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教育史学在战后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史学到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新文化教育史学的嬗变历程,对教育史的阐释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修正派教育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等流派.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各流派研究触角不同程度涉及劳工教育史、少数族裔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妇女与性别教育史、婚姻与家庭史、儿童史、青年史和地方教育史等领域;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和"碎化"危机.当代西方教育史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说史>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经济学说史可以了解经济各流派的理论渊源和核心观点,为活学活用经济理论创造条件.因此,<经济学说史>的学习是学好西方经济学以及其他经济类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其流派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诸多不便,以致影响了授课效果.因此在该门课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环节,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撰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篇史学批评的专文,《史通》则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卢奇安与刘知幾生活在相差5个世纪的不同国度,但是他们二人在历史真实、史书编纂以及史家素养等基本史学理念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并且都对西方与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论撰史》与《史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方史学史上诸多理念的异同,有助于深化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翻译史包括传统翻译史和现代翻译史,分水岭就是新中国的成立,为翻译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方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也源远流长,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历时已达二千余年,几与我国翻译史同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本世纪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结合之后,各种翻译流派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忠实性来看中西译论的差距,并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区建设是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和内容都以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为背景,都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它早期的主要形式是救助,20世纪初是物质建设,后期重点就放在了居民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方面,放在了以人为本、促进社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上.西方社区研究流派众多,成果丰硕,最有代表性的是桑德斯在他所著<社区论>中提出的三大模式,即社会体系论、社会冲突论和社会场域论.认真学习思考西方社区发展过程和社区研究成果,对我国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育、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内容是研究历史上出现过、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社会本义政治经济学史分为史前时期、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演变过程是经济学消亡论——经济政策汇编——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发表了他的权威性文艺学著作《镜与灯》.在此书中,他根据世界、读者、作家、文本四个不同的视角参数,将古希腊以降的整个西方诗学归纳为模仿论、实用论、表现论、客体论(文本论)等四大流派.从此,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步入了科学化的轨道.实际上,以往的任何一种文艺理论形态,都是以这四个要素中的某一个要素作为理论强调的中心.比如,模仿论要求作家要真实地再现外在的客观世界;实用论强调文学作品要在审美的形式中对读者有所教益;表现论则认为诗是诗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客体论则主张将…  相似文献   

8.
"北宋四大书院"的说法颇有异见.最早的有范成大说与吕祖谦说,二人共说了七所,前者似为即兴之说,后者亦有自相矛盾之处.然而以大师讲学为确定四大书院之标准似更合理.近世复有"六书院"、"八书院"之说,其实北宋时大书院颇多,若以大师讲学论之,影响最大的应为睢阳、旴江、濂溪、嵩阳四所书院,或者加上泰山、徂傣、安定(胡瑗讲学昊中)、伊皋为八大书院.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在其创作的<诗学>中探讨了如诗歌与摹仿、悲剧的定义、构成和作用、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合理的关学理论.他对悲剧的论述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关学史上最珍贵的一笔财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不但在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创作中多有体现,而且对现当代西方戏剧的创作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极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学原理》与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理论的关系是:前者是从后者中筛选、提炼和概括出来并为后者所接受的系统的经济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原理》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给定的前提,研究既定的制度载体上经济运行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陷入了两大误区。一是西方经济学的庸俗论,二是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不适用论。其实,西方经济学揭示了很多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我国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主义和科学史领域的发展背景出发,初步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坚持性别的社会建构和科学的社会建构是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两大理论前提,它们表达了女性主义将性别与科学关联起来的深层内涵,性别与科学的相互建构构成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编史基础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吕红 《文教资料》2008,(2):19-20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支,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几大流派.本文简要、系统地论述了这四大分支的内涵及特点,使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更系统、清晰.  相似文献   

13.
中外政治思想研究是人们参与政治思考的重要途径.自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中外政治思想研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中国政治思想史和西方政治思想史两大根本研究领域内硕果累累,令人瞩目.近30年来,我国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基本呈现出六大基本特征,即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学术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研究体系不断系统,研究的思维过程渐趋科学,研究内容逐步丰富,研究方法日渐多元以及研究的目的性有效提升.当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时期,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只有继续强化本学科研究的学术性、体系性、独立性、开放性、多元性,不断加强研究队伍的科学建设,才能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力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关爱和先生是已故的近代文学研究学者任访秋先生的开门弟子,也是我国最早的近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之一.他是我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至今20年左右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总体来看,他研究的领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全面奠基层面,二是文学思潮论层面,三是文学流派论层面.当然,这三个层面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在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兴起了一股建构主义思潮,其理论流派众多,影响深远.教育领域中就存在着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社会文化认识观点、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系统论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论史》评介吴学先一部系统介绍、阐发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和历史演变的大书───《西方文论史》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特别是西方文论研究领域的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文艺理论界空前活跃,对西方...  相似文献   

17.
陈芳 《考试周刊》2011,(28):224-226
本文主要论证了情感论音乐美学在音乐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典型流派和现代各音乐流派的对比研究和讨论得出结论音乐离不开情感,情感论音乐美学始终会在音乐实践中得到体现和承认。  相似文献   

18.
宋翔 《家教指南》2021,(1):102-109
常书鸿先生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敦煌艺术研究亦具有独特性.作为一位优秀的油画家,欧洲留学经历、对于西方美术史的系统学习、长期的洞窟观察与临摹,使他具有同时期诸多学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常先生十分关注中外文化的对比与交融问题,民族性、时代精神以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则是贯穿其敦煌艺术研究生涯的几个