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胡孟笛 《百科知识》2021,(9):16-17,36
《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其日译本翻译是日本教授井口晃.日译本《红高粱》作为被介绍到海外的莫言长篇小说的译介开端,为莫言的著作进一步为海外人士关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红高粱》于198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3年后日文版《红高粱》出版,该译作后经修改被日本岩波书店收录于"岩波现代文库".该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系列故事,成功塑造了男主人公"余占鳌"野蛮霸道但又英勇无畏的民间土匪式抗日英雄角色,以及女主人公"戴凤莲"敢爱敢恨并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划时代新女性形象.通过小人物的生存和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讴歌了民众生命力的顽强.作家莫言的小说中常运用很多的方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这给译者翻译时增加了诸多困难.井口晃教授翻译的日译本《红高粱》作为最早的莫言长篇小说的译作,为莫言小说在日本引起更多关注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其译作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四个译本,以翻译的三个标准:语言标准、真值标准、和美学标准为尺度,从是否按照语言的系统的规律解读和构造译文,是否遵循原文所传达的语义,是否带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品鉴。四个译本分别为:白之(cyrilbirch)1972年的译本、康宁汉的译本、胡士光的译本和陈国华的译本。  相似文献   

3.
《关雎》是一首赞美纯情真爱的地方歌谣,其意境丰富,音韵和谐,结构匀称,大为后世流传。要使译文充分传达出原诗的神韵,则需要在意境、音韵和形式方面达到意境美、音律美和形式美。本文以《关雎》为原本,从"三美"角度对许渊冲和理雅各的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4.
周泰 《百科知识》2021,(9):53-54
作为东西文化的桥梁,林语堂在翻译上做出的贡献是卓越的.林语堂精通中英双语,他的译本质量较好,值得我们去分析. 早在东晋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先生就在《桃花源记》中用古文描绘了一个老人小孩都能安享生活、人人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可谓是一大创举.之后,"桃花源"也逐渐成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想要将这样一篇既是古文又带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散文翻译成英语,让异国他乡的人民能够理解甚至品味到其中的甘美之处不是一件易事.本文将选取林语堂先生所译英文版本中的部分内容,并尝试运用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的著名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理论来对其进行分析.在对林语堂前辈抱着崇高敬意的基础上,争取辩证性地指出《桃花源记》林译本中可吸取的精华之处与待斟酌的不妥之处,从而为古文翻译提供一些"专家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格雷久负盛名的抒情诗《墓园挽歌》丰华瞻译本做评析,以说明传统译论将"忠实"作为评判译文的唯一标准有失公允,并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金蕾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106+4-106,4
引进版图书出版的大幅增加,读者需求的精细化,这些变化对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引进版图书的原著、译著等款目以往一直未受重视。通过对书目的原著、译著款目、以及连接款目著录的说明,提供了一种深化图书馆工作、进一步满足读者需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赖娟华 《科教文汇》2008,(6):170-170
翻译受到哲学引入的影响,译者由处于卑微的地位上升到主体性的高度,而又回到“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的身份。翻译到底要怎么做?目前国内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译本对比分析,得出译者与其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翻译结果与差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翻译作为一种解释,具有其合理性和历史性,对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译本进行孤立的,脱离历史的优劣评论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出于资本扩张、市场开拓和军事活动的需要,欧洲列强开始向中国输入近代气象科技知识。本文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近代欧洲气象学译本、期刊以及专著的传入。大部分欧洲天文气象知识的传人后,气象知识和仪器在军事、农业等领域的普遍应用,大大提升了中国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中欧气象科技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气象事业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宋莹 《科教文汇》2012,(25):147-148
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文化翻译解读,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互文现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互文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媛  张慧琴  赵巧珍 《科教文汇》2008,(32):246-247
本文以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三美”论为指导,从“形”、“音”和“意”三个方面来赏析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小令《卜算子》及它的两个英译本,并对其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从而证明,只有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译文,才能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1.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提出,为当前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典籍外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典籍翻译教学是培养典籍外译人才的基本途径。如何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指导,更新典籍翻译教学理念与方法,拓展典籍翻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现阶段翻译专业建设要思考的问题。自近代以来,海外汉学家一直是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重要力量。汉学家译本数量多、选材广,可读性强,包含着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研究,反映出不同时期海外译者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将优质的汉学家译本融入到典籍翻译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典籍翻译活动本质的理解,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典籍翻译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典籍外译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百科知识》2021,(30):63-66
成语是汉语中一类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是最能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精华.如今各国间跨文化交际十分频繁,随着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把汉语成语翻译成其他语言变得十分重要,这也对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汉语成语的翻译不仅是字面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出其中的思想和文化,以使译语读者能够理解和交流.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学领域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对翻译现象有着极强的解释力,为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动态对等给翻译研究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更加注重翻译的交际目的,要求翻译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以获得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等的阅读理解程度.本文立足于动态对等理论分析《西游记》俄语译本中所翻译的汉语成语,探究有效的汉语成语俄译方法,试图在翻译汉语成语的实践中找到最佳的文化交际途径,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的两种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两个译本的选词、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通过一定量的实例分析了两种译本的各自特点,考察了其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著名小说《金锁记》经自译成英文,却在译语国遭冷落。本文拟结合多元系统理论探析其中的原因,认为文化、文学地位的悬殊,赞助人,接受环境和读者期待视野都是影响译作接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子然 《今日科苑》2010,(2):142-142
文章通过具体实例从翻译时对原著的理解、措词及文体风格的把握这三方面对《苔丝》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各自译本的特点及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杨楠 《科技风》2014,(8):170-170
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具有丰富的启发性问题,译者对源文文化中的语设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在新语境中的原文再现,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同时又与译文的读者有着交际。本文从文化预设的角度对长篇小说《喜福会》译本中译者的不同解读和选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从物质、社会、观念以及语言这个文化方面进行分层,选用程乃珊和于人瑞翻译的两部译作进行定性分析,探讨文化预设对译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袁琴芬 《科教文汇》2011,(2):125-126,147
语篇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从语言学的角度或用语用学的方法研究语篇的产生、分析和理解。对篇章的理解首先是对意义的理解,因为翻译说到底是语篇的翻译。就翻译思维学而言,在翻译的理解阶段,必须切入语言(原语)与其使用情景(语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使用中的语言"的语篇(Discourseislanguageinuse),透彻把握其语篇性(textuality),然后构建译语语篇,并再现源语语篇的各种显在的和隐在的语篇特点,制作出理想的译品来。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著名小说《金锁记》经自译成英文,却在译语国遭冷落。本文拟结合多元系统理论探析其中的原因,认为文化、文学地位的悬殊,“赞助人”,接受环境和读者期待视野都是影响译作接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0.
王军礼 《科教文汇》2007,(1X):172-172,183
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的两种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两个译本的选词、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通过一定量的实例分析了两种译本的各自特点,考察了其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