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以诗意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情景交融之画,其中,灵动、多变的线条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它不仅是诗歌构图的关键要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饱含着唐代诗人复杂、深邃的情感,也反映了唐人的审美趣味及唐代的历史风情。文章按照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的线索来对唐诗中的线性之美进行梳理、分析,植物选取柳意象,动物选取鹭鸶意象,人集中关注女性的细眉意象,借此管窥唐诗的深层审美意蕴,以充分挖掘唐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1980年4月号的《诗刊》"新人新作小辑"和10月号《诗刊》首届"青春诗会"两个专栏的诗作有三种类型。一是深涵诗人自我独特感受的好诗,思想解放的春风扑面而来,在时代大话语下有创造价值。二是诗的表面阴暗晦涩,但内涵丰富多义,有了无限的想象可能。诗人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掘,这一点和过去的诗相比,决定了在语言上的突破。三是横溢斜出的田园诗素描了一幅幅乡村风景,读了如临其境,给人恬淡雅致之感。这类诗不属于朦胧诗范畴,沿袭的痕迹很清晰。  相似文献   

3.
赵孟頫对元诗有开创诗风之功,其山水诗步追陶谢,兼学唐诗,形成独特的风格。以亡国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使诗人面对青山秀水自然而然地触发亡国之思、身世之感,从而将山水与抒怀融为一体。同时,作为一名画家诗人,赵孟頫以绘画的视角、技法入诗,使其山水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杜甫作为一个“穷年忧元黎,叹息肠内热”的高尚诗人,他在《石壕吏》一诗中,叙写了自己“暮投石壕村”,目击“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所投宿的东家老太太的字字血泪的苦诉,但诗人却一言不发,保持缄默;到了第二天,诗人“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议论感慨。这一夜令人惊心动魄的见闻,令人唏嘘欲绝,感痛万千,不免一洒“千秋之泪”。  相似文献   

5.
对于有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若能巧妙地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转换思维角度,可使问题变得简单,使人油然而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现举几例与大家共同控讨.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王维把诗、画两种艺术巧妙地渗透融合,形成了以形象见长的独特诗风。读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火山水之间,又如欣赏丹青妙手的刻意佳作,无怪乎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法之画,面中有诗。”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一、构图美王维描绘自然景物精确而生动,新奇而自然。如他的《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人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塞外空旷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天高地阔的沙漠夕照图。又如(山居秋瞑),严然是一幅山水人物画:初秋的傍晚,山雨初…  相似文献   

7.
宋金"绍兴和议"缔结之后,淮河成了宋金使节交聘的必经之路,南宋使节在渡淮出使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表现出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使节诗人渡淮的诗作,探析诗人的内心活动。其复杂的内心情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边塞之感与沦陷之痛、翘望恢复与批判议和、行旅的辛苦与归国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作文富有意趣,予人耳目一新,令人思索玩味,令人见出思维的灵活与生命的活力。如何使作文意趣绵绵,人们总会说语言要富蕴意趣。实非尽然,构思之巧,亦为一法。一、视角转换法不写人之视角,而借用动物、物象或古人的视角来审视现实社会,此视角的虚拟,使文章富蕴情趣。如2001年一中考考生写《百元钞票的自述》,写  相似文献   

9.
<正>古诗词如同一幅画卷,不仅仅表现出盎然生机的"象","象"中还有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表现出个人情感以及诗人内心的意志,读来如实境在眼前,使人获得美的刺激。诗人在古诗词中对色彩的运用是有精湛的技巧的,知道什么样的色彩能吐露出自己的内心。当色彩与内心结合,它们之间便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教师可以根据色彩心理学原理,将色彩的表现作为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突破口,根据色彩的象征意味、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色彩所构成的内心环境等,引导学生走近诗人。  相似文献   

