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大山刚从财务部出来,就被生产经理大张一把拉住,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小王啊,你快点把那个什么报价软件做出来吧!这个月就两次了,每次他们销售找到客户就回来逼我出报价,可是你也知道,这哪是几分钟能算得出来的啊!我们生产部还干不干别的活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全国新闻奖得的是社会新闻奖,是很简单的一篇消息,就是1984年的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北京人争赏香山红叶》,600多字的一篇消息。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栽花你真想闹一个什么奖,就像现在中国作家想闹诺贝尔奖老闹不上似的。我们有好多人当时也在苦苦追求,我也不是不在追求,但是真的无意之中才出好活,所以新闻某种程度上是在轻松状态下写出来的。你不要高度紧张,一紧张你的脑子就处在一种僵化的状态;相反放松的时候,可能是思路最活跃的时候。有时候很有意思,你就是写不出来的时候别硬写,鲁迅说的一点不错,你非为了写一个东西,非要想这有…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由什么人“开创”,有些新闻纸(尤其是综合性报纸)登的某些稿件,由一串串的套话组成,表面看像吐鲁番的葡萄,实际上却酸涩难吃,让人厌读。那套话虽然不是错话,也不是假话,甚或不是大话,却是按固定套路“套”出来的“瓦盆话”(像卖瓦盆的小贩一样,一套一套地兜售)!比如,他要搞成就报道,动辄就是“在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建立了某某制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不管报道哪方面成就,也不论是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都用那个框子去“套”。你说它错么,它“正确”;你说它假么,它“真实”;你说它大么,也不见得。它确是地…  相似文献   

4.
提起吐鲁番,那就是一个“最”——全国最热的地方。记得1980年7月,我从乌鲁木齐来到吐鲁番,是在将近午夜时分。那时候,汽车还没有空调,敞开车窗。一股火辣辣的热风从车窗外扑了进来。我用手摸摸,汽车表面烫手。我的嘴唇发硬,不得不用舌头舔着。  相似文献   

5.
李下 《中国编辑》2007,(2):89-90
编辑是干什么的?听有的人说,编辑就是“拉稿子的”。这话按说也没大错,作者的稿子,可不就是编辑们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拜访,从人家那里“拉”来的么!如果你仅是十分崇拜作者,害怕得罪作者,一字不易地把该作者的稿子发表出来,你确实也就是个“拉稿子的”。  相似文献   

6.
不当嘴把式     
编辑自然是以编稿为主的.不像记者以写稿为主。那么,是否编辑只会改别人的稿子,或指导别人改稿子,就算合格了呢?不然。先听听一位作者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吧:“我尊敬每一位编辑,但不佩服每一位编辑。有的编辑不过是嘴把式,谈起别人的稿子头头是道,鸡蛋里也能找出骨头。可自己呢,却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你既然不会写,又有什么资格修改或指导我修改我的文章呢?”话虽尖刻了一些,然而对我们编辑来说,实属苦口良药。其实,从来都不会写文章的编辑是没有的,绝大多数编辑都有从写到编的经历,只不过有的人自当了编辑之后,手变做…  相似文献   

7.
那是1981年初春,当时我是哈密县广播站记者,站里正举办一个“科学种田”专题广播节目,我承担了用知识小品的形式介绍坎儿井的任务。虽然我已从水利部门搜集了很多兴修坎儿井的资料,也请教了好些专家、学者,可是由于从来没有下过坎儿井,所以多次坐下来写稿,可就是写不出来。我也曾有个深入坎儿井的调查计划,可刚一说出来,家属就不同意我去。然而不下坎儿井,摸不清情况,稿件怎么  相似文献   

8.
你从产房里被护士推了出来,躺在妈妈的身边,丑丑的样子,重达4公斤。 在妈妈的肚子里时,你那么顽皮,顽皮得就像个男孩子,所以,我一下子接受不了你是女孩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这是属于微博的时代.就像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今年一本新书的名字所言:“微博改变一切.”在这里,你可以交朋友,可以搜集信息,也可以随手拍照解救流浪儿童;在这里,有的人和机构自我宣传、推销,也有的人报料、申冤,还有的人通过微博问政.有时候,一不小心,你也将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就像巴基斯坦程序员Sohaib Athar.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况转播”了美军打死本·拉丹的突袭行动.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单位,搞报道除了新闻干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战士报道员了。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兵记者”。他们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一些身边的“活鱼”,朴实得像掉在坑上的灰尘;不用长篇大论,却足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亲、可信。他们不能像新闻干事那样,可到处去采访;也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整天手中不离相机。他们白天要进行正常的训练、操课、检验,只有等到晚上或者节假日,战友们都休息了,他才开始了“爬格子”。因为,他们是“兵记者”。爬格子辛苦不说,就怕遭到不理解。虽…  相似文献   

