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因为其具有内容跨度时间较长、授课时间较短及高校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均有接触的特点,所以要让高校学生在短时间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讲,需要把中国近现代史与世情、国情、党情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结合,能够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 说起“世情”就无法回避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一段论述:“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泰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亦谓之‘世情书’也。”何谓“世情”,鲁迅先生并未展开论述。但是,研究者治小说史时多承袭了鲁迅先生的说法,将《金瓶梅》、《红楼梦》、《三言》、《二拍》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为代表的若干作品  相似文献   

3.
艺理论界和“龙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将“变染采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看作是刘勰对学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实际上,刘勰《时序》的“变染乎世情”的“”特指“学(章)的质”,该段话只揭示了学(章)的质发展变化规律,并非指整个学。  相似文献   

4.
《姑妄言》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长篇世情小说,作者曹去晶根据明末清初社会现实描绘了一幅明清易代时的市井众生图,全方位地揭露和抨击了明末清初的污浊世情和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作者独特的理欲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分析了《鼓掌绝尘》一书“风”、“花”、“雪”、“月”四集中的艺术手法,包括人物设置、故事结构、作者评论等,揭示出作者在男女风情故事和世情故事的文本背后对欲念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真实观点。  相似文献   

6.
赵兴勤先生《理学思潮与世情小说》一书,堪称近年来世情小说研究的力作。本书作者以哲学眼光观文,以史学眼光论文,以文学眼光品文。该书内容丰富,创获甚多,是一部颇具深沉之思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世情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明代以前没有世情小说。《女娲补天》、《羽林郎》、《世说新语》等作品中,虽有对世情的点染,但都很单薄。宋元话本及“西厢”,侧重于写男女之情。全面反映社会人情以及各阶层人物性格、心态的世情小说,则至《金瓶梅》始完成。此类作品,将男女爱情、离合悲欢、发迹变泰、世态炎凉汇聚在一起,这实际上是历代文学及伦理思想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9.
《镜花缘》作为清代才学类小说,在学界得到广泛认同,但也有许多不同见解,值得研讨。文章认为,在乾嘉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对音韵学和诸艺颇有造诣的李汝珍所创作的《镜花缘》,确实存在着"以小说见才学"的特点和局限,但不应该视之为才学小说。以明清章回小说世情类作品的历史发展的视角作考察,就《镜花缘》描写的内容来审视,《镜花缘》乃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世情小说。  相似文献   

10.
《小团圆》深受中国传统人情小说的影响。一方面,它继承《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的传统,着意描写"日常生活的况味",揭示世俗悲欢,暴露人性的软弱、自私与卑劣。另一方面,它又借鉴才子佳人模式,企图借"言情"拯救"世情"。但言情最后却被荒凉的世情侵蚀、破坏,越发显出世情的虚无。  相似文献   

11.
本在论证了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重要意义以及旅游活动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地论证了人类旅游活动对自然和人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说《边城》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叙事情节的节奏以及作品中情绪表达这三方面显示出强烈的诗化特征,并由此带给人们诗意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中后期横空出世的一部"奇书",是中国世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作品中市井人物所讲的笑话,一方面折射出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瓶梅词话》作为世情小说的本色。同时,它在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中和思想"、"人情法则"、"重视亲缘关系"等长期以来调节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出现了变迁与发展,在交往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群之间表征出不同的特点.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离析其合理内核,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有感于汉语词汇学、传统训诂学和中国古典解释学研究的深层需要,尝试着提出了“词义的召唤性与训诂的创造性”的理论范畴。上篇论述词义的召唤性及其形成的根据与功能,下篇探讨训诂的创造性及其形成的根据与效应。从而强调:词义的召唤性,是词义的基本特性之一,它体现了人与词义、人与世界的关系;训诂的创造性,是训诂的基本特性之一,它反映了人与文化典籍、人与解释活动的关系。而词义的召唤性,又是训诂创造性的形成根据;训诂的创造性,又是词义召唤性的语用效应。二者互动共变。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way we understand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functioning and social setting. The central argument draws on the work of Bernstein and Vygotsky.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mutual shaping of human action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 is developed and an empirical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is drawn from a four‐year ESRC‐TLRP‐funded study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and for interagency working in children's services in England.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坚持小说的故事性和叙事艺术,她讲的故事具有日常生活化和关怀人性与人生的特点;王安忆提出“小说的物质部分”强调小说的情节应当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是为了强调小说中理性的力量,总结创作规律,从而超越个人经验来进行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车艾制度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奕车人的一种婚前半隐私,婚后隐私的性关系模式。本文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对奕车人车艾制度的概念、形式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具体探讨了车艾制度在父系社会表现出来的诸多特点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调试,并思索了车艾制度在奕车山寨传续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走向。该项研究为认识人类两性关系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黑色幽默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一时。黑色幽默诉诸于人类形而上的灾难命运,厚重的悲剧意味与浓烈的喜剧色彩之间分外矛盾,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的这个荒诞世界。它在文学艺术上表现的特征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