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正晨 《收藏》2015,(5):74-75
汪小亭(1906~1970年),名松,江西乐平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民国"珠山八友"汪野亭之子。1923年随父习画,早期画风酷似其父,尤善瓷画。构图疏淡空灵,设色以淡赭、浅绿二色为主。画面简洁明快、恬淡秀雅。20世纪40年代中期与王晓帆、陆云山、徐天梅等,曾获得珠山"八小名家"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陈建欣 《收藏界》2012,(1):48-49
众所周知文人瓷画的发展,经过了浅绛彩瓷画—新彩瓷画—新粉彩瓷画三个阶段。晚清时期由文人士大夫和御窑厂画师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创作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经过由民国初期以陈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师以洋彩颜料创作新彩瓷画过渡,进而自民国二三十年代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画大师绘制新粉彩瓷画,  相似文献   

3.
刘叶枝 《收藏》2013,(9):84-90
明代是我国青花瓷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瓷画装饰艺术受当时文人画风的影响,瓷绘以写意为多,风格豪放、潇洒,笔意酣畅纯熟,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趣味。而呈色既淡雅又浓重的青花钴料为实现这种文人趣味和笔墨韵味创造了极佳的物质条件。这种文人审美趣味在明代瓷绘中的人物纹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人物纹饰亦特别丰富多样。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青花人物纹瓷器,在此精选几件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4.
刘叶枝 《收藏》2013,(5):84-90
明代是我国青花瓷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瓷画装饰艺术受当时文人画风的影响,瓷绘以写意为多,风格豪放、潇洒,笔意酣畅纯熟,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趣味。而呈色既淡雅又浓重的青花钴料为实现这种文人趣味和笔墨韵味创造了极佳的物质条件。这种文人审美趣味在明代瓷绘中的人物纹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人物纹饰亦特别丰富多样。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青花人物纹瓷器,在此精选几件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2,(5)
“龙凤呈祥熏”采用珍贵的花丝镶嵌“卡克图”工艺,其造型优美.花饰繁复.设色华贵。熏体从上至下共分9层,层层装饰吉祥富贵纹饰,龙凤交相辉映其间,暗含“龙腾盛世、凤舞九天”之意,九亦是数之极.寓意龙凤呈祥高贵长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中国文人瓷画在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艺术家的推动下,达到高峰。花鸟瓷画更是在"八友"之中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的带领下,以清新的构图、明快的色彩、活泼轻松典雅的画风、吉祥的寓意,迎合人们的需求。时称"神童"的邓肖禹就是继"八友"之后又一位花鸟瓷绘名家。  相似文献   

7.
初国卿 《收藏界》2014,(12):51-55
程门的浅绛瓷画作品百分之八十都是山水,这些山水瓷画无疑都是沿着董源、巨然所开创,米氏所点染的温润秀丽、烟云飘缈的江南山水画系统走下来的。在他的瓷本绘画里,多数是远山近水,雾气缭绕,林梢出没,山脊隐现,表现出了丰富的烟云供养的境界和极为高古的意趣。这样的审美意境从近日所得到的"晚清程门四时山水瓷板"上最能体会出来。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4)
正中国瓷画艺术兴起于唐代长沙窑的青瓷釉下彩绘,后经金元时期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白地黑花及南宋至元时期吉州窑白地褐花艺术的不断发展,至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与各式釉上彩绘层出不穷,后来居上,终将古代瓷画艺术推向巅峰时代。其中,人物故事题材尤为精彩,虽然画面简单,却颇具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智慧思想。倪亦斌在《看图说瓷》提及  相似文献   

9.
棠樾 《收藏界》2010,(1):49-51
在陶瓷艺术史论中,文人瓷画应当是指一种典型的瓷绘艺术风格,发展阶段包括晚清时期的浅绛彩瓷、民国时期的新粉彩瓷以及这两种瓷绘艺术样式在当代的传承流变。追溯文人瓷画的兴起,必须探讨浅绛彩瓷在晚清时期缘何得以应运而生;追溯浅绛彩瓷的应运而生,又必须探讨御窑倒塌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9):200
"龙凤呈祥熏"采用珍贵的花丝镶嵌"卡克图"工艺,其造型优美,花饰繁复,设色华贵。熏体从上至下共分9层,层层装饰吉祥富贵纹饰,龙凤交相辉映其间,暗含"龙腾盛世、凤舞九天"之意,九亦是数之极,寓意龙凤呈祥富贵长久。古云:龙不游薄财之水,凤不栖无福之地。"龙凤呈样熏"通身鎏金嵌宝,珠光宝  相似文献   

