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普遍达到什么程度?"王绶琯院士想了想说:"不会太乐观"。这是主论坛开始前,《教育》旬刊记者和王绶琯院士交流的一个片断,他的回答充分证实了"科学教育,教师为本"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围绕这一主题,在长达8个小时的主论坛上,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探讨得极为热烈。  相似文献   

3.
蚂蚁的高山     
《教育》2011,(27):59-59
<正>蚂蚁整天在一个小土堆上爬来爬去。它觉得,这个小土堆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一天,雄鹰落到小土堆上,打算休息一下翅膀。蚂蚁上前说:"喂,朋友,你见过这么高的山吗?"雄鹰哈哈大笑说:"这也叫山吗?笑死人了!真正的大山你根本没有看到过!"蚂蚁不相信地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高的山么?"雄鹰说:"泰山,你听说过吗?"蚂蚁摇摇头。  相似文献   

4.
蚂蚁的高山     
《教育》2011,(27):59
蚂蚁整天在一个小土堆上爬来爬去。它觉得,这个小土堆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一天,雄鹰落到小土堆上,打算休息一下翅膀。蚂蚁上前说:"喂,朋友,你见过这么高的山吗?"雄鹰哈哈大笑说:"这也叫山吗?笑死人了!真正的大山你根本没有看到过!"蚂蚁不相信地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高的山么?"雄鹰说:"泰山,你听说过吗?"蚂蚁摇摇头。  相似文献   

5.
乾隆皇帝下江南,站在镇江的金山寺上,指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船只,询问左右:"江中有几条船?"纪晓岚反应最为机敏,回答说:"两条."皇帝奇怪,便问道:"哪两条?"纪晓岚说:"一条叫做名,一条叫做利."  相似文献   

6.
一、两则资料启示 资料1 有一位外籍教师在观摩了一节中国教师主讲的高中数学课后,有人请他提意见,这位老外在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点后说:"课堂上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那么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7.
笑话     
一切从零开始 今天,我考了个零蛋。爸爸回家问我:"你今天为什么考个零蛋?"我回答:"因为老师说要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8.
乾隆皇帝下江南,站在镇江的金山寺上,指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船只,询问左右:"江中有几条船?"纪晓岚反应最为机敏,回答说:"两条。"皇帝奇怪,便问道:"哪两条?"纪晓岚说:"一条叫做名,一条叫做利。"按照纪晓岚的逻辑,江上只有两条船,其实天下也只有两种人,就看怎么分类了。  相似文献   

9.
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案例:有几个调皮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被公认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将小鸟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证明老  相似文献   

10.
"你们真的没有问题吗?"这是美国一位教授对中国教师所说的话。近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国的一个教师培训团到美国参加一个教育培训,担任培训的老师是该学院知名的教授。他常常在讲课中问我国的教师:"你们还有问题要提吗?"很多次等来的是长久的沉默。一次课上,他对培训团的教师们说:"今天我们去听课。"说完就走了。过了片刻,教授  相似文献   

11.
情景一: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在进行质量分析时,有教师抱怨:"相同的题目,我已反复讲了三四遍,学生还是做错。我能有什么办法。" 情景二:我校的一次说课评比中,专家问:"你以前也是这样上这节课的吗?"教师非常自信地回答:"是,我十几年都是这样上的。"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而习惯的培养又是在哪个阶段呢?值得我们所有的老师、家长去探索,倾听下面一个故事: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回答说:"在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科学家回答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学习要多思考;做了错事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09,(9):50-51
课上,万教授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不值一提的问题。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谁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的名字?"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声音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没人回答了。有人小声嘟囔:"书上好像没见过!"教授不置一词,又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这次没人敢回答,不是忘记了  相似文献   

14.
看看下面的幽默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启示. —位法律系学生到法庭实习,审判—件杀人案,他指着凶器问被告:"你见过这把刀吗?" 实习生反复向被告交待政策,可被告仍然矢口否认. 退庭后,实习生回忆这次审判,觉得自己态度不够严厉,缺乏威慑力量.于是,第二天开庭时,他紧皱双眉,怒目圆睁,狠拍桌子厉声问道:"说!见过这把刀吗?" "见过!"被告低声回答. 实习生认为自己的威慑力起作用了,舒了一口气,追问道:"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昨天,在这里."被告哆哆嗦嗦地答道. 事实上,"镇住"、"威慑"、"吼起"等手段,我们自以为正确,也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未必产生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单元测试前夕,一节复习课后,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找我,兴高采烈地对我说:"马老师,这次考试我能给你考90分,你信吗?"没等我回答,只听我的同事厉声对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给老师学,怎么说是给老师考90分?"那学生沉默了,低头走出了办公室。同事的教导和学生骤变的情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想:面对孩子的这句话,我们有没有更加和谐有效的应答?  相似文献   

16.
爆笑超市     
关于时间的问题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它怕水吗一位顾客挑中了一件猪皮袄,说:"这件猪皮袄我喜欢,但是它怕水吗?"售货员解释道:"当然不怕啦!难道你见过打雨伞的猪吗?"  相似文献   

17.
我上一年级时,老妈听我汇报期末考试成绩,不禁喜形于色。"你们班有几个像你这样语文数学都考了99分的?"我据实回答:"只有我一个。"老妈抱着我狂亲了一通,兴冲冲地去开家长会了。不想老妈回来后,就钻进了被窝,头钻进被子里,身体蜷缩着,只把后背对着我们。老爸问:"把家长会的情况跟我们说说啊?"老妈从被窝里探出头来,气呼呼地说:"全班同学不是语文100分,就是数学  相似文献   

18.
论语考级     
任语 《辅导员》2014,(14):46
正星期五的班队课上,张老师组织了一次论语考级比赛,顿时班里有人欢喜有人忧,而我却信心满满。张老师宣读完考级规则后,我拿起论语稿,信心十足地背了起来,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没过几分钟,我就将十六条论语滚瓜烂熟地背了出来。接着,我轻轻地叫了声前排的张悦瑶,问她"你背完没有?"她回答:"背完了。"我又说:"我们一起去考二级把!"她说:"不要吧,我想一级一级考。"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  相似文献   

19.
思成是习作实验班上新来的一位男生。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这是他第一节课留给我的印象。整整一节课,他静静地坐着,一个字都没写。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他说:"我不愿意来,是妈妈逼我来的!"我又问:"你考试成绩很好吗?"他回答:"每次能考65分左右。"接着,我让他坐了下来,亲切地对他说:"思成,第二节课你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老师不强求你。"他抬头望了我一眼,眼中有一  相似文献   

20.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