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过2008年,"山寨"现在演变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山寨产品以成本低、功能、易操作等特点而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山寨节目通过极具调侃幽默感语言获得受众的欢迎;山寨人物频繁曝光荧幕受到广泛关注;山寨文化走进央视新闻联播,得到官方认可。然而日益发展壮大的"山寨"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话语     
《天津教育》2009,(2):3-3
警惕“山寨文化”迷惑青少年。 ——近段时间,“山寨”一词十分流行,如“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名人”等。“山寨”的本义是模仿和仿造,即模仿品牌产品的样式和功能,而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往往比被仿造者低很多。“山寨文化”的泛滥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发明创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只要有先进的东西出来,“山寨产品”就会紧随其后,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山寨文化是过去的两年中瞩目的一个文化现象.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纯粹的盗版文化,是对原版的恶搞和不尊敬,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真实体现了民众的思想和意愿,是在原版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该文就此对山寨文化进行了研究综述.并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来,山寨手机、山寨电视乃至山寨演员等等成了网络上和生活中热议的话题,有人戏称这种现象为"山寨文化".何谓"山寨文化"?山寨文化是"企业和个人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2008年,"山寨文化"一词在网络搜索中排名第一。"山寨"之风席卷大江南北,从手机到建筑,从文艺到明星,无一遗漏地被"山寨"了。随之而来的法律侵权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将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对"山寨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婵 《班主任》2009,(5):54-54
2008年,“山寨”一词一夜之问红遍大江南北,如“山寨文化”“山寨手机”“山寨厂商”“山寨明星”等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从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产业,又从一种产业转变为一种文化。现如今,社会上“山寨”林立,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的助推下,山寨俨然成了当下一个社会流行语。它发端于山寨手机,后来出现所谓山寨版刘翔山寨版周杰伦,现在又出现了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讲坛等,于是也就有了山寨文化一说。山寨文化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既有自娱自乐型的,也有商业型的。如果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德,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只能允许它们存在。  相似文献   

8.
山寨文化是从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在非正规或非主流领域里模仿并戏谑主流文化产品,大多借助网络媒介传播,主要满足大众娱乐或创新需求的一种动态的大众文化形态。山寨文化满足了人们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因此,需求层次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论为山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已经带有了西方消费社会的特征;而山寨现象正是在消费社会下应运而生的,山寨产品满足了一般民众消费名牌产品的自我想象;山寨现象从产业界延伸至文化领域,也反应出当代文化消费的一种变迁。本文便是在此意义上探讨轰轰烈烈的山寨现象与消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一个叫"山寨"的名词在大江南北迅速走红,一时间,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山寨服装……铺天盖地,各种山寨产品充斥社会的每个角落。山寨文化、山寨教学也一路被哄炒起来,俨然是一支野蛮生长的文化异军,对于此等"乱花渐欲迷人眼"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说到"山寨",让人立马想到模仿、东拼西凑,甚至是"克隆"。如果国人都不动脑,抄一抄,盲  相似文献   

11.
“山寨”一词在《2008年十大流行词盘点榜单》高居榜首,山寨现象愈演愈烈。但是,繁荣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危机?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狂热的山寨运动中是否受到动摇?现行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手段为何保持相对的沉默?本文从山寨现象的法律认知入手,对山寨现象进行概念解读并分析潜在的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客观看待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现状,清醒认识出现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困境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完善现有机制的建议,以期借笨拙的笔触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推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机制的健全。  相似文献   

12.
“山寨”一训,在传统汉语中,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到了现代,特别是“山寨产品”出现后,由于它所包含的那种“小型”和“不正规”的含义,人们往往会与“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实际上,此类“山寨”的提法源于香港,但“山寨”作为产品的代名词而被社会认可和炒作,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则是与广东民间IT业发起的产业现象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3.
声音     
2008年互联网上有一个现象就是“山寨文化”,我认为“山寨文化”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娱乐.一方面是主流的精品感觉少了一点。 ——网易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时尚的流行文化,“山寨”文化在过去的近几年曾盛行一时,在思想和生活层面都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图追寻社会学家齐美尔对时尚的论证,从社会差异和时尚社会心理角度来论证“山寨”文化的产生.本文认为,“山寨”文化体现了人们追求时尚的过程,本身已成为一种时尚.它产生于人们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共求中,并通过制造者即效仿者对身份的想象而彰显和维系了社会差异.  相似文献   

15.
梁光宇 《海外英语》2014,(16):227-228
当今山寨文化猖獗。人们趋之若鹜地追求品牌产品,投机取巧的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制造出无数的山寨产品。鉴于商标在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制造山寨产品的商家都纷纷"花心思"在商标设计的模仿上,出现了各种"高仿"商标。该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当今山寨商标模仿的几种主要手法,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理论参考,提高他们辨别假货的意识和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山寨文化的知识产权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寨文化"已成为现令中国社会生活的热门词语.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活.这股愈演愈烈的山寨之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客观理性地对待山寨文化,一方面要反对没有创新的单纯的复制和模仿,要在合理借鉴、参考、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产品或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要通过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权法等法律法规调整山寨产品及山寨文化的外延,监管惩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王平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77-80,89
作为一类特定的手机产品,山寨机与旧时的山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在认知上将它们联系起来,把谈论山寨的一系列词语用于该类手机,使其获得了生动的表达形式,“山寨”也因此衍生出了新的含义。这便是“山寨”一词在手机领域的投射。之后,“山寨文化”向其他许多领域蔓延,“山寨”也投射到其他多个领域。在此过程中,人们不断使用“山寨+N”形式造出新词来指称相应的新事物,“山寨+N”便不断衍生,“山寨”随之越发流行,同时语义也有了进一步的延展。  相似文献   

18.
山寨现象的发展和兴起凸显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短板。山寨产品公众社会评价日趋降低,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山寨现象与知识产权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相背离。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知识产权私权文化观念、权利文化观念、创新文化观念以及竞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9.
自从“山寨”产品进入市场以来,人们对于“山寨”产品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有鼓励和反对两种声音。从长远发展来看,“山寨”产品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不合理引导,将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山寨”现象虽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存在的合理性仍然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20.
一阵山寨风     
现在如果有人向你提起山寨两字,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山寨手机、山寨周杰伦等,而非古代的土匪窝。仿佛一夜之间,国内刮起了一股“山寨风”,它无所不在,IT业、制造业、娱乐业都有它的身影。山寨一词不再是单纯的普通名词,而是代表了一种新兴的流行文化,人们对它也是既爱又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