11.
季永 《收藏》2020,(5):32-43
王凤池(1824~1898年)字丹臣,号福云山樵等,湖北阳新县王志村人,清同治四年(1862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饶州候补知府权榷务、江西南康知府。精诗文、善书法,著有《福云堂诗稿》。王凤池还是晚清浅绛彩瓷画重要的设计者、创作者和评论者。他因宦游景德镇而与瓷结缘,以超凡脱俗的文化品格,抱"寄志于物"的人文情怀,亲自组织参与制瓷,携手程门、王少维、金品卿共同开创了浅绛瓷画的鼎盛时代(图1)。  相似文献   

12.
空谷 《收藏界》2010,(12):71-75
在我的心目中,程门是一个传奇。程门比王少维大约小十几岁,比目前最早纪年款的文人瓷画"一百二十有零图"尊的作者胡夔小近30岁,却一直以来被人们称做浅绛的祖师;程门不是御窑厂画师,却挂籍御窑厂,两度参与御用瓷器的绘制,这在瓷画家当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3.
洪则涌 《收藏界》2013,(4):49-53
"筱园珍藏"款瓷器因与浅绛彩瓷开山鼻祖程门有关,一直是文人瓷画收藏界高度关注的品种。从最早关善明的《瓷艺与画艺》,梁基永的《中国浅绛彩瓷》,到陈建欣、穆清、刘正波的《浅绛彩瓷画》,熊氏兄弟的《谦益堂藏瓷》,刘杨的《浅绛彩瓷品鉴》,陈树群、胡越竣的《浅绛百家》;直至最近的徐锦范、陈兵的《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等都著录了一些  相似文献   

14.
张乃良 《收藏》2014,(3):67-67
近几年,珠山八友及同时代瓷画大师作品的价格不断提高。拍卖会上,珠山八友的一块一尺二瓷板画,其价位多在10万元以上。现存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珠山八友瓷画赝品,笔者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珠山八友的作品存世数量稀少,收藏者要格外当心。笔者早年收藏有一块毕渊明的双虎图,愿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5.
正明清时期的瓷器上,以鹿为主体的纹饰图案有很多,它们不但寓意丰富,而且变化多端。本文以一组清代鹿纹为例,解读它们具有怎样的寓意,以及之间的种种演变关系。鹿鸣宴图:延揽才俊的诱饵清初瓷器中有一批瓷画,以鹿为主体,以飞燕为配角,引人注目。从图1至图4的几个画面看,虽然繁简有所不同,但鹿与燕都画得很明确。这种瓷画的主题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画中"燕"与"宴"谐音相通,鹿、燕组合应该是在表  相似文献   

16.
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浅绛彩瓷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除了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三大家每有所作必为精品外,也有很多浅绛瓷画师的作品皆清雅不俗,功力不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7,(12):196-197
盛勇,字子真,幼承家学,嗜于丹青。取法元、明、清诸家,从摹入手,用心体悟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深悟笔墨之道实人品之道,故以赤子之诚,修身养性。绘豆子之余,喜涉猎古今书卷,探求当代人文价值与传统美的结合。盛子真擅山水,亦工花鸟、人物。山水取法自然,以远显境、以墨印景,设色清新雅丽,山水交融多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实得古文人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陶瓷上的体育表现形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从明清陶瓷文化及其对古代体育发展的意义入手,指出体育在明清瓷画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主要为民俗民间体育和军事战争体育两大类,具有载体多样、生活气息浓厚、审美特征鲜明及文化内涵丰富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9)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现有三个版本,分别为上海博物馆所藏绢本设色手卷、2010香港佳士得春拍绢本设色手卷,及民国神州国光社1929年刊印珂罗版线装《湖楼请业图册》,其中国光社所印的底本并非前两本。各本引首、画芯、钤印均相近,但在细微处,仍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马景政 《收藏界》2010,(1):45-47
这是一位正处在其艺术创作巅峰期的浅绛瓷画大师的神来之笔;一位肩负着万人重托的瓷画界领袖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