11.
黄山上 ,一个算命先生非要给一彪形大汉算命 ,那汉子说 :“不用算 ,你不是会看相吗 ?你就看看我大致上是干什么的吧 !”。算命先生端详片刻后 ,郑重说道 :“你肯定不是靠笔杆子吃饭的 !” ,那汉子哈哈大笑 ,挥手而去……这就是我们的张老师 ,一位外表粗犷、性格豪爽 ,内心缜密、思想深邃的山东大汉。一、洗练岁月———丰富的阅历“我这人长得什么都像 (像工人 ?像农民 ?像商人 ?) ,就是不像大学老师。而且作为老师也不‘纯’ ,历史很复杂。”我们的访谈刚一开始 ,张老师便以玩笑的口气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张老师的门下弟子 ,我们对他的…  相似文献   

12.
杨川 《军事记者》2011,(12):34-35
【见报稿】 亲 如兄弟 ■本报记者 杨川 在戈壁滩.你别猜官兵的年龄。一猜准会错。 我猜下士王凯就错得离谱。他是驾驶员。身高1米80。最明显的特征是一圈硬硬的胡子.从戈壁滩一样的脸上顽强地钻出来。  相似文献   

13.
报人要看报     
"报人要看报"这句话很像废话,就像说打工者要挣钱,股民要了解股情,经商的要谈钱一样.报人置身报社,写稿、鳊稿、看报,是份内之事.更何况,不是报人的,还要自己掏钱买报看,报人能不看报吗? 但据笔者观察,只顾写稿、编稿,不爱看报,甚至几乎不看报的报人并不鲜见.人家的报纸不看也就罢了,有的连"自己"的报纸也不看,下面的怪现象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4.
评论的气势     
评论就是讲理,理直还要气壮。有道理又有气势,才是好评论,特别是那些阐明论点,主持公道的时事政治评论。评论也就像一个人,是个好人,还得有股好精神,要昂首挺胸,神彩飞扬,不要哀声叹气,可怜巴巴。前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读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地方高校就读时就偶尔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入伍到部队后,我寄出的很多稿子都像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所以心里很闷。我带着郁结去找我们宣传科的陈干事,请他来找找症结所在。陈干事对我说:“你写的稿子我也看过一些,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肤浅,很多事情你都没有用心去感悟,没有把事件的本质提炼出来,没有把新闻的价值体现出来。”我仔细品味陈干事的一番话,又想想以前上的稿子和最近上的稿子做了一下比较,以前虽然写得少但都用心了,来部队后写得多了,但都像应付差事。想到这里,我终于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觉得要写好新闻最主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西汉时期。车师就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当时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都护。吐鲁番后来又被称为高昌,北魏、北周、隋时皆为高昌国,唐代置西州,元末明初为火州、柳城、吐鲁番三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我到石家庄市召开一个座谈会,征求对报纸宣传的意见。一位在企业搞宣传工作的年轻同志,很幽默地讲了一段话。他说,报纸上理论文章我们很想看,有的题目也很吸引人,可就是有的文章太深奥,弄不懂的新名词一串一串,看起来云遮雾罩,有的似懂非懂,有的干脆就看不懂,实在难煞人。我们常在一起议论: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报纸上的文章发表出来就是让众多的人看的,为什么不能写得通俗易懂一点呢?有人说这主要怪作者、编者缺乏群众  相似文献   

18.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当然首先离不开支撑新闻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轮廓,也就是常说的新闻“骨架”,但是,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新闻,还不能使报道丰满充实,不能把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也就不能生动感人,也就达不到宣传报道的目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让新闻有细节。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接触邓拓同志生前总喜欢开玩笑地对我们说:“我给《北京晚报》写《燕山夜话》,是被你们逼着上马的。你们真有一股磨劲儿。”确实,我们当时那股磨劲儿,也真够邓拓同志受的。按我们自己的行话来说,对有的作者,就是要抓住不放。邓拓同志就是被我们抓住不放的一个。当他还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时候,在我们组稿作者的名单上,邓拓同志的名字就列在前面。很多作者都被编辑部的同志一个个“攻”下来了,唯独邓拓同志,因为他太忙,却始终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龙月 《新闻世界》2007,(9):22-22
首先,就你提出来涨工资这件事,我代表公司和我本人,向你表示感谢。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说明了你对公司是信任的,是有所期盼的。有了像你这样的员工,我们公司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就我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