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打着鸭子上架”——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逼迫他人干做不到的事情。其实,经过必要的训练,再施加足够的压力,鸭子也是可以上架的。我从参加革命起,就作新闻工作。我这个人口讷嘴笨,不善言谈,在大会上发言还感到脸红心跳,今辈子也没有想到要上讲台授课。可是,由于过去自己写了几篇较有影响的新闻评论,在新闻业务刊物上写了一些有关新闻评论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园地     
写新闻,增添了我晚年的乐趣□单洪久1994年7月,在我参加革命工作47年、坚持写新闻稿40年的时候,经上级组织批准,我正式离职休养了。在办理离休手续时,有的同志讲,“你离休后,可以整天在家打打小麻将,哄哄孙子,听听戏曲,好好享受晚年幸福了”。也有的同志劝我说:“你要是下海做买卖,再多挣些钱,好丰富晚年幸福生活。”而我在暗暗地想工作有年龄限制,到年龄了就得退下来,而采写新闻没有年龄限制和要求,越是老通讯员,采写新闻,具有经验多、质量好、上稿率高的特点。我要是利用一技之长,重操旧业,经常深入实际,多交新老朋友,发现新人新事,采写出…  相似文献   

4.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新闻实践 邓小平的一生,与报纸可以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他与新闻的关系,他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身体力行从事新闻实践(遵义会议之前),第二阶段是直接领导新闻工作(遵义会议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第三阶段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新闻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邓小平早期参加革命活动就与办报结缘。1922年夏季,年仅18岁的邓小平(当时名邓希贤)在法国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由于他才思敏捷、责任心强,加之文字严谨,书写工整高效、精力充沛,少共组织分配他负责机关报刊《少年》的刻版和油…  相似文献   

6.
当“官儿”难,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新闻官儿”更难,因为他的工作对象不仅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其中较为敏感的一部分——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兵学商……我本是个地地道道的“秀才”,而且是个女秀才。自60年代初投身新闻工作后,一直就埋头子采访、编辑、翻译……20年后,历史把我推上了“新闻官儿”的位置。幸亏我从事新闻工作经历了从读者到作者到编者的变换;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又经历了从助  相似文献   

7.
本报讯10月15日至17日,第二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举行。当年曾在太行山工作过的新闻老兵及来自国内著名媒体及院校的专家、学者,太行山革命老区十家地市级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汇聚一堂,回顾烽火岁月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太行山以笔代枪的战斗经历,研讨新时期新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责任,学习太行山新闻精神。60多年前,以太行山为依托,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敌后根据地,与此同时,在根据地上,党领导的新闻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成长起来,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也为新中国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8.
程鹤麟和他的《新闻半小时》终于成功了!当我从电视屏幕上听到宣读共青团中央表彰的十名“社会监督哨兵”,第一个就是程鹤麟时,当我看到他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奖状时,我为他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艰辛,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有坎坷,程鹤麟和他主持的《新闻半小时》也有说不尽的甜酸苦辣!还是在1985年,我在全国电视新闻理论研讨会上见到了程鹤麟,这是他毕业后到福建电视台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0.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在后勤工程学院新闻干事陈福强的新闻工作有关报告上批示:“典型宣传不错,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副政委杨德清中将批示:“成绩可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这位仅从事了4年新闻报道工作,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二等功的新闻干事。见了面,才知他是个标准的文人:眼镜,害羞,不善辞令。好不容易找到他爱人聊天,进行间接采访,并翻箱倒柜找出他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1100余篇(条)新闻作品,以及100多个荣誉证书,我这才对他4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惊叹不…  相似文献   