10.
35.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苏武评价其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东坡志林》)。王维的诗为什么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呢?文章认为,这是因为王维在诗歌创作中能将画理与诗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三远”取景,动静互衬,虚实相生,画面分割、主次分明四种方法巧妙地进行构图,创造出一幅幅清新静美、形象生动、富有极高美学价值的画面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有平民诗人之称的河南诗人王学忠,在《爱得深沉》(诗歌卷)中运用独特的视角艺术,他选择了新闻视角、平民视角,以及寓意象征视角表达了对底层民生的关注。诗人感同身受的苦难经历与记忆,是从内心出发心向大众写作的创作源泉。大众立场的人文情怀主要包括对社会不公及丑恶现象深恶痛绝的批判,也包括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对底层人的关爱和尊重,对生命的关注和敬畏。  相似文献   

13.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言简意深,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诗意;吟诵之,函咏之,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语文是充满诗意的,做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语文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散发诗意的语文世界里。语文教师的诗  相似文献   

14.
蔡文姬作为建安文坛上一位极具魅力的诗人,她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的五言《悲愤诗》书写了家国之悲和身世之感,体现了蔡文姬独特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万花筒     
【本期高年级古诗词鉴赏应试阅读题参考答案】一、1.诗歌简略叙述了精卫填海、刑天争帝的故事 ,赞扬了精卫的坚强意志与刑天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叹息他们的壮志未酬 ,寄托了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全诗高昂豪放 ,别具一格。  2 .①想像丰富。②对比鲜明。二、3 .“滞” ,既是对江水直观的描摹 ,又与“悲”字相得益彰 ,表现了诗人滞留巴蜀时的处境与心态。  4.本诗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由远居他乡而生发的乡思乡愁 ,使诗人感到江水也充满悲哀 ,后两句勾勒了一幅萧瑟的秋景 :深秋的傍晚 ,山风凄寒 ,落叶纷飞 ,寄寓了诗人凄苦难耐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6.
正要去开课,让我选一首唐诗,我好像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因为我心底里喜欢这首诗。日暮苍山远:苍山的辽远所营造的空阔感与日暮归家的愿望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旅途遥遥,中心摇摇。天寒白屋贫:在漫天的寒气之中,萧瑟的白屋更增添了旅人内心的惆怅,但也正是这白屋,又是旅人行走的目标。这里贫寒与萧瑟造成一种压抑感,目的是为下文犬吠之声张目。柴门闻犬吠:这是全诗情绪上的陡转,犬吠  相似文献   

17.
诗人之赋 ,盛誉洪州地势之雄、人物之盛、秋景之丽、名阁之壮 ,不仅在记实 ,而更在借机抒写郁于胸中的浩然气概。社会情景与自然之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响和谐而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绝妙音画。写景状物 ,叙事述愫 ,深得曲致之美 ;视角转换 ,体物情深 ,极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妙趣。壮阔的气象 ,深远的意境 ,激扬的情感和沉雄的潜词感人至深 ,使读者在对历史和世事的反思中领悟人世沧桑和人生甘苦 ,于视听交感中提升人格境界 ,于雄快豁达之中欣得深远跌宕之神  相似文献   

18.
<明星>是英国悲剧诗人济慈在身惠绝症、情知将不久于人世这一背景下所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诗人希望能够永生,更渴望不朽的诗名.诗人对诗歌、生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留恋令人动容.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使我们认识到济慈远不比传说中那般脆弱.该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此诗是济慈的成熟之作,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冥想王国和理想境界散发的无穷魅力,吸引着诗人为之忘我付出,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去构筑。诗人横溢才华的耀眼光芒永远让凡人顶礼膜拜,诗人生命之谜自然而然成为人们索引的对象,引发人们去感叹,去怀想,去思索。然而人们往往读不懂诗人及诗作,只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诗人之死’这几个字总是比‘诗人之生’这几个字更具体”(布罗茨基),诗人之死促使人们去了解诗人生命的本质和真实。诗人是不死的,因为诗的生命永存———诗人之死是肉体的涅,使灵魂得以解脱和升华,在其终生追求的纯净世界中永生。般木岁月无情流逝,人世间…  相似文献   

20.
漫笔点丹青     
《工笔静物写生》夏兴莲这是一幅工笔画作品。作品表现的是我们身边最平凡常见的萝卜。该画作笔法细腻,勾染到位,色调清雅;构图舒展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田园气息,令人观之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在工笔画渲染的后期,有些局部墨线可以复勾一下,以更好地强调其虚实关系,使画面更精神,作者不妨对比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