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教育Blog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热点之一,教师纷纷利用Blog来促进自身发展。为了引导教育Blog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本文从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出发,对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利用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正成为教师教育的热点。许多一线教师利用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来促进其专业发展。但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当前急需了解和掌握的。本文通过对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在常熟市研究型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Blog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化的产物,记录人们的思想历程,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交流空间。Blog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Blog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极具价值,是教师自主发展和专业成长的一种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天娥 《天津电大学报》2009,13(3):56-58,66
Blog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化的产物,自从被引入教育领域便迅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对教育Blog的认识、教育Blog的应用现状分析入手,研究了教育Blog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内隐知识视角看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那些包含于教师认知结构中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技能、信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等,即教师的内隐知识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利用Blog有利于教师开展反思,实现知识管理,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将内隐知识外显化,使Blog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教育Blog: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og是近年来风靡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网络交流方式,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兴起了“博客风”。本文从教育Blog的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途径入手,阐述教育Blog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教育Blog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工具的论点,并总结了教育Blog用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作者的教育博客经历,从教师教育生活、学习交流、教育资源、教师终身学习等方面分析了Blog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原因的分析,提出Blog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从而使信息化内化到教师生命活动之中,促进了教师主体意识觉醒,使探索中的教育工作者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Blog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关设备的普及,在网络应用基础上出现的又一新的学习和实践共同体。建立基于Blog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社会性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log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构想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江苏苏州电教馆馆长金陵说:“走进Blog,方知‘网上头脑风暴’之魅力。”作为“金陵叙事”的主人,金陵馆长本身就是教育Blog的提倡者和先行者之一。目前,他的“金陵叙事”访问量已达18.8万人次。应本刊记者的要求,金馆长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兴致盎然地将近年来应用教育Blog的切身体会娓娓道来。记者:从黎加厚教授把Blog引入苏州市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时间不过一年,Blog便在苏州基础教育领域蓬勃发展,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您觉得是什么力量推动着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联姻的?金陵: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  相似文献   

11.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指出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分析了机械类专业教师核心技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技能,及其与中职的区别。探讨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学生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机械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准确定位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有综合型、分科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模式。它们各有特点。现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该专业的基本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但是结合小学教师的专业属性分析,小学教师具有教育专业性强、教师职业性强的特点,因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小教专业要引进职业教育理念,创立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的现状与原因,也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发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专业职业技能点,并通过多年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以专业工程实践技能为对接点,以产业驱动为对接模式,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化、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项目化、企业实习常态化以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过程化等途径,可有效地满足软件工程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能力对接。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要与时俱进,使人全面发展,提高人自身的生存、适应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纵观现有关学生素质研究文献资料,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这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运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进行梳理,从学生发展视角提出:加大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统一教师对培养目标的认识,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改善教学场馆设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并没有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恰恰对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自1998年起,远程教育界为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进行了持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远程教育教师角色、教师素养和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反思该领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推进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及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王曰松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248+250-248,250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当前存在的师德建设问题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一情况,分析了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师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并阐述了师德建设与学校发展二者关系。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安教乐教是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的基础和源采;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勇于创新是学校长久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专业性职业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我国已经出台了针对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但还没有专门针对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标准。论文在分析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性基础上,借鉴《专业标准》构建理念,提出了高等院校从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特殊教育专业伦理及师德、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特殊教育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素养,并对其内容构成和关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男教师作为我国幼教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发展与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存在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促进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冬梅 《海外英语》2012,(13):282-283
The significance and status of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ke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socie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nternal contact of curriculum discourse and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a few respects such as the rationality of curriculum discourse,the long-term nature of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Tibe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