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酞菁铁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后者在345 nm处荧光有规律的发生猝灭现象.根据Stern-Vo Lmer方程可以计算得到两者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为1.25×104,结合位点数为1.由紫外可见光谱可知,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牛血清白蛋白在210 nm处吸光度有所上升,峰位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酒石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它们之间的热力学参数、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酒石黄对BSA的荧光猝灭为混合猝灭机制,两者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氢键或范德华力,作用的位点更靠近色氨酸;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两者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磺胺甲噁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磺胺甲噁唑与蛋白质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测定其结合反应平衡常数K=2.11×10^3l/mol,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位点数为n=0.9586。依据foe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初步研究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磺胺甲噁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利用磺胺甲噁唑对蛋白质荧光猝灭对其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Tris缓冲溶液(pH7.1)体系中,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水溶液中司他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司他夫定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司他夫定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其为静态猝灭机制,运用位点模型计算出298K,310K时其结合常数KA(分别为1.01×10^4,4.17×10^4L·mol^-1)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9,0.93),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氢键或VanderWall's作用为主;蛋白质变性剂尿素的存在导致上述荧光猝灭效率减少;运用FS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司他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为3.79nm.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葸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定了该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点位数及热力学参数。并确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性质;根据非辐射能量转换机制,确定了盐酸蒽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距离。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盐酸蒽诺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5-氟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5-氟尿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在pH为7.4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随着5-Fu浓度的增加,BSA的特征紫外吸收峰逐渐增强,特征荧光峰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计算得到25℃时5-Fu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7.1×104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8.5-Fu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Cu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u2+使得内部疏水区域的色氨酸(Trp)等芳香环氨基酸逐步暴露出来,在荧光光谱中表现为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Cu2+与BSA的结合常数为8.73×104,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8.
利用简易荧光仪研究了三溴偶氮胂(TBAA)-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合物的光散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TBAA-BSA复合物在pH=4.3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波长395nm处出现最大的光散射强度,其线性范围为0~7.0μg/mL,检出限为0.6μg/mL。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拟生理环境pH=7.40的条件下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和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对槲皮素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其荧光猝灭机理.利用修正的Benesi-Hildebrand方程对槲皮素的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包合比.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310K时,槲皮素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稳定常数为66.7L·mol-1,包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维生素A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维生素A1的加入引起了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谱的静态猝灭,计算了结合常数,推测了维生素A1与BSA结合的位点和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用荧光光谱法在pH7.4的PBS中研究了黄豆苷原(Daidzein,Da)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a可静态猝灭BSA的内源荧光,温度升高时受动态猝灭的影响变得明显.二者之间的结合位点数约为1.5,315 K、310 K,300 K和290 K时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5.44×104L.mol-1,5.70×104L.mol-1,5.29×104L.mol-1和5.69×104L.mol-1.焓变为0.2969 kJ.mol-1,熵变为91.78为J.mol-1.K-1,各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均小于零,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之间主要靠静电力发生作用,熵变对反应过程具有较大贡献,且反应是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a的加入改变了BSA的构像,使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亲水性增强.本研究对于阐明D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H对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引起BSA在345a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荧光猝灭光谱及Stem—Volme方程分析发现,在pH为2.5、4.5和7.4体系中均为静态猝灭,且两者猝灭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7.4、温度为290K和310K下,黄芩苷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_(290)K=1.2894×10。L·mol^(-1)和K。。:1.0979×10。L·mol^(-2)由热力学参数确定黄芩苷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使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建立一种测定药物中头孢他美酯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具有很强的内源荧光性,而头孢他美酯溶液本身不产生荧光。当头孢他美酯与BSA结合后,会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BSA在λex=342nm处的荧光猝灭程度与头孢他美酯的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测定药品中头孢他美酯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该结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为λmax=342nm,与头孢他美酯摩尔浓度在2.07×10^-6-2.58×10—5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1.9684×10^7Ccp+25.6288,相关系数r=0.9958,检出限为1.01×10^-7mol·L^-1,RSD为0.66%,加标回收率为85.0%-100.99/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用于实际样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碱性条件下,在OP乳化剂存在下,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试剂能与镉形成摩尔比为3∶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8×105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镉量在0~1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结合萃取分离,该方法可用于废水中微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合成了4-甲氧基-3-磺酸基苯基三氮烯试剂,研究了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与镉(Ⅱ)的灵敏显色反应。在Triton X-100的存在下,于pH=9.5~11.6的硼砂-氢氧化钠的缓冲溶液中,显色剂与镉(Ⅱ)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56×104L.mol-1.cm-1,镉含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6.
荧光猝灭法对中药水提取液与BSA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以及位于280 nm处的吸光度呈线性相关;中药白头翁和半枝莲的水提取液自身在BSA荧光发射峰位置的荧光强度比较弱,但在BSA的紫外吸收区域吸收峰范围广泛且吸收值很强;两种中药中含有某些可使BSA荧光猝灭的物质,且当中药与BSA共存时,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明两种中药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是在分子水平上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Stilling偶合反应合成了噻吩-苯-噻吩和2,5-二(三甲基锡)基噻并[3,2-b]噻吩窄带隙交替共轭聚合物PTPT-bT(Eg=2.03eV)。所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及成膜性能。共聚物在四氢呋喃中和固体薄膜中的光致发光发射峰分别为566nm和583nm。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值分别为-5.29eV和-3.01eV。在模拟太阳光照AM1.5(89mW·cm-2)下,基于PTPT-bT:PC70BM(1:4)共混膜的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为2.99%,开路电压(Voc)为0.80V,短路电流(Jsc)为6.97mA/cm2,填充因子为0.48。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介质中,二价镁离子与偶氮染料酸性铬蓝K相互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的颜色由深蓝色变成了紫红色,最大褪色波长在581 nm处,另在504nm处产生吸收峰.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光谱特征及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结果发现,镁离子在0~0.8μg.mL-1浓度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摩尔吸收系数ε为2.16×104L.mol-1.cm-1),选择性好,对大多数离子的允许量都较大.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镁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