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审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即政府将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给了处于优势地位的少数群体,并且正在以“效率优先”的原则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这种不公平现象可以通过“弱势补偿”的政策加以调整,但是,学前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仅仅依靠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在课程政策上差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根源在于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少且资源分配不公平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文章从教育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公平问题.学前教育资源既存在绝对稀缺,又存在相对稀缺.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公平需要从开源、节流和有效利用等方面入手,引进学前教育总资源,减少学前教育资源浪费,有效利用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建成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但社会和经济结构的二元化造成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差异日益明显。为了打破体制机制瓶颈,政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在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履职、管理体制构建、财政体制优化、公民办园和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城区偏向。城乡二元结构和权力配置失衡(责任重心偏低、权责不对等、分级办学和权责回路封闭)是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履职差异的原因。为此,政府亟需明确主导责任、提高责任主体重心、匹配财权和事权、消除办学等级制和缩短权责回路,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4.
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公平备受重视的大背景下,台湾地区采取立法手段保障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对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及其相关法律的分析,我们认为,台湾地区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公平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强调学前儿童教育机会的均等;2.强化政府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中的责任;3.保障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4.注重学前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台湾地区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其反映的实质正是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文章基于财政投入视角,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及归纳,发现大部分研究表明政府责任缺失、财政投入机制不合理是造成我国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的主要原因,由此指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投入责任、改革财政投入体制.但是对于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应该承担多大的支付责任、财政体制改革应侧重哪些方面等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论和分歧.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公平对我国教育公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存在着入园机会、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不均等现象,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异。要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发展应该加大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设好幼儿教师队伍,并且积极关注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日益显著,不公平状况日益严峻,集中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和结果不公平。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缺乏监管是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发展差异,应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尽快满足广大农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基本权利,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起点的公平;改革城乡学前教育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水平和办园条件,确保城乡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监管,提高农村幼儿入学准备的质量,保障城乡学前教育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亟待通过立法加以保障。当前中国学前教育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不公平弊病,这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相关立法不完善有关。完善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立法,需要从位阶提升、原则确立、机制重构等方面着手,构建学前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9.
论学前教育公平的立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前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亟待通过立法加以保障。当前中国学前教育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不公平弊病,这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相关立法不完善有关。完善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立法,需要从位阶提升、原则确立、机制重构等方面着手,构建学前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质量公平是人们对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是否满足儿童发展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包含三个构成要素,即作为教育起点的条件质量公平、作为教育运行的过程质量公平和作为教育输出的结果质量公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条件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的现状调查发现,我国距离实现学前教育质量公平的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推进学前教育质量公平进程.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社会的影响看,学前教育是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事业;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而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着政府缺位和错位,区域、城乡和公办与民办发展不平衡,以及政策缺失等问题,因此我国要把学前教育凸显为独立的以及学校教育制度,在财政预算当中单独列支学前教育经费,建立独立的幼儿教师编制、职称体系和建立专业的学前教育领导体制,并将学前教育包含到学校建设工程等项目中去。  相似文献   

12.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品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由于政府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因而不可避免地放逐自身对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失灵"。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等的基础,构建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秩序。这些措施包括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教育行政体制和多方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以及教育督导的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余年,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人专门对我国近二十年来的学前教育学教材作一专门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进行纵向研究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十年来学前教育学教材建设具有四个特点:学前教育学教材以合著为主,独著为辅;学前教育学教材涉及的主题广泛性有余,集中度不够;学前教育学教材的学科意识初现,研究有待展开;学前教育学教材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学术服务意识需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学课程论亟待成为一个被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元文化社会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体现多元文化观念以适应社会需要.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对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广度及难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幼教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弱势及其归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幼儿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幼教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改善农村幼儿教育是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公平发展、缩小城乡幼儿教育差异的关键。本文立足于教育公平的视角,探讨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弱势表现并进行归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本文列举了一些教育不公的表象,并试图找出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改善教育不公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办好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同时也承载了国家建设的教育期望。然而,这一发展目标面临着"入园难入园贵"、经费投入不足、高素质幼儿师资匮乏的困境。政府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能可以定位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引领者、教育保障者、财政投入者、市场管理者。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职能为:正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并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学前教育事业有序开展;加大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优化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学前教育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8.
呼唤教育公平共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本文列举了一些教育不公的表象,并试图找出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改善教育不公环境的建议。确保教育公平是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大问题,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落实以人为本这一治国理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实现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本调查以安徽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为对象,了解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发现其问题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革、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