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梦与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引;二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三要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共富、天人合一等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更有深度、厚度,引导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丰富源泉,要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然而,当代大学生不太了解传统文化,一些高校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是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的“中国特色”自然包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民本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古代和合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母体;天人合一观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发展理念,德治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道德精神引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中所包含的人民至上理念、共同富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以及和平发展道路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向前发展,还需要继续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文化主动权,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平等性,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自信;重视文化革命传统,推动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以及感受文化时代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是先进中国人代代传承的优秀文化基因,其教化功能与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契合。传统精华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是由其自身具有优秀文化基因决定的,也是培养学生有文化自信和传承优秀的"君子文化"实现中国梦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每位教师有责任将传统文化精华纳入教学,赋予思政课新的时代价值追求取向。要将传统文化精华纳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关键要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几千年来不断发挥着德育功能,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优化高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在举国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突出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教育的重要性,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集合和总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题中的应有之义。继承和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阅读、文化感知、舆论引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育人"效应,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他强调: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教育部明确提出:学校德育与活动中应包括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包括重视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在提升个人修养、促进民族发展、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传承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学科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国家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代代相继的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集中彰显.幼儿时期的学生,心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人文素养,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本文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出发,探讨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他强调: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教育部明确提出:学校德育与活动中应包括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包括重视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  相似文献   

14.
林玉清 《教师》2021,(9):61-62
小学生德育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为此,文章阐述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四种方法:①把控整体效果,全面融入课堂;②找寻出切合点,做好有效结合;③走进学生心理,把握融入分寸;④课内外相结合,发挥育人功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能给课堂增添“传统文化韵味”,还能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传承。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可能绕开对"李约瑟难题"的再次思考。"李约瑟难题"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将为新时期重新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争取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日益凸显。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家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两者融合存在不足,应改进现状,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耦合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在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指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的现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扣价值,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要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有效途径.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要大力支持和组织好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以此带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而言,二者在学理层面具有内在一致性。积极探究马克思主义提升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从运用中国话语、体现中国作风和彰显中国气派等三个方面推动二者融合创生,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赵武 《天津教育》2023,(2):28-30
<正>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小学阶段,学生解题能力和记忆力较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缜密,思维更加活跃,能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教师要注重联系数学教学内容及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