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风格的多样化,叙事时空设置的新颖化是报告文学创作者突破传统叙事观念苑囿、追求诗意叙述效果的重要环节。叙述时间的安排和叙述空间的设置在其作品结构中常常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地位。本文将探讨报告文学叙事中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由此了解时空转换的灵活运用对报告文学叙事和价值凸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叙事风格的多样化,叙事时空设置的新颖化是报告文学创作者突破传统叙事观念苑囿、追求诗意叙述效果的重要环节。叙述时间的安排和叙述空间的设置在其作品结构中常常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地位。本文将探讨报告文学叙事中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由此了解时空转换的灵活运用对报告文学叙事和价值凸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过新时期以来30多年的发展,英模报告文学和其他流派与门类的创作一道,也以其叙事策略与风格形式的多元共存而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的日趋成熟与壮大。概括说来,它的叙事策略与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时代精神与典型叙事的有机统一、平凡与伟大的交汇融通、歌颂与批判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5.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6.
叙事视角的研究是叙事方式研究的起点,不同的视角模式,对报告文学叙事有着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7.
作为“圆形”作家的巴金,其于报告文学也有所作为。他于抗战初期和抗美援朝期间所写的报告文学,虽是叙写历史的侧笔,却也是我们认知历史的一种档案。巴金报告文学作为别样的史志,以它第一人称叙事结构与白描见形取神诸法的娴熟运用,造就了作品质朴信实的文风。而这由巴金真诚人格与文格相融合所致。  相似文献   

8.
赵瑜是活跃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两个时域的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以别具一格的“反调”冲击思维的惯性 ,并在其文本中对社会热点问题予以颇具预见性的不留情面的反思与批判 ,加上他借鉴小说叙事形式为主的报告文学文本的文学性追求 ,共同预示着报告文学文体本性和批判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报告文学一直都相伴相随。留法期间对于安那其主义者追踪式的报道中所彰显出的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色彩,抗战时期以及十七年时期的集中式写作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文学选择,三四十年代以画册的方式承载报告文学的创造性实践都标示着巴金之于中国报告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零聚焦、限制聚焦与转换聚焦,从叙事聚焦的层面上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进行了理论廓清。三种聚焦方式在线性历史流变中呈现出的从单一而逐渐多元化的趋向,指认了报告文学求新求变的文体生命力,更确证了报告文学对社会关注面的逐步扩大化及其介入现实的文体功能的不断强化。而感知性聚焦之外的事实,则需要由认知性聚焦进行有效补充,以发挥报告文学的文体使命。  相似文献   

11.
尹均生教授近日出版《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国际报告文学史研究第一人的地位。这部著作的独创性在于采取解读作家、作品的"个案式"的研究方法,把"源起与发展"溶于个案叙事中,从而完成国际报告文学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非虚构与虚构的叙述差别彰显了报告文学文体的异质性。作为叙述者的作者要处理好"报告"与"文学"间的关系,必须在题材选择的及时与沉淀、叙述者姿态的外显与内隐、对意识形态的介入与游移等三个层面的叙事距离选择上注意分寸,才能既发挥主体性,又不破坏报告文学的文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写文章少不了叙事。小说、故事、叙事散文、报告文学等是以叙事为主的;调查报告、情况通报、会议纪要等也需要叙事;即使政治论文、科学论著也不能排除叙事。由此可见,叙事的用途极为广泛,学写作不能不学叙事。叙事是小学生作文中应当学会应用的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方式。前人对写作中的叙事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里择要归为三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文体,中国报告文学起源的上限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古已有之"说、近代起源说、五四兴起说、20世纪30年代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四种观点。结合对四种观点的正误辨析,由此确定中国报告文学源起的历史时域无疑是报告文学理论研究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梁启超等人创作上的报告文学特征确证了"近代起源说"的合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邯郸学院终身教授李春雷报告文学《赶考——西柏坡感思》迎来了广泛关注。作品叙事视角新颖,在非聚焦型视角模式、外聚焦型视角模式等叙事视角方面有着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赵瑜是活跃于20世纪80和90年代两个时域的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以别具一格的“反调”冲击思维的惯性,并在文本中对社会热点问题予以颇具预见性的不留情面的反思与批判,加上他借鉴小说叙事形式为主的报告文学性追求,共同预示着报告文学文体本性和批判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报告文学作家高凯秉持着“让大森林回归大森林,把子午岭还给子午岭”的初心与准则,立足于时代新变与生态文明的宏大视角,在强调纪实性与文学性的基础上建立复调式多声部叙述、非情节化叙述、大众化结合精英化、历时共时交汇、典型塑造等一系列多维度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以立体生动的报告文学语言表达再现了巍峨葱郁的子午岭、不凡不屈的子午岭人和可歌可泣的子午岭“青史”。  相似文献   

18.
徐刚是一位专注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植根于敬畏大地和守望家园精神背景,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救赎意识和文化批判愿景。恢宏壮阔的生态视野,构筑起有别于此前以及他人的生态伦理观,而宏大的叙事结构、海量的生态信息以及诗意化的言语表达则成为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诉求。这一切,铸就了徐刚生态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刚是我国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一面旗帜。他始终坚守着拯救大地、守望家园的绿色情怀。他的生态报告文学的美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主体亲历参与的真实美、叙事形式的诗意表达美以及文本内涵丰富的理性美三个方面,时时闪烁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报告文学一直是以主旋律为基调,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大事件,讲好中国故事,提振民心士气,成为当代中国人追求中国梦的宏大叙事史。近年。中国报告文学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已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学体裁。最近有人以美国的"非虚构"来量裁、套用、甚至想取代中国报告文学体裁,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应该坚持中国报告文学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人的审美趋向,让报告文学得到长足而健康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所说,不要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