,使得作品更能把握现代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出发,用班吉这个有限视角,我们可以对其新奇的叙事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吴艳 《江汉学术》2011,(5):68-71
反思近三十年来的文学批评是重建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对某一时段或某一地域作家作品研究资料的汇编与整理,则是重建的关键环节之一。以《武汉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从"批评家的活动区域"入手,发现学者教授在文学批评中出场的总量不足,其深层原因与我们30年文学批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因浮躁带来对研究材料的轻视,对研究对象不能长...  相似文献   

4.
新批评研究方法是一种立足于文本的批评方法。它将文学批评的目标锁定在文本之上,并创造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批评范畴,如:复义,张力,反讽,隐喻,象征等。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来对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进行文本分析,以求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涵盖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辞藻华丽,意象新颖。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以此来探索王尔德的创作动机以及其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中,无论是一直主导文学批评走向的主流英美文学还是其他有影响力的外国文学,“命运共同体”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方向。本文从叙事批评的角度解读英国当代作家罗丝·特里梅因的三部作品《回家的路》《色彩》和《古斯塔夫奏鸣曲》。虽然这三部作品涉及不同的故事主题,但都以历史的角度审视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类命运前途的关照。  相似文献   

7.
英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积极心理潜能开发、注重培养学生长远发展的心理技能,并在付诸实践过程中通过校园生活渗透、学生自我保健教育、朋辈心理互助等形式,有效推动英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借鉴和学习英美高校"以学生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模式,可以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的文学理论的运用,对分析英美文学中语言的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语言陌生化的分析、阐释,运用语言陌生化的文学理论,以英美文学中的典型作品为例,试对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教学受到后现代语境的影响,正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要想摆脱这一困境,就必须实施文学批评界的伦理转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伦理教育,将教书育人的要求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当今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受到的伦理诉求影响,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更上一层,对于自然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对于教导孩子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与英美国家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进行对比,以探讨儿童文学作品中生态伦理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俄国以及一切与俄国有关的事物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因此在他生平所创作的近百首钢琴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民间艺术及民族风格。他的钢琴小曲作品,以旋律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每一位爱音乐的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中心主题--人道主义思想出发,以分属欧洲三个文学大国英国、法国、俄国的三位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维克多·雨果、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十九世纪欧洲文坛人道主义的三大代表,以他们的部分作品为例分析了人道主义思想与传统基督教博爱观念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英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受到一定挑战,英语本科的英美文学课程随之处于一种"鸡肋"的尴尬境遇。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本文提出用"生态式教育"的理念改革英美文学课程模式,以达到文学课与其它专业课之间的平衡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同时具备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文学评论,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文学活动中,他总是以极大地热情关注着新文学的发展,撰写了不少作家作品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批评遗产。研究他在新文学时期那些独具特色的文学评论,对正确理解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发展文学批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陌生化”理论为依托,深入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名作《宠儿》,从异化的“宠儿”、扭曲的母爱、缺失的父爱等角度,探讨了莫里森如何在《宠儿》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巧妙地使用“陌生化”技巧,引领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奴隶制对美国黑人几代人命运的迫害。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是俄国形式主义极其重要的概念,至今对中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从文学作品陌生化的生成模式、陌生化与文学作品评判标准以及陌生化与常规化三个方面探讨了一些问题,试图厘清陌生化理论中的一些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新批评理论中"张力说"最为核心,然而这个学说与康德的鉴赏判断有很大的渊源。康德鉴赏判断意在观照美的对象的过程中获得超越性,而"张力说"从作者角度要求诗歌作品的言语字面意义与联想意义的结合,从而使读者获得不同于现实的审美体验。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哲学体系出发构建,以人为主体;后者以文本为主体,重视形式与言语在激发审美感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锋杰在《想象张爱玲》中把新批评对作品的细读方法运用到对批评本的细读,廓清了人们对于张爱玲的认识,而且从整体出发,建构了一个张爱玲的接受小史。其不同于新批评的地方在于,他是从人性出发来细读批评本的,体现了人的关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CLIL(即内容-语言融汇式学习)教学理念自20世纪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CLIL将语言的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学习相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将CLIL理念应用于英语强化班英美文学欣赏课程,适合以理工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兼具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它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针对现状,笔者提出了英美文学多媒体环境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探讨本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教学流程。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合作学习与多媒体教学理念相结合的尝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