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白求恩不姓白,他的本名叫诺尔曼·白求恩,因为热爱中国,他将自己的名字直接简化成了白求恩。提起白求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超过了任何一个外国人。就连一些穷乡僻壤、山高皇帝远之地的草民,也都是先闻白求恩后知加拿大的。尽管白求恩先生早在1939年就因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在做手术时不慎感染败血症而去世,但是中国人一直在记着他:课本上有《纪念白求恩》,荧屏上有《白求恩大夫》。每年报考大学医学专业的莘莘学子们,每年都要面对以白求恩的名字命名的院校,揣度一下是否报考。白修德也不姓白,他的本名叫西奥多·H…  相似文献   

2.
阿元 《档案时空》2003,(7):22-23
知道白求恩这个响亮而伟大名字的人,不在少数;而对白求恩的生前身后,却鲜为人知。这位国际主义战士,为何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何在中国那么深入人心?为何在他逝世后仍熠熠生辉……陶行知介绍白求恩到中国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发动华侨并广泛联合国际进步人士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6年9月,他自筹经费辗转香港、法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求得道义、人员和经费上的支持与帮助。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恰巧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这次也应邀赴宴。当白求恩走到陶行知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曾经高度赞扬白求恩的技术。他说,"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1938年1月白求恩率医疗队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支援抗战,1939年11月他在为战士动手术时不幸感染了败血症以身殉职,临终前留下的遗嘱,曾感动了无数的人宋庆龄召唤下来到中国白求恩为什么会从加拿大来华支援抗战呢?之前有各种说法,1958年白求恩传记的作者西德尼·戈登曾写信询问宋庆龄:"保卫中国同盟有没有以任何参与促成白求恩大夫来中国,或者帮助他从汉口抵达延安?"宋庆龄于  相似文献   

5.
高洁 《北京档案》2009,(1):18-20
诺尔曼·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许多中国人是通过白求恩医生的故事了解加拿大的.当年,白求恩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高超的医术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然而,在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的60年前,有大约17000名来自中国广东的华工已经远涉重洋来到加拿大,他们披荆斩棘,坚韧不屈,用汗水和生命筑成了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为加拿大的统一、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加两国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一页页珍贵的文献,一张张古老的照片,一段段真情的告白,还原了加拿大历史上这鲜为人知的重要一章.  相似文献   

6.
Peter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护照上"国籍"一栏标得清清楚楚:澳大利亚.但他执拗地认为,"拿了个外国证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纯粹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更习惯让人叫他Peter,而不是他的中文名. 离开中国20年,他习惯拿起电话先说"hello"而不是"你好",但一旦聊起天来,一口道地的京片子还是立刻"出卖"了他.如今在悉尼靠开出租车谋生的Peter,笑称自己是现代版"祥子",所关心的话题和他的北京同行们也几乎没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7.
吕春 《档案时空》2015,(1):28-30
异国情缘分外美,虽苦犹甜 1890年3月,早春的寒风中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白求恩诞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贫苦人家里.家庭的贫困,环境的艰辛,让少年时代的白求恩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他读书非常刻苦,放学后就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懂事的白求恩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白求恩——加拿大人,外科医生,1939年11月死于中国抗日前线。解放后,中国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医科大学。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不是因为他的医术,而是毛主席为这位  相似文献   

9.
白求恩与漂亮的苏格兰小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初恋发生在1922年初。白求恩32岁,弗朗西丝21岁。白求恩和弗朗西丝于1923年8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结婚一年后,白求恩携妻子离开英国,到了美国新兴的工业城市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白求恩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夜里也常常被唤醒出诊。弗朗西丝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1926年夏天,当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时,他把弗朗西丝叫到身边。白求恩望着妻子焦急的面孔,感到十分内疚,他不忍心拖累弗朗西丝。“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然而,他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请来的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我们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虽然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半个多世纪了,但现在我们仔细品味这句话,感到对我们所从事的城建档案工作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利于城建档案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12.
新闻这一行,什么是最有意义最值得不懈追求的呢?我们以为是作品,是出一些"有影响""放得住"的东西. 在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有一个人物,他的作品--关于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关于白求恩,关于鲁迅,关于周恩来,关于抗日军民的许多照片,影响巨大,成了历史的珍品,使人们感到震撼,使人们难以忘怀,使人们把他的名字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相联!他,就是沙飞.  相似文献   

13.
白求恩同志说过:"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招呼员的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使你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们必须把他们看成是你的父兄,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要亲切些他们是你的同志。"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范家岩村就有这样一位白求恩一样的山村医生,他就是王国平。王国平——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医,一个平平凡凡的共产党员,用他16年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爱民、亲民、为民的大主题。  相似文献   

14.
1940年,毛泽东《学习白求恩》一文首次发表在《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中.1952年,该文经多处修改后,以《纪念白求恩》为名,入选《毛泽东选集》.1991年再版《毛泽东选集》时,编者对《纪念白求恩》的排.版、字体、注释等作了修订.当下, 《纪念白求恩》强大的思想导向功能及其主人公的良好榜样示范作用,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远去的村庄     
童年的村庄,苦涩而沉重. 同千千万万个农家孩子一样,自从出生那天起便打上了"农民"二字的烙印,意味着今后一生的命运与黄土相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父辈们的劳动,在贫瘠的土地上刨食度日,养家糊口,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6.
最好的老师     
汤普森夫人是一名小学教师,就在开学的第一天,她站在五年级的教室里对学生们说了句违心的话.同大多数老师一样,她看着学生们说,她会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学生,但那是不可能的.你看,坐在前排那个小男生,懒洋洋的.他叫特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一年前就注意他了,他和其他同学合不来,总是脏兮兮的,真该洗个澡了.特迪也非常招人厌,汤普森夫人恨不得把他的作业本都打上大大的红叉,在他的卷子上写上大大的"不及格".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审核学生过去的成绩单,汤普森夫人把特迪的先放到了一边,想看完了其他人的,再去看他的.汤普森夫人看完特迪的成绩单后,不禁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7.
左齐,原名左富贵,1911年12月12日出生,江西永新人.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第二年,白求恩为他手术截去了受伤坏死的右臂,后以战功在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8月27日一代独臂将星因病去世,走完他87年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应该出现在秦朝,以胡亥为代表的秦始皇的儿子们,是那个时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为,秦始皇不仅缔造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且把天下财富通通揽在怀里。总结"富二代"胡亥的人生经历,可以用"糊涂"二字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说他姓胡叫"胡来"。胡亥虽然是秦始皇的儿子,但不是长子,不能继承老爹的皇位和财产。按说,老爹死后,他遵照老  相似文献   

19.
1938年9月的一天,有通讯员来通知沙飞,说军区政治部朱良才主任找他有事。他想,这一定是重要事情,便挎上相机,去见朱主任。朱主任告诉他说,加拿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来晋察冀工作已二三个月了。他的精神非常伟大,事迹非常感人。一会儿广州《救亡日报》的记者来司令部采访,聂司令员和白大夫都接受采访。你除了拍下这一场面外,今后要经常采访、拍摄白求恩大夫工作、生活的情况,为历史留下宝贵的形象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在被美帝国主义称为"自由世界"的土地上,不少进步和正直的新闻工作者正受着残酷的迫害.报馆被封闭了,编辑和记者遭到了逮捕,一捆捆还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被暴徒们焚毁了.这里汇辑的只是1957年资本主义世界千万个迫害新闻自由事件中的几件.它给我们绘出了这个"自由世界"新闻"自由"的真相.在美国美国是这个"自由世界"的头,也是这个"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在这个向来标榜"民主"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