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淀粉们,当我们搬到一个新的环境,尤其是一个新装修的环境,要怎么样杜绝这些不和谐的插曲?让那些小“恶魔”远离我们呢宁嘿,有请博学的派斯博士——  相似文献   

2.
一、"之"应是代词课文中,有一个"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句子,课本作了这样的注释:【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显然,注者把这个"知之"的"之"当作了一个助词而不是代词,故未译出。其实这个"之"应是  相似文献   

3.
一、"之"应是代词课文中,有一个"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句子,课本作了这样的注释:【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显然,注者把这个"知之"的"之"当作了一个助词而不是代词,故未译出。其实这个"之"应是  相似文献   

4.
我们很少审视"平庸",因为"平庸"常常意味着随波逐流,虽然不如"优秀"和"卓越"那么叫人喜欢,但总不至于让人痛恨。王开东对于教师"平庸之恶"的反省,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平庸":在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中,是否隐含着恶呢?教师如何才能摆脱平庸,以自己的教育行为滋养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呢?本文,也许会成为思考这些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徐文长传     
余一夕,坐陶编修[1]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2],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相似文献   

6.
【文题】枭(猫头鹰)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或者采取其他办法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7.
徐娟 《少年电脑世界》2011,(Z1):110-113
"今儿个真呀真高兴……"高兴什么呢?嘻嘻,因为要过春节喽。话说派斯博士小的时候整日里掐着手指头盼望过年呢——过年可以穿漂亮的衣服走亲访友:在长长的寒假中可以和"死党"玩个痛快;当然喽,"拜年拜年,给个压岁钱!"我们的钱包也变得鼓鼓的。但是愉快的假期中总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晚上失眠,感冒发烧,肠胃不适(如胃痛、没有食欲等),甚至烫伤等,严重困扰了淀粉的假期生  相似文献   

8.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有些学生最后会沦为"恶"者呢?笔者认为,除了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因素,学校教育的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德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注重"四个结合"。一、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就是向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正面引导好的、善的、真的、美的、伟大的、健康的;反面教育就是将坏的、恶的、假  相似文献   

10.
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到底是利他还是利己,永远是人们难以辨明的问题。人的本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善与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特别容易唤醒人性恶的一面。这就告诉人们,控制环境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设计,要营造唤醒人性善的优良环境,抑制唤醒人性恶的不良环境或消除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1.
=鱼小朵☆=西西寻找"派斯小明星"活动进入尾声了……淀粉们,请登录网站www.qsqk.net,选出你心目中的小明星吧!☆近期,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参赛来信,55555,拆信的西西伤不起啊!马上献上美味零食。☆嘻嘻,让我们马上来欣赏一下活动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12.
人的情感是一湾流水,可以流经任何一个能触动心灵的地方,我们常会为春风拂面而喜,为秋风萧瑟而忧,我们也会为恶扼腕,为善叫好,为收获而欢乐,为苦难而伤怀。万古文章皆含情,而读者大多为其情所感,也深刻体味到作者的悲欢喜怒。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受?是因为我们介入了自己的情感,透过文本语言窥探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本文就以苏教版教材《周总理,你在哪里?》为例,来谈如何引导学生介入情感,体会文章内涵。一、由"音"入课,以"音"蓄情所谓"音"便是音乐,音乐具有穿越时间空间的魔力,那潜藏  相似文献   

13.
道德失语症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借助于其道德语言能力表达其善恶判断、善恶评价和善恶选择的事态。道德失语症患者的"道德失语"具有习惯性特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某个原因(如善恶判断失误)偶然性地道德失语,他就算不上道德失语症患者。道德失语症患者是那种对善恶不辨习以为常的人,他们习惯性地不以善为善,习惯性地不以恶为恶。因此,每当有具体的道德语境需要他们扬善抑恶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于不发声。在应该弘扬善的时候,他们哑口无言;在应该抑制恶的时候,他们也缄默不语。何以如此?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华 《初中生》2006,(17):29-32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回避着这个话题: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如果是善,那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世界,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感到快慰.  相似文献   

15.
课本记忆     
王隽 《教师博览》2013,(4):55-56
<正>李雷和韩梅梅的事,从2008年开始,在80后的内心里激起了一汪涟漪。不久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英语教材给出了让这群人集体心碎的答案:韩梅梅结婚了,新郎却不是李雷。《派斯英语》主编吴欣博士说:"为什么一定要在一起才是美好结局呢?毕业后  相似文献   

16.
布拉德·派斯利《美国不眠夜》 虽然之前最不被看好,但乡村音乐歌手布拉德·派斯利在这十年内却创作了不少清新力作.如今带来一张最完美的专辑.为这十年画上圆满的句号。顺应奥巴马上台的《欢迎来到未来》引发了热评,而派斯利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二战期间阿道夫·艾希曼之徒的行为是"平庸之恶"。此类人不是恶魔,不是虐待狂,却帮助纳粹完成了屠杀犹太人的"任务"。告状作为日常生活之一现象,告状者并非十恶不赦之人,只是芸芸众生之一,但他完成了全景敞视的"庸俗的恶"之功能。此全景敞视的恶,由教育生产与再生产而来,亦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对人性的善恶评价、集体主义的极权统治。能否逃逸出该全景敞视的"监狱",如何逃逸?是个永久的问号也是一个警示。或许对"群"的再思考乃可能之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荀子充满争议的"性恶说"。与众多批评者不同,作者志在为荀子辩护。全文包含几个论点:(一)探讨从孔孟到荀子的"人性"论的发展;(二)聚焦两种"恶":荀子将神话思维中的"恶"转变为理性思维中的"恶",因此恶魔、坏精灵等外在之恶被转化为通过人的努力可以加以克服的内在之恶;(三)"恶"的叙事:这些叙事再现人类生活情境中的"恶",充满真实的人性,从中导向荀子法哲学的建构;(四)为评估人类教化的潜能与局限,荀子提出圣人与元恶两大极端,涉及"化性"的可能与限制。作为一个务实的思想家,荀子重视人性的黑暗面。整体而言,荀子的"性恶说"包含"性说"与"恶说",具有深刻的创意与启发,在儒家思想史上形成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常常议论到某个人的时候说谁谁比较幼稚,谁谁不够成熟,谁谁比较老到。那么请问,成熟和老到的标准是什么?成熟和幼稚的区别点是什么?很抱歉,我不能不说到一个方面,那就是对于恶的认识与对付恶的本领。很遗憾,人生中社会中还有许多的不善,还有许多的恶,幼稚的人碰到这种不善和恶,会很伤心,很意外,很痛苦,很没辙,甚至会在最初的几次打击后颓然垮台,或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或者走向了悲  相似文献   

20.
嘿嘿,大家好!最近派斯博士得到一个重大信息。可是独家秘笈哦,想知道吗?那就来点掌声吧!嘻。五月是我们“长个儿增智”的黄金时期。五月的学问可大了呢,请听博士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