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十三篇提到了贾谊,其中《哀吊》《体性》《才略》三篇都用“清”字来评价他.贾谊之“清”既在于他散文辞赋的语言、风格之中,更在于他的内在人格之中.刘勰对他的评价还是恰当的,用一“清”概括出了贾谊的“性”、“才”、“文”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给他”存在一种虚化用法.“给”的强影响性和“他”的虚指用法的发展以及“给他”在一定语境下的高频共现,使得“给他”中“给”和“他”各自的语法功能淡化, “给他”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表示影响性并具有起加强语气作用的准语法词.本文从历时角度入手,试图探究“给他”虚化的动因和路径,也在共时平面上从句法、语用、语音对该结构进行了大致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小马 《初中生》2015,(14):36-39
[原文] 一天的等待 (美国)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 “头痛.” “赶快回床上躺着去.” “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既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 “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 “我没事儿.”他说.  相似文献   

4.
“老师,这个字读错了,应该念‘xīn’,而不是‘xūn’.”此时,我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敢当面质疑我的就是我班的“怀疑精”凯凯.他是班上的“三流儿子、二流浪子、一流才子”,同学们评价他“见钱眼开,见人眼熟”.他是独生子,且三代单传.家里头,他是绝对的“小霸王”,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对他疼爱有加,视为“家宝”.我想,在“蜜罐子”里养大的人,是受不了风雨的.我完全理解他的不尊重.所以,每节语文课下来,他都敢于质疑,尽管很多时候,是“胡言乱语”.  相似文献   

5.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转到班上,被安排坐在教室的后排.他个子很高,很搞笑,常常说一些话引得班上的同学哄堂大笑.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他约定共同遵守“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 可是他似乎不习惯“低调”,在六年级第一次月考的时候,他竟然交了“白卷”——说是白卷,其实还是写了几个字的,至少把名字写上了.老师暴跳如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本以为他会乖乖认错,没想到他竟然“昂首挺胸”死不认罪,还留下一个“新颖”的说法:这种小考试不值得他浪费脑细胞.老师气炸了,甩下一句:“明天请家长配合教育!还要写800字的检讨!”然后留下一个愤怒的背影走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6.
在同学们的说话和作文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类句子:“请你等一等,我劳完动和你一同回家.”“我学完习就同你去打球.”“昨天我游了两个钟头的泳.”“他工起作来很积极.”“李老师吗?他出了发.”“为了这件事,我们讨了三次论.”“怎么?你头痛?一定是感了冒了.”“解放后,他一家人都有工有作了.”这类句子有一个共同的语病,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开来用了,应诊断为“词儿分家”病.“劳动”、“学习”、“工作”、“讨论”、“游泳”、“出发”、“感冒”等等,它们本身是一个词,表示一种事物或一种动作,把它们拆开来使用,不但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出生于书香门第.幼师从儒士,勤学于百家,故儒家思想为他积淀了颇深的基础.“以诚为本”是元好问音乐思想的核心,亦是其诗歌创作的审美准则与理论纲领.他秉承“真淳”、“天然”的创作原则,及“慷慨”、“豪放”的表现风格,为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创作开拓了新声.然他所撰写的《中州乐府》,则是他记录金代历史词作的一部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Billy:Mother,Bobbybrokeawindow.Mother:Howdidhedoit?Billy:Ithrewarockathimandheducke比利:妈妈,波比打坏了窗玻璃。妈妈:他怎么打的?比利:我向他扔石头,他躲开了。 (1)HISFAULT他的错Iansweredthephoneoneeveningandquicklyrealizedthevoiceontheotherendbelongedtoatelemarketer.“Goodevening,”hesaid,“mayIspeakwithMike?”“Sheisababy,”Ireplied.“Allright,”saidthecaller,“I’lltryagainlater.”一天晚上我接了一个电话,对方的声音使我很快意识到他是个电话推销员。“晚上好,”他说,“我想和迈…  相似文献   

9.
西美尔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理解和分析预示着当代的学术兴趣.西美尔从新康德主义出发,区分了内容和形式,把大都市生活看作是形式和内容之间区别和联系的舞台.在他看来,现代都市精神生活涉及到“神经刺激的强化”、“人际关系的距离感”、“腻烦态度”、“冷漠”与“矜持”、“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他认为上述都市精神现象是货币经济、劳动分工和唯理智主义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西美尔的分析充满了富有洞察力的精细与雅致,但是他分析的非历史性以及社会学印象主义使他不免落入文化悲观主义的无奈.  相似文献   

