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唐词的雅化是唐宋词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一改前代及西蜀花间词的俗与艳,优雅中蕴含着深广的忧患意识,词风素雅清丽,词境清幽,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既“化俗为雅”,又“化艳为雅”,对两宋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唐词的雅化是唐宋词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一改前代及西蜀花间词的俗与艳,优雅中蕴含着深广的忧患意识,词风素雅清丽,词境清幽,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既“化俗为雅”,又“化艳为雅”,对两宋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法呈现出描写的遗形取神,语言避俗求雅,叙事时空逐渐交错叠合,情感表达渐曲渐涩的变化。女性形象的流变体现了宋词词体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晏殊词掠影     
宋真宗、仁宗时代,曲子词兴旺起来,出现了"雅"、"俗"两个不同的流派与词风。以晏殊词为代表的宋词语言进一步雅化,字里行间再现了北宋盛世的气象风范。  相似文献   

5.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文章把禅境词分为樵歌渔隐词、随缘任运词、安闲澹泊词、旷达乐观词四大类,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比较了文人禅境词与僧人禅境词境界的不同,认为禅境词使宋词的意境变得空灵、幽远并具有理趣,使词走上了诗词一体的雅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把禅境词分为樵歌渔隐词、随缘任运词、安闲澹泊词、旷达乐观词四大类,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比较了文人禅境词与僧人禅境词境界的不同,认为禅境词使宋词的意境变得空灵、幽远并具有理趣,使词走上了诗词-体的雅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论词之雅俗     
词之雅俗是词史上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本文梳理了宋词"雅化"的不同内涵和不同阶段。对于认识词的本性乃至古代诗词的特质,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盼 《文教资料》2013,(31):55-58
袁去华,南宋初期词坛名家,现存词九十九首,词作颇具特色。目前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其爱国词的艺术分析,对其“妍雅”词风则甚少关注。宣卿词,主题雅正,艺术美丽高雅,词调选用避俗尚雅。探讨其“妍雅”词风,或有益于判定其主导词风;同时,袁去华的“妍雅”词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词“变艳为雅”的文学风气;对袁去华“妍雅”词风的考察,有利于我们对“雅”这一审美范畴的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宋词当中的大家,后世对于其词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传统的研究领域和层面上。试以"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的雅化方式对欧阳修的艺术形式给予新的界定和研究。为突破这一传统,以期对欧阳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两宋著名词人的词作中采用的隐括修辞手法为分析视角 ,纵向考察宋词在螺旋式上升的层面不断吸收诗文异质、又不断回归词体特质的文体演变轨迹 ,正是这种与诗合流的雅化以及对词体本质的回溯 ,使宋词既成为特立独行的文体存在 ,同时又没有失去一代文学体式的艺术秉赋。  相似文献   

12.
雅俗对举是清真词里运用的众多雅化方法中的一种,大概分为以词尾结句来衬全词和以下片衬上片而使全词趋雅。这种手法的运用婉转圆融,使周邦彦的词即使是艳情也别有一种雅韵,从而使词的雅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雅"的精神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雅"的风格融贯中国传统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一直被视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雅"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张力使其呈现出多重审美形态,同时以"雅"为核心形成一套范畴群,构建起中国文学的雅化诗学传统,"雅"由风格论范畴进而融入本体论和主体论范畴体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南宋理学的昌盛,对宋代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就南宋词而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加速了宋词的雅化进程;词的议论化特征更加鲜明;增强了词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两宋33位左右的妓女词人的将近40首的词作,不仅构成两宋女性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使宋词的星空更加地璀璨与多姿.宋代妓女词的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直抒胸臆的抒情范式和用语直白、通俗的语言模式推动了词体艺术的发展,丰富了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了一部分寿词,属于俗词的范围。姜夔通过炼字和典故的运用,追求意境和语言的雅化,用俗体写雅趣,化俗为雅,以期达到“雅”的目的,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俗词题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宋词诗化论     
词的诗化,开拓了题材领域,创新了艺术风格,促进了词的雅化,并表现在标题、小序、自注、次韵、联章、叙事、议论等诸多方面。宋词的诗化,经历了酝酿、奠基、高原、延续四个阶段。宋词诗化的动因,主要在于社会变革,在于作者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词的雅化与尊词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词学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尊词观念的流变史。尊词观念的核心层面就是以"诗"为参照,经历了自诗观词,以雅为目;诗词互观,以雅为尚;自词观诗,以雅为本三个阶段。雅化是词学发展的一大走向。  相似文献   

19.
<正>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它是由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起来的,在当时就受到了广大市民阶层和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宋朝的词虽然大部分是写给士大夫们看的,但也有大量写给广大普通市民看的。宋代文人当中也有不少人在填词,这就扩大了词作的创作群体。宋词在当时除了受到文士们的认可外,还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有极高地位。宋词和唐诗相比,虽然艺术风格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属于婉约风格;和宋词相比,唐诗更讲究韵律,而宋词更注重语言的音乐性;与元曲相比,宋词更为雅化。  相似文献   

20.
硬笔书法艺术创造的高雅之美与实际应用的通俗之美,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既不能片面地强调雅,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俗,只有以雅化俗,借俗求雅,雅俗共赏,才能使硬笔书法艺术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