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力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与物体做功及物体机械运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受力分析过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判断依据.通过受力分析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并获得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作为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先从隔离法入手,也可以从整体入手,通常有三种类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以及系统处于无相对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往往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下面通过一些实例为同学提供几种化繁为易的解题方法. 一.整体方法通常在解题过程中都要确定一个“研究对象”.题中所设情景中往往有几个物体相互作用或一个物体经历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我们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物体经历的全过程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就叫做整体法.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物理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解题更简捷、更迅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或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数学表达式为:W总=ΔEk=E末-E初或W1+W2+W3+…=ΔEk=E末-E初.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视为整体的物体系.合力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总和,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  相似文献   

4.
在解热学计算题中,如何正确地建立热平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所谓热平衡方程,就是Q吸=Q放.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并且一直持续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在这一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那么,在建立热平衡方程解题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第一、用热平衡方程可以计算热量、温度、质量等物理量,此方程也是测定物质比热的依据.但应用时应注意它成立的条件,就是参与热交换的物体对外界应是绝热的,即对外界不放出热量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第二、解题时应分清哪些…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对动能定理只突出了动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增加,阻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减少,而没有对其做详尽的叙述,同学们往往印象不深,解题时往往出错.在高三复习时,应全面深刻理解动能定理,以提高解题能力.一、动能定理的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  相似文献   

6.
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题时,首先分析出物体的浮沉情况,以便用不同的浮力计算公式求解.而在有些题型中往往并不直接告知物体的浮沉情况,而需要学生通过浮沉条件加以讨论分析最终确立物体的浮沉,从而增加了解题的难度.现将有关隐含浮沉的浮力题型和解题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能量守恒定律在高中物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也是解决电学、热学、原子物理等的重要解题方法.判断能量是否守恒是解题的关键,能量是否守恒所叙述的物体范围是关键.用文氏图可以表示物体能量的范围,清晰易懂.  相似文献   

8.
浮力知识是初中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是解决许多有关浮力问题的关键.但部分同学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本文结合几个例题谈谈应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题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但如果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研究一个物体系的运动规律,往往能带来许多方便,使问题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0.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板块.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受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正交分解法将复杂的力逐步分解.所谓正交分解法就是指将力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力,结合受力物体的状态研究分力,解决问题.掌握正交分解法可以极大化地简化力学问题,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和解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在力学连接体问题中,可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解题,也可用整体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解题,或两者兼用,当几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可将这几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来处理,即应用整体法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 例1 如图1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  相似文献   

12.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二、整体法、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  相似文献   

13.
力学题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解题思路为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下总的情况,再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物体间的情况.下面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分别应用整体法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物体追上另一个物体发生碰撞后,动量怎样分配?解题的依据是什么?请看下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笔者试图从机械能守恒条件、单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和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等三方面展开解题策略研究,以提升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中求解功的问题有多种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相关的知识.下面举例说明,希望对于拓展同学们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能和技巧能够有所帮助.一、根据功的定义公式W=Fs求解例1重50 N的物体分别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外力做了多少功?(1)用30 N的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2)物体沿光滑平面匀速移动3 m;(3)用30 N的力拉物体沿光滑平面移动了3 m.解析:对于上述问题须紧紧抓住做功的两根必要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物体和物质二词对初二学生来说,存在着理解不透、混淆不清的问题,在具体解题时往往将物体和物质二词混为一谈,如在浮力一章中,用ρ物和ρ液作比较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时,好多同学习惯用ρ物质代替此处的ρ物体,以致错解.下面就两个例题来说明一下ρ物体和ρ物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是相对而言的运动,所以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要选择参照系.下面谈谈选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一些规律,以便于对学生起到活化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的作用.一、相对运动的基本关系式1例·1运动如物图体1与,设参照A、物之间的关系B物体相对地球  相似文献   

19.
对两个物体的运动问题,若选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就能转化为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故能简化解题过程.选运动物体为参照物时,把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反方向地加到研究对象上即可.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受力分析时同学们会经常遇到弹簧这个物理模型,并且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常做常错,不能找到一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下面就对这类问题进行探析归类整理,并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解题规律与方法.一、弹簧弹力的特征产生弹力的物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的形变极不明显,其形变和弹力均在极短的时间内可发生突变,可瞬间产生、瞬间消失,如钢丝、细绳和轻杆等这样的物体称为刚性体.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