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网球崇尚进攻,于是正手侧身攻技术被广泛采用,最初是男选手、红土选手的专利,但慢慢的,女选手、硬地选手都将其收入了自己的武器库。越来越多的球员利用正手侧身攻技术,压迫对手而取得优势或给对手以致命的一击,甚至出现不少全场正手侧身攻的选手,如穆斯特、格罗斯让、克莱门特等,正手侧身攻技术成为攻击型打法的一个标志。但正手侧身攻也有它的致命弱点,侧身攻击的时候势必会让出很大正手位空当,于是出现了一些打法与之相克的球员,如库尔腾、萨芬、辛吉斯等,当别人侧身攻击他们的反拍时,他们能回出犀利无比的  相似文献   

2.
从我小时候起,直到现在为止,我在训练中对中路球的练习都很多。首先要注意不同技术的科学组合--何时用反手击球,何时用正手攻。当来球到身体中路偏右位置时(这是对右手握拍者而言的,对我来说正相反,应是中路偏左),有意识多用正手侧身进攻;当来球靠近反手时,有时移动半步用反手攻,动作不宜太大,特别是防守时,来球太快以致我方来不及时,如果仍勉强用正手侧身攻,即使打过去质量也不高,下一板让对方压住,  相似文献   

3.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1,(12):30-31
在移动步法中,上身要保持平衡。 金择洙发球发到王励勤反手位短球(图1—6),王励勤则用侧身挑短球挑到对方正手位空档,金择洙发球后准备用正手枪攻,判断来球后,用交叉步扑过去拉直线(图9—12),他虽然在大范围跑动中跌跌撞撞,但是上身仍能保持平衡,说明金择洙的步法与体力很棒。王励勤见对方反手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8,(11):110-119
在比赛中,我们往往会陷入这种困境:想要侧身却担心正手位的空当,可一味使用反手又很难有效得分。那么,如何处理正手位的来球就显得非常重要。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这里将为大家解析跨步步法运用的诀窍。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4,(5):90-91
处理中路短球要及时调位 图中第一板球,闰铭辉侧身挑打了正手偏中间位的短球,技术含量非常高。正手位短球挑直线是比较高级的技术,除了运动员用手腕控制弧线外,还需要身体、大臂和前臂给予向前发力的帮助,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击球弧线。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12):80-81
第三组技战术图解非常特别,许昕发球后,崔庆磊到正手位用反手将球拧拉到许昕的反手位,许昕侧身进行反拉,他使用了一个很奇特的动作——翻按。崔庆磊的这板反手拧拉旋转不是很强,手腕动作用得偏少,主要是以托拉为主,所以球落台后的弧线很低,速度相对比较快,许昕想要反拉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7.
高水平运动员的接发球抢攻意识非常强烈,尤其是在回接反手位短球的时候,很多选手都会侧身采用正手技术来回球,因为正手技术变化多,进攻、控制、调动的手段多,可以更好地压制对方,为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此外,侧身回接来球是一种套路,由于侧身后,正手位漏出大空当,这个空当会间接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2,(9):104-105
站在正手位发钩子球是王皓经常采用的发球套路,它主要是为了将对手的回球引到自己的反手位,继而利用直板横拉在左半台实施抢攻。这项发球技术更注重食指和中指在触球瞬间,将力道充分传到球体上的感觉,而且手腕抬拱的幅度要比站在侧身位发球时更大。在实战中,通过左右侧旋与转不转发球的配合,可以加大对方调整拍形和控制旋转的难度。一旦对方回球质量不高,就会陷入两条线路被抢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4,(6):88-89
这组图解是在两名直板运动员的控制和反控制中完成的。主皓在衔接第三板球的步法上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他的被迫劈长虽然动作是主动的。但因为上步位置不够,劈长的质量并不是很高。许昕抓住机会侧身抢冲了一板高质量的弧圈球到王皓的正手位,王皓及时还原,十分冷静地将球防回到许昕的正手位空当得分。  相似文献   