12.
胡乔木同志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位卓越领导人,也是我素所尊敬的革命前辈和导师。早在延安时期,我刚踏上新闻工作之路,就得到他的指引和教诲。我第一次知道胡乔木这个名字,是在1938年。当时我参加革命不久,在贺龙同志领导的八路军一二○师做宣传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本叫作《英勇奋斗十五年》的小册子,作者署名乔木,内容是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奋斗历史的。这本薄薄的简明读物,使我受到一次比较系统的党建和党史的教育,也对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直接与乔木同志见面,是在到达延安以后。1940年6月,我从晋西北前线回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2年秋,组织上调我和张铁夫同志去《解放日报》工作。记得刚到报社那天,是“九一”记者节,乔木同志恰好在场。当他知道我们是新分配来的年轻人时,十分高兴,专门找我们两人谈了一次话。在简单地询问了我们的情况以后,乔木同志说:延安的新闻事业,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的开创性事业,为它献出一生是光荣的。当前党中央要加强新闻工作,加强《解放  相似文献   

13.
我在新闻战线上,实实在在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经”念得很少,“修行”得也很差。因为,我参加革命后做了十多年青年和文化工作,直到解放前一年,才当了记者、编辑。一九五三年,奉命办起报来。办了十三年,就碰上十年浩劫,被“关牛棚”,“下放”,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秋天,又奉命办报。所谓“二返长安”。转眼就是六年。上述两个时期中,都是先办日报后办晚报,由小(四开一张)到大(对开一张)。十九年的办报生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备尝艰辛,苦中有甜”。现在,呈现在同志们面前的只能说是自已的一些粗浅体会,聊供参考、哂看。  相似文献   

14.
《采.写.编》2006,(6):6-6
在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中,89岁的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谓是“老新闻”了。虽已年近九旬,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关注着他向往的红旋渠。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赶到了红旗渠,赶到了他心目中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1)
何微先生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巨擘,是与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王中先生、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等齐名的新闻思想家。他有着早年接受史学教育的深厚根底,有着数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有着参加革命斗争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积累,有...  相似文献   

16.
打开今年第7期《新闻爱好者》,看到《学海苦舟——记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建国》一文,我感情的心弦再一次被重重拨动了:人们也许只为他自学成才的事迹所感动,却不知他热情扶植年轻的新闻爱好者的感人事迹。和王老师相识是在1991年,洛阳师专的新闻讲座上。当时,我正在校团委通讯组搞宣传工作。他热情鼓励我和另外几位“新闻迷”多写稿,有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新闻老战士,而且是著名摄影艺术家,已经离休四年了,他是怎样安排黄花晚景的呢?战争年代,他跋涉千山万水,随军转战南北,拍摄了大量有战斗气息的珍贵照片,建国之后,在繁重的新闻和摄影艺术领导工作之余,他勤奋创作,从东北以华南,从内地到边疆,摄下了许多反映人民新生活、祖国建设新面貌的佳作,并多次率领中国新闻代表团、摄影艺术代表团出访亚、非、欧二十多个国家,为祖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摄影作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的。1953年开始搞档案工作,至今已45个年头,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既为档案事业奋斗了一生,自己也在从事档案事业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我对档案工作,从接触到热爱,也是有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的。回忆1952年参加全国轰轰烈烈的“三反”、“五反”运动和1953年的民主改革运动时,接触到一些文件和书面材料,感到这些文件  相似文献   

19.
济南军区某仓库政委原华,到任前一直从干部科干事干到科长,对干部工作轻车熟路,而对报道工作却是个的的确确的“门外汉”。在机关时常同笔者开玩笑:“又到哪个单位去‘吹’了”?于是,他笑我也笑,因为我知道他的玩笑并无他意,更知道在几次研究干部提职会上,他都为新闻干部尽力,并向领导建议,搞新闻报道工作实在太辛苦,在提拔使用上要优先考虑新闻干事。后来原科长当了政委,我还挺为难,一名新闻报道行业的“门外汉”,能否重视支持报道工作?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行人”,竟有一双敏锐的“…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烽火人生》 近日,由张爱萍上将题 写书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 上将题词的《烽火人生》一 书,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原前卫报报社总 编辑、社长李治亭将军撰写。 作者14岁参加革命,在38 年的军旅生涯中,从事新闻、 报纸工作就有28年,对文字 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写作 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他既是一名战斗员又是一名宣传员。战争中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