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日,国家一级诗人赵丽华的一些“口语诗歌”被放到了网络上,在网易、天涯等网站被无数网友嘲笑。并引发了表示讥讽和轻蔑的模仿热潮。之后,在新浪开博客的诗人们和部分网友发生争论:有人认为她玷污了诗歌的美好形象。更将赵丽华本人称为“诗坛芙蓉”;有的人则坚定认为,她的诗是好诗,是内心真挚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1日,虹影在新浪网上开设个人博客。她开博时间早,坚持时间长,一直到今天都还在更新博客。本文以虹影博客为切入点,力图廓清其在博客中的身份构建,望能为重新审视她提供一种视角。本文认为,虹影在博客中完成了两个身份构建:一是命定写作者形象,二是温柔厨娘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网络诗歌犹如现代版文学神话,骤然改变了中国诗歌的版图。当诗人们哀叹文学死亡,诗歌的边缘化、私人化与平庸化时,网络诗歌却呈现出诗歌的世纪复兴。在虚拟世界的互联网上,数以千万计的诗歌网站、诗歌博客等色彩纷呈的诗歌圈子和QQ诗群,已构成网络诗歌的辽阔疆域。网络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至2004年"诗歌网站和诗论坛"阶段,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08年的"博客诗"阶段。网络诗歌在2008年汶川抗震大潮中激情登场,恢复了诗歌的神圣性和非功利性,呈现出精品化、群体化、生长型等诸多特征,但网络诗歌由于缺乏商业获利模式,其创作主流化尚需国家文化资源的扶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演员徐静蕾的博客已成为全球第一博,她的博客访问量在约600天内突破1亿大关。被誉为才女的老徐并没有以性或个人隐私取悦于人,她博客的内容主要以她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为  相似文献   

5.
雨时教授新著《雨时博客》,进一步明证了雨时教授是几十年来忠诚于诗歌生存的肯定者。他体验诗歌风尚,做净化诗歌生态的人文志愿者;他扎根诗学沃土,做审视网络诗歌现状的理论建设者;他尊重自由个体,做弘扬民间立场的理想布道者;他承担文化考察,做通往后现代审美的资深摆渡者。他以坚定的信仰、执着的精神、超人的才智和憾人的品格,在物欲充塞、人欲横流的多变世界中,用一颗诗性的灵魂去穿越时空、语境、习俗与审美的隔膜,寻找永恒不朽的诗歌精神,感受其对现实世界的理想寄寓和诗意栖居。博客只是通往诗歌殿堂中的众多小径之一,诗歌本身才是雨时教授一生神往的目的地。这既是他思想的光芒,也是他智慧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河南教育》2011,(1):60-61
她是上海交通大学“思政之星”“晨星青年学者——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荣誉获得者;她的博客被学生誉为“精神家同”,访问量接近34万人次。“庆幸能找到这么好的一个网站与博客,更钦佩创建这么优秀的网站与博客的人。”学生在她的博客上留下了一句句发白内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博客书     
什么是博客书?熟悉网络的你对博客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或许你早已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博客是一种公开的日记,你可以在上面记录你日常生活的点滴、抒发人生的感悟,或者分享新鲜的事物。博客也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创作园地,你可以在上面随意发表自己的小说、诗歌和散文。总之,只要轻敲键盘,点击发表,你的文字就可以发布到网络上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8.
诗歌在过去曾受到过一种异乎寻常的赞扬,在那些时代,诗歌扮演着启蒙者、思想者、抒情平台等多重角色。而今天,随着韩寒在博客中的一声“吼”,诗歌却遭受了异乎激烈的嘲讽和冷遇。  相似文献   

9.
沈睿 《八小时以外》2014,(11):40-43
玛丽·比尔德(Mary?Beard)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名字;是美国学术界特别是西方古典学界人人皆知的名字;是西方知识分子中因写博客而引人极度注目的知识分子。她在网站上的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A?Don’s?Life》是她成为英国或世界最著名的古典学者的原因之一。在博客上,她把古希腊、古罗马研究成功地传达给普通读者,把她的学术成果推广成为大众知识。  相似文献   

10.
选秀比赛能够制造明星,这已不是新鲜事。最近的新鲜事是,写博客也可以。新浪博客上有个女孩到处找人换东西,希望用曲别针换到一栋别墅。短短几天,她就已经换到了数码相机。很多人知道她叫艾晴晴。原因无非:第一,她年轻,长得漂亮,在博客上放了大量照片;第二,她一根筋  相似文献   

11.
宋晓杰的诗歌并不执泥于女性意识的呈现,而是热衰于体会日常生活所蕴含的诗意。、她的作品体现出独特的“中年心态”,特别关注对命运的想象和书写,诗行当中洋溢着对亲人、对故乡的热爱,宋晓杰的诗开掘了连通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新路径,回应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当代世俗生活进入诗歌的一种方式,展现了传统写作资源、习惯完成时代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互动模式的理论,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渗透学习风格的理念,以整合的方式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小妮的诗歌创作追求"自然"的诗歌形式与"最大容量"的诗歌内涵的完美结合,灵动的口语运用、日常化的意象,再加上对日常生活白描式叙事手法,王小妮用诗歌划开"世界的表层",获得穿透平淡的诗语言说。  相似文献   

14.
陈敬容是九叶诗派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一生曲折不平,但她在苦难面前没有低头,一生与诗为伴,用诗来记载苦难生活和情感历程,同时努力地超越自己,诗风不断发生变化。《山与海》是诗人诗艺成熟期的作品,抒写了作者晚年容纳苦难的广阔胸怀,诗中的象征手法和音乐性成为作者执着于生命苦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独特、超前的诗人。在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设计上 ,在诗歌创作的主题内容、思想倾向、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她以前的美国女诗人的道路 ,表现出了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分析她的生活方式、爱情诗、宗教诗着手 ,可以阐述出她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 ,划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  相似文献   

16.
徐灿,明末清初江南才媛之一.其词集《拙政园诗余》由于艺术成就较高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述评文章颇多.而其诗作《拙政园诗集》却很少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但是该诗集由于编次付梓时间较其词集晚,且是言志之作,故更能全面反映徐灿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有利于我们对其全方位的认知.因此,笔者试立足于徐灿诗作,结合词作及相关史料,对她“始历恬愉,晚遭坎壈”的诗意人生加以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平民词人熊琏红颜薄命,婚姻不幸,一生贫寒。她的词作抒写身世凄楚,渗透着才人命蹇之悲。与此同时,她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凡的精神期许,其感怀、咏物、题画、悼亡等词作,展现出独立不羁的人格追求和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在诗歌语言的锻选,个体生命的关怀等方面显示其独特的审美特性,通过论证疏理,以揭示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狄金森的一生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园艺生活是其诗歌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源泉。狄金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花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狄金森诗歌中的花草意象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她以花草象征美丽的女性,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坚毅的品格。她还用花草象征自己鲜为人知的一生、反叛精神、不朽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