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接受性学习,缄默知识只能通过实践体验,进行感受性学习。所以缄默知识学习与课堂情景十分相关,课堂情景创设是缄默知识教学以及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知识分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传统的教学以显性知识的传授为己任,而忽视了缄默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不仅是显性知识的传递,也带来了大量缄默知识.教师与学生的缄默知识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而缄默知识本质是实践智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才是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知识包括显性教学知识和缄默教学知识.缄默教学知识之于显性教学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学行为的是个人的缄默教学知识.反思语文教学现状,依据缄默知识的特点建构语文教学知识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缄默知识;引导对话反思,提升缄默知识;丰富实践演练,内化显性知识;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语文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知识包括显性教学知识和缄默教学知识。缄默教学知识之于显性教学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学行为的是个人的缄默教学知识。反思语文教学现状,依据缄默知识的特点建构语文教学知识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缄默知识;引导对话反恩,提升缄默知识;丰富实践演练,内化显性知识;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语文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缄默知识理论主要是由英国思想家与物理学家波兰尼提出的,其认为人类具有两种知识,一种为显性知识,一种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知识类型,是所有显性知识的根源,显性知识的不断增加、理解与应用均要依靠缄默知识。现阶段,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研究中,缄默知识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缄默知识理论的分析,阐述其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应用。一、缄默知识理论概述  相似文献   

6.
运用案例研究法,在语文教学设计领域探讨了缄默知识的两极效应,提出了将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整合进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整合、显性知识缄默化三个环节,结合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并论及缄默知识给语文教学设计的新启示:真正在知识的话语权上做到师生平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前移语文教学设计的起点,拓展语文教学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科知识的个性化,注重知识的重新探究和发现。  相似文献   

7.
运用案例研究法,在语文教学设计领域探讨了缄默知识的两极效应,提出了将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整合进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整合、显性知识缄默化三个环节,结合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并论及缄默知识给语文教学设计的新启示:真正在知识的话语权上做到师生平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前移语文教学设计的起点,拓展语文教学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科知识的个性化,注重知识的重新探究和发现.  相似文献   

8.
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四种模式为:社会化、外在化、联合化和内在化,这四种模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阶段。此外,学徒制和自我反思是专家型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将缄默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关注显性知识内化成缄默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注重写作能力的新闻评论教学中更应如此。通过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情境化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实现显性知识向缄默知识的转化,并最终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新闻评论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知识。在人类的整个知识世界中,缄默知识要比显性知识显得更为根本。教师教育活动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活动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往往被忽视,这也是导致教师教育活动低效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缄默知识理论,要实现教师教育效率的提高,我们必须实现缄默知识与外显知识的协同,必须重新审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缄默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缄默知识主要在实践中传播,它对实践教学具有双重作用。为此在教学评价中应重视对学生相关缄默知识的评价和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应重新审视实践教学的价值,重视缄默教育,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亦即显性与缄性教育的互补与衔接。  相似文献   

12.
缄默知识:教师知识权威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闻 《班主任》2005,(3):10-12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非常注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这里的"无声"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或曰缄默知识,"有声"则是指显性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效.笔者认为,教师缄默知识储备的量及其如何与显性知识协调好,是教师建立知识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交往学习: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实质是个人知识的生成过程 ,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共同构成了个人完整的知识世界 ,不可或缺。其中缄默知识比显性知识更为基本 ,更为关键。要正确认识、理解以及利用缄默知识 ,关键是将其显性化。交往学习是师生、生生之间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一定教学媒体进行的知识、精神、人格、行为等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交往学习就是将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关注缄默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缄默知识?简单地说,缄默知识就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相当于中国古人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也可称之为“日用而不知”的知识。缄默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而言的。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有两个关键特征:第一,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第二,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教学改革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中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必须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显性知识“传递者”的观念以及学生只是一个“无知”的人或“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后学历时代背景下,以波兰尼的缄默知识论为切入点,论证了教师知识是由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共同组成的。教师的发展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中大部分是缄默知识,但由于缄默知识是内隐的、不易言表的,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因此缄默知识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起着制约性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缄默知识显性化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具有情境依附性、非逻辑性和非公共性.其知识学习分为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与之对应,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讲授性教学和感受性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缄默知识的生成,主要通过情景体验、互动体验、朗读体验、想象体验、实践体验等几种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1缄默知识 1958年,英国物理学家、思想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中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人们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等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达的,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后一种知识就称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分为三个层次:无意识的知识,能够意识但不能用言语表达的知识、能够意识且能够用言语表达的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其实存在着“连续性”和“衔接性”。在显性知识的获得方面,缄默知识可以起到一种基础、辅助和向导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与之不一致或相冲突的显性知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这个概念,是1958年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Polanyi, 1891-1976)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的。“缄默知识”(又称“默会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波兰尼在研究缄默知识的时候曾注意到它与教学的关系。他一方面认为显性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传递,另一方面认为这种显性知识的传递只有通过缄默知识的应用才能获得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分裂的现象,此种现象在成人教育教师培养中也不例外。这使他们既不能有效利用自身的缄默知识,又不能借助于显性知识修正自己的缄默知识以提高其水平。本文对缄默知识做简要介绍,并对缄默知识视域下的成人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使成人教育教师的缄默知识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关注显性知识的存在、获得和传授,而忽视了课堂中学生自身以及师生交往中大量存在的缄默知识.但这些缄默知识的存在会对显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造成影响.文章主要从缄默知识的视角论述了教师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以便更有效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