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27)
目的:初步探讨"葵龙草"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SRB方法检测观察"葵龙草"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H22、S180、HepA、BGC-823为模型,以不同剂量的"葵龙草"注射液作用于肿瘤裸小鼠模型,观察"葵龙草"注射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葵龙草"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裸鼠移植S180、H22、HepA、BGC-823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葵龙草"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注射给药后对多种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建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I0006-I0007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课题组近期的一项研究,找到了体内细胞调控代谢的一个"开关",由它可以"下达"细胞合成代谢或分解代谢"命令",从而解开了细胞能量代谢研究领域的一个谜底。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们体内的淋巴细胞中,存在一类细胞,它可以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发生免疫应答并产生细胞因子等,被称作是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斗士"。它就是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为"T细胞"。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罗微同样也是一位"战士",她与显微镜下的"T细胞"并肩作战,共同抗击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踏足T细胞免疫识别活化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5月21日,"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的研究团队率先合成出世界上首个人造细胞‘辛西娅’"的消息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消息一出,世人震惊。不过,对于"辛西娅"算不算是一个人造细胞,科学家们是存在着争议的,因为"辛西娅"的染色体虽然是人工合成的,但细胞中像细胞质、细胞膜等其它  相似文献   

5.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的重点研究对象。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就必须要对细胞的通讯、免疫、复制、调节等活动的生化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细胞之间存在"异质性",但传统上的研究方法无法突破"单细胞"这一条件的限制,因此实验结果反映的更是多个细胞之间的平均结果,所以有些疾病如"癌症"无法被精确地检测出来,相反单细胞分析可以更精确地了解每个细胞之间的表达情况,将会应用在很多领域例如:神经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等方面,本文将归纳单细胞分析的基本流程,并列举些许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     
《科学中国人》2018,(4):10-11
细胞"返老还童"二维码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等,通过研究干细胞诱导过程,发现细胞在发生"返老还童"时,染色质的"开—关"状态恰似二维码一样记录了这个过程的大量信息。通过破译这些"二维码"的内在含义,阐述了干细胞诱导过程的变化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细胞—干细胞》。该基本规律是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现,其概念应用价值可能  相似文献   

7.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3,(18):10-11
大脑的"GPS"细胞动物一般使用3种类型的细胞来认路:面临一个特定方向时,方向细胞会得到激发;处于一个特定地点时,位置细胞会激发;四处活动时,网格细胞会激发。科学家已经在人类身上发现了方向和位置细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种心脏"复活术"如能用在人类身上,  相似文献   

9.
<正>多趾、不育、肥胖症、视网膜变性、多囊肾、肿瘤……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疾病已被科学界证实,均与人体细胞上一种叫做"纤毛"的结构发生异常密切相关。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军教授领衔的"细胞骨架与疾病"课题组发现了纤毛发生的新机制:在细胞纤毛形成过程中一种名为"CYLD"的肿瘤抑制蛋白发挥了关键作用。经过反复试验,课题组绘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们对癌症的观点,被称作致癌基因的某些基因被致癌物(化学物质、阳光和某些病毒)"击中",所造成的损害打破了细胞分裂与细胞静止(或细胞死亡)之间脆弱的平衡。当一个细胞——特别是一个被损害的细胞——开始失去控制地分裂,可能会形成肿瘤。正常情况下,应促使这些细胞自尽。该过程被称作"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不能对多种癌症完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邹曦 《今日科苑》2008,(5):21-22
2007年11月20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在美国《科学》和《细胞》这2份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的"万能细胞"。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正>科学家发现细胞老化开关:或可实现器官再造英国物理科学新闻网站9月20日发表题为《科学家们发现了控制细胞衰老的开关》的报道称,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了细胞内一个对健康老化至关重要的"开关"。这个"开关"可以促进健康细胞分裂和生长,比如,即便在衰老阶段也能产生新的肺或肝组织。在人体内,新分裂的细胞不断补充着肺、皮肤、肝脏及其他器官。但大多数人体细胞不能无限期地分裂下去——每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末端的细胞计时器就会缩短。当这种名为端粒的计时器变得极短时,细胞就不再分裂,导致器官和组织退化,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衰老阶段。但存在一种绕过这种倒计时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一件复审案例的分析,探讨权利要求中如果出现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时,如何判断其是否属于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植物品种"的范畴。植物品种包括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体本身,还包括能够作为植物繁殖材料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等。特定植物的某种细胞、组织或器官是否属于繁殖材料,应当依据该植物的自然特性以及说明书中对该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具体描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位解开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之谜的科学家,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每个细胞都如同一座工厂,制造和输出着各类分子,这些分子最终会被运输到围绕在细胞周围的、被称为囊泡的一个个小"包裹"中。这3位获奖的科学家解开了调控运输物是如何在正确时间内投递到细胞中的正确位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说,我国科学家已经恢复了猛犸象细胞的全功能,形成了胚胎细胞,只待合格代孕体,猛犸象就可从4000多年前穿越而来。复活只需"三步"怎样才能让猛犸象复活?徐讯表示需要三步。第一步,复活猛犸象细胞;第二步,恢复细胞的全功能性,形成胚胎细胞;第三步,找到代孕母体孕育生产出猛犸象个体。  相似文献   

16.
马波  徐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1193-1204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环节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活体无损、非标记式、提供全景式表型、能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且低成本、能与组学分析联动等特征。以此为出发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非标记式分子光谱学的单细胞功能表征、分选与组学技术体系的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多种光谱技术之间扬长避短的运用与多模态成像,结合高通量的光谱激活细胞分选技术及下游单细胞组学技术,正构建与拓展着一条连接光谱学与遗传学的广阔桥梁。这一桥梁不仅为细胞工厂的高通量、全景式表型检测与筛选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还将推动"单细胞精度的光谱表型组-功能基因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大数据类型,服务于"数据科学"驱动下的合成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象棋里,只有车、马、炮、兵四种棋子可以跨过"楚河汉界",到对方的"阵地"冲锋陷阵。倘若这些棋子无法"过河"杀敌,这盘棋就不可能赢。与之相似,在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T细胞也需要"过河"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最近,美国杜克大学的皮特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脑部肿瘤的研究中发现,进入大脑的肿瘤能使身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被"囚禁"在骨髓中无法"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形态学观察大蒜素作用下HepG2细胞的生长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实验各组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在大蒜素作用下,HepG2细胞失去原有"铺路石"样排列,细胞间连接减少或消失,细胞黏附性下降,出现细胞凋亡特征;MTT比色法检测发现,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聚集在一起的微小的细胞们是在安静地各自忙碌着?还是像集贸市场那样非常喧闹?细胞们没有发音器官,应该很安静吧?美国洛杉矶大学的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细胞们并不是很安静,而是用自己的音调在"说话或唱歌"。研究者认真倾听了很多种细胞的声音,当然这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HBV)致肝细胞癌(HCC)过程中,免疫/炎症分子遗传易感性与HBV交互作用维持了乙肝慢性化。HBV蛋白如大S抗原和HBx通过抑制免疫维持了非可控性炎症。促炎细胞因子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如胞苷脱氨酶的表达,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绝大部分变异细胞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只有极其少数细胞通过改变细胞生存依赖的信号通路,具备了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等逆向分化的潜能,获得了克服衰老、掠夺营养、无限增值和化疗抵抗等"干性"特征而被选择出来,成为癌症起始细胞。这类细胞逐渐适应了促癌炎症微环境,演绎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可能为癌症监测、预防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生物标志和靶向治疗有效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