10.
抢拉对方侧身晃撇到反手位的球 这项技术是直板反面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因为对方在接发球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晃撇到反手位为主,配合摆正手位短球和搓正手位长球作为牵制。当我方在接发球摆短后,对方也会采用和接发球同样的方法。所以,掌握好这项技术对前三板的争抢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乒乓百科     
反手推挡时为什么要左脚稍向前站? ·达肃· 正手攻球时,右脚应稍向后站。据此推理,反手推挡就应左脚稍向后了。但实际上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推挡技术时,同样是左脚稍向前站。这又是为什么呢? 反手推挡,虽然也可以直接得分,但它毕竟是一种防御或助攻手段。反手推挡和正手攻球相比,正手攻球就更为重要。快攻运动员为了更好地发挥正手攻球和侧身攻球的威力,在反手推挡时,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2,(8):96-97
反手拧拉正手位的台内短球是直板横打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王皓的特长技术。当对方发球到他的正手位时,王皓通常通过拧拉来衔接后面的技战术实施。由于握拍法的“灵活天性”,直板运动员在拧拉时往往可以利用手腕释放更充分的爆发力,使出球更具威胁。而一旦对方再将球回到其反手位,王皓便可以利用反手快撕来形成杀板。在这两板球的衔接过程中,除了来回的步法非常关键之外,击球时的拍形调整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3,(1):112-113
本期我们为您展示的两套直板进攻路数,颇有一些“逆行经脉”的味道。在正手位大角度发动强攻通常使用球板正面,当然。也可以用球板背面。在侧身位大角度抢拉上手虽然有了直板横打,但依然可以靠正手滑板。这两项技术从动作外观上看都极具观赏性,但使用时一定要有灵活的步法和扎实的击球感做保证。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6,(6):94-95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正手与反手难以兼顾如果你像王皓或格林卡那样倚重反手,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下面的困惑呢? A 组图中,王皓发球后被施拉格偷袭正手,勉力扑救;而 B 组图中,王皓却成功侧身反拉,令施拉格被动招架。为什么同样是王皓发的半出台球被施拉格抢先拉起,第三板的局势却大相径庭?这里面固然有发球落点的缘故——A组图中,施拉格是在侧身位抢拉,"狡猾"的他巧妙利用了侧身位击球线路的炅活隐蔽,"旌骗"得手;而日组图中,施拉格在正手位抢拉时,转腰更多受到球台的阻碍,出手线路更易被王皓判断——但这终究只是外在因素,只能影响某一球,某一分而已,真正起决定作用、令王皓陷入两难境地的,却是他反手横打的特长。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12,(1):20-20
侧身正手攻是职业选手的必备杀技。费德勒、索德林都对这项技术得心应手。侧身正手攻能够发挥正手击球力量大的优势,同时让击球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常常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扬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的技术风格,保持我国在世界乒坛继续领先的地位,我认为:直拍快攻选手必须提高反手攻球能力。乒乓球各种打法的竞争仍将在速度与旋转两大流派之间展开,我国直拍快攻选手若能“左推右攻加反手攻”两种打法合二为一,使外国选手要对付两种打法是困难的,以造成对他们形成心理上的压力。直拍快攻选手的反手攻优势是显尔易见的,这是因为:1.反手攻比侧身攻有更多的进攻机会,侧身攻动作大,步法需做大幅度的移动,  相似文献   

18.
反方向截杀     
本套图中,丹羽孝希发球稍稍出台,庄智渊及时捕捉到来球的位置积极抢拉,同时他看到松平健太的站位过平,进攻落点便选择了松平健太的中间偏正手追身位。迫使松平健太在位置不舒服的情况下进行防守,也为陈建安创造了得分机会。陈建安判断来球后,及时侧身采用蹲地式抢拉将球冲到了丹羽孝希的正手位空当直接得分。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8,(1):39-39
“反手变直线”是樊振东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尤其是在对阵右手运动员的比赛中,它不仅可以从对方的正手位撕开豁口,更能够破解对手发动侧身抢攻或者在侧身位连续使用正手的战术意图。随着国际乒联的器材改革,使用新材料球后,樊振东又赋予了这项技术更强的杀伤力:在击球方式上,他从以往借力式的“弹压”逐渐变为了主动发力式的“顶撕”;在出球效果上,他不光追求线路上的变化,更加突出速度和力量,充分体现了不讲理的强硬风格。  相似文献   

20.
本篇拆招解式的主人公是在2021年陕西延安全运会中斩获男单亚军的刘丁硕,圄中的回合来自半决赛刘丁硕与王楚钦的比赛。在接发球时,刘丁硕强势侧身到正手位使用反手拧拉,随后衔接了两板轻重合理的反手进攻压制对手,展现了不俗的衔接能力。同时,这三板球也包含了落点变化,是当今男子乒坛高质量对抗中一套标准的“高效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