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散诗作为一种独立的体,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且是一个复合的结构系统。散诗最重要的审美属性是心理特性。章基于对散诗的这种整体观照,并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散诗有别于诗歌和散的个性美学特征,即审美视角的内向性,形象构筑的意象化,“韵在骨里”的节律美。  相似文献   

2.
“黑色幽默”的审美心理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幽默在迄今年内为止的各类美学体系中均没有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范畴来加以审视,它或不被提及,或被认为是喜剧的一种形式,或被认为是“丑”的一种形态。或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种。本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它的审美心理机制是:由于同时产生的悲喜剧感造成审美主体的精神分裂,这种分裂激活了潜伏于审美主体无意识中的精神分裂情结而使其升华为美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学自1750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事实上只是一种以欧洲审美文化为依托的美学理论。尽管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但是由于它完全撇开了东方古老而灿烂的审美思想而无法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著名美学家托马斯&;#183;门罗说过:东方艺术包含了西方艺术所没有的重要价值,这就可能在东方美学中发现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艺术与审美经验的重要悟性。事实确实如此,东方美学与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与艺术的另一种美学理论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5.
高尚学 《考试周刊》2007,(33):145-146
1750年,鲍姆嘉通以"美学"为研究感性认识的新科学命名,在西方美学史上功不可没。但实际上,鲍姆嘉通并没有真正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真正使美学独立出来的,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严格地、系统地为"审美"划出一独自领域,使之成为一门新的科学的是康德,而完成这一工作的标志就在于《判断力批判》一书的出版。该书第一节"美的分析"中的第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审美不涉利害",这个命题在康德美学体系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为康德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先验美学的大厦的,而它对后世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黑色幽默在迄今为止的各类美学体系中均没有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范畴来加以审视,它或者不被提及,或者被认为是喜剧的一种形式,或者被认为是“丑”的一种形态,或者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种。本文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它的审美心理机制是:由于同时产生的悲喜剧感造成审美主体的精神分裂,这种分裂激活了潜伏于审美主体无意识中的精神分裂情结而使其升华为美感。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与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美学思想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文学批评与美学的开创者,在中国近代美学的转型中具有构纽性的地位。本文从审美独立,审美与人生、境界说三个方面剖析了王国维的文学批评与美学思想,及其接受西方资源,确阅国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范式的意义,这在当前广泛的文化交流背景中更具现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悲喜剧作为一种审美样式在美学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其审美特质便是谐和、中正、自然质朴。在老舍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性和喜剧 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老舍创作艺术的形成除了他尊重悲喜剧的审美特质,“半笑半恨看人生”外,还得力于旧北京的市民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的“中正”、“谐和”的美学取向。  相似文献   

9.
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慈欣为当今中国科幻文学带来了古典主义气息。但刘慈欣的古典主义,与西方科幻小说黄金时代、苏联科幻乌托邦科幻小说风格都有不同。在强化叙事速度、强化父子关系、强化科技美感几个方面,刘慈欣的小说革新了古典主义的各个侧面,形成中国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新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科幻小说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幻小说的概念处于混乱的状态。这种混乱主要起源于门类的跨越性和写作的实验性。在分析了科幻小说4个主要定义族类之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包含6因素的科幻概念,这6个因素是文学状态、探索特征、科学内含、认知方式、审美因素和警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原因,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从哲学意识、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美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象学的现代性体现在其哲学精神与方法论原则中。现象学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体现在破除美是一种实体的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价值的科学等五个方面。国内目前的现象学美学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加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知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结果表明:(1)艺术美育实验班的科学、文化、审美知识成绩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调查结果;(2)综合美育实验班的科学、审美、文化、法律和环保知识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调查结果;(3)综合美育实验班各项成绩均高于艺术美育实验班,且在法律知识上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家庭历史小说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最具历史性、文化性和情感复杂性的小说品种。本文从作家的家乡情结和“出家”追求两方面剖析了促进家族小说成就和局限的原因,指出,传统家庭文化持久熏陶所积淀形成的依恋故土、看重血缘的家情结和追求科学文明、呼唤人性的审美理想,构成作家创作中的家缘与诗思矛盾纠结的复杂的心理根由。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美学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重要美学思潮,在很多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凯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小说对传统美学价值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显示了强烈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即黑色幽默和削平深层模式。  相似文献   

17.
德育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新时期应在德育教育中引进审美艺术,按美的规律教育人,塑造人,在美育的潜移默化中唤起德育教育对象美的情感,实现德育教育真、善、美的统一,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美学原理的科学整体研究方法以及科学主体论思维体系对现代审美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当代室内设计是在审美原则和实用原则之间寻求平衡并力求同一的整体性设计,科学性与主体性的同一是它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科学美内涵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感,唤起他们心中对科学美的追求.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要充分挖掘物理学科本身的美.  相似文献   

20.
《蝇王》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戈尔丁的代表作。以海德格尔的死亡美学观审视作品,更深刻地领会现代人类"向死存在"的困境,正视对死亡的恐惧导致人性沉沦的人类缺陷,通过反省,使人从日常生活的困顿中超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本真的向死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