10.
邓豁渠的思想可分为前、中、晚三期.在前期,邓豁渠对“良知”理解不透,其思想中“命”和“性”处于分裂状态.中期是他的思想的沉潜期,有着明显的三教批判倾向;但是他在出家的同时,使用道教式的修练法,追求儒教的“良知”和“性命”的真理,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著述《南询录》.在晚期,他三十年间的努力和追求取得了成果,得到了大悟,“性”和“命”终于统一,达到了“三教合一”(也可称“三教同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非常注意从历史中挖掘资源为己服务,在制定社会制度、文化政策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历史意识。但其视史学为个人的精神财产而非广大民众的精神财产,采用“焚书坑儒”的极端专制方式消灭民众对于统一之前的历史记忆。秦始皇这种对史学采取的正面利用和严格限制的两手政策,使其没有建立起与大一统政治格局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西汉学者陆贾和贾谊立足于秦始皇的史学政策对秦亡汉兴问题的探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在汉初政治转型进程中,贾谊对秦代和汉初道德危机进行了深刻批判。他倡导礼治建设,呼吁严明朝藩秩序和强化社会伦理控制。为了实现对君权的规范制衡,他提出学礼、习经并重的君储教育制度,发展先秦儒家的师友君臣论,强调了天谴和民本观念对君权的约束。针对黄老无为治道的积弊,贾谊推崇进取有为的政道原则,化解伦理与事功之间的矛盾,为朝廷制藩削藩寻找伦理合法性。贾谊是汉代反思秦政最有力度的批判家、倡导伦理复兴的儒家功臣和促成向伦理政治转型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3.
《汉书·陈胜传》围绕着文字考据、史实征订、人物称呼等方面对《史记·陈涉世家》进行了诸多删改。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班固的"剪裁"多有论述,并提到了二书对陈胜称呼的差异,对《史记》的"世家"之体也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谏议大臣,贾谊在文帝时期先后写了《过秦论》《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治安策》等政论文,为王朝的初期建设献言献策.为了使自己的诸项提议易被采纳,贾谊还在文中勾画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对贾谊社会、政治和经济构想的整体性把握,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解读贾谊对西汉初期社会、政治所做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瓯北诗话》的创作是赵翼文学家、史学家和士大夫三重身份的结晶,这三重身份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又相互交织渗透,最终在赵翼身上融为一体.文学家赵翼不同于纯粹的文人士子,重视才性与创新,而且关注现实生活,史学家赵翼的创作在《瓯北诗话》中则体现为全书鲜明的诗歌史观和考据特色,士大夫赵翼深入民间,认为诗歌应当写“真境”表“真情”.从《瓯北诗话》的文本创作追溯这三重身份,可以系统全面地反观赵翼的创作论主张.  相似文献   

16.
西周世卿世禄制度在春秋战国之世逐渐被诸侯国实施的功勋授爵制度所取代,"封侯"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愿望。秦国商鞅变法,所颁二十等爵制中多有以功勋授爵之爵级。反秦战争爆发后,陈胜以"黔首"自立为王,激起了社会各阶层对"封王"的渴望。随后项羽分封,不论出身,只论军功,自"西楚霸王"而下所封王、侯中多有平民,此即所谓"布衣王侯之局"。刘邦在与项羽的对抗过程中,因以弱敌强之形势所迫,不得不继续分封王、侯以争揽人才,韩信、彭越等遂以布衣封王。楚汉战争结束时,刘邦一方"布衣王侯之局"已成,受封王侯者治国理政,终开赵翼所谓"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相似文献   

17.
对于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秦罗敷采桑时的盛装打扮,多有学者认为是浪漫虚构,然而此说违背了虚构的基本原则,违背了生活的基本逻辑。考察汉代社会文化情况,罗敷当为赵地民间桑林高襟祭祀的尸女,盛装出桑不是为了采桑劳动,而是为了在祭祀中媚神媚人。罗敷作为尸女身份,用来解读全诗也是通畅的。  相似文献   

18.
毕节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根据毕节彝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可以大体分为先秦、秦至西汉、东汉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等几个时期。关于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格局,因此,应进一步拓宽视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继续深入探究其中的重要问题,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楚国在兵分两路救赵灭秦之时面临着"亡秦必楚"的契机,为了更好地灭秦,怀王与诸将制定了怀王之约。怀王之约是对秦国的处理方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项羽与怀王的矛盾不断激化,项羽后来破坏了怀王之约,并诱发了楚汉战争。怀王之约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时也是刘邦统治关中的法理依据,促进汉帝国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