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美国研究生资助公正客观的资助评审制度、科学规范的资助管理制度、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相结合的资助类型、强有力的多元资助体系和差异化的资助分配制度。提出我国应改革奖助评审制度,促进评审公正客观;强化和落实高校与各院系职责,健全与完善研究生资助管理制度;拓宽资助渠道,促进资助类型多样化;加强资助力度,扩大资助受益范围;实行差异化的资助分配制度,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应从无偿资助为主向有偿资助、奖励资助转变。扩大有偿资助比例和范围,加大奖学金资助力度,减少无偿资助。既要发挥资助体系的扶贫解困功能,还要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资助法治化是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而完备的法律规范是高校学生资助法治化的前提。相对于高校学生资助实践,高校学生资助理论研究和法律制度供给明显滞后,其中,资助法律属性有待厘清,资助管理机构、资助资金管理、资助信息管理、资助评审机制、资助程序和监管责任亟需依法规范。在厘清高校学生资助的行政给付性质基础上,应当确立教育公平、隐私保护和资助育人的法治化理念,构建高校学生资助的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建立高校学生资助监督和纠纷解决机制,推进依法资助,进而实现资助资源合理配置和教育公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焦中宁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1):69-77+99-100
从文献研究视角揭示资助育人政策初衷与现实背离的表现及成因,有利于厘清资助育人政策设计与运行机制障碍,为政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资助育人政策缘起于资助育人的效应事实及影响差异,提升人力资本及促进全面发展成为政策初衷。传统资助政策绩效评价导向偏误导致了资助育人体制约束,从资助主体体验视角审视资助育人实践结果,执行效果偏差意味着资助育人实践面临困境。短期上,资助工作程序优化和科技赋能可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根本上,资助工作模式创新和资助育人成效评价成为资助育人实践困境突破的转型路向。资助育人问题研究可以拓展理论基础,重新界定资助育人成效标准,构建资助育人实现机制,从提高政策设计与执行契合度上探索资助育人成效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资助政策是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资助育人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也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资助体系,资助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困难学子得以顺利入学。但是现行的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总存在一些偏差,难以满足资助工作的要求。精准资助是解决当前资助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精准资助和分析当前资助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资助工作提出建议,实现精准资助。  相似文献   

6.
以精准资助为导向,构建资助育人体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资助育人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其内在要求,即资助育人目标要明确、资助育人对象要精准、资助育人内容要重发展、资助育人实施要公平。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中存在的资助育人理念认知误区、资助育人群体识别缺乏准度、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缺失、资助育人管理流程不够全面等问题。建议高职院校采取以下策略:树立精准理念,深化资助育人的价值认知;做好精准识别,强化资助育人的对象判定;落实精准开展,完善资助育人的工作机制;促进精准管理,健全资助育人的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新的时代要求,但目前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诸多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使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成效没有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助对象识别认定不到位、资助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资助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资助帮扶在心理和思想层面缺位。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更精准更科学的贫困生认定体系有待完善,资助工作人员管理力量和专业化水平有限,资助育人的实效性需要切实有效增强等。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成效提升的路径:利用大数据推进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对象精准认定,全面统筹规划保障地方高校资助力度和资助方式精准,加快信息化建设确保地方高校资助管理精准,完善资助育人体系推动地方高校资助育人精准,积极构建科学的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资助来源、资助力度、资助方式、资助分布四个方面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对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生的资助情况,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注重对资助进行规划,制定法规制度保障资助顺利实施;资助力度较大,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资助来源广泛、方式灵活,重视研究生职业发展;积极开展资助效果评估,强调研究生资助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生资助体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和公众、舆论关心关注的热点。学生资助工作特征研究有助于高校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科学分配资助资源,进一步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研究表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具有资助实施的政策性与敏感性、资助执行的普遍性与差异性、资助对象的庞大性与独特性、资助运行的程序性与协同性、资助工作的艰巨性与长期性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后脱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机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表现在资助理念的转变、资助结构的多层次化及资助模式的精准化等层面。但由于资助育人管理制度的落后、资助认定精准度的不足、资助育人功能的缺位及资助育人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建设步入困境。为此,高校应推进精细化管理,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价值观教育的深化及资助评价体系的健全,推动资助育人机制的精准化、全面化发展,在创新实践中提升资助育人机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扶贫法律制度运行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存在实践中的脱贫反贫、扶贫资金投向问题及法律规定的缺失和扶贫管理问题等。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完善扶贫法律制度、防止脱贫反贫对于建设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资助体系的项目特点和运行模式两个方面出发,对中美两国大学资助体系的路径选择作出了比较研究,并对完善我国大学资助体系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中贫困生认定难点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资助体系的逐步完善,高校贫困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作为各项资助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贫困生认定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得国家的一些资助政策在效用上大打折扣。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体验,分析了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难点,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自考主考学校的“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主考学校是自学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自考事业的发展承担了“办考”与“助考”的大量工作,助学是主考学校的“教育职责”,是全民教育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理念、资助方法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异同,指出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混合资助模式的运行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新奖助学金的特点与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使我国的新奖助学金呈现出资助类型多、资助标准完善、中央与地方双重出资、助学金比重增大、民办高校纳入资助体系等特点,完善了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在政策方案、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改革也应从建立奖助学金运营机构、制定评价体系与监督机制、对学生进行奖助学金教育、建立系统化资助体系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许海韵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36-38,45
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党建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机制体现的是以党员为主体的党内制度运作要求。其理论基础是党内关怀思想。建立健全这一机制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关爱党员与关爱群众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需要特别重视弱势党员群体的帮扶。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文章通过对1 654份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对高校学生资助经费使用过程中被资助对象资格的认定比较困难以及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明确政府和高校各自的责任,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率,促使资助经费使用公平、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基因进化过程,以"融合"蛋白产生新功能或新蛋白质为实例,总结出蛋白融合的相关规则,规则包括协同作用、联合作用、多功能组合、多聚体组合和结构域重组等,根据这些规则设计了一个融合蛋白辅助筛选系统,用于融合蛋白规律的探讨以及为蛋白改造和设计提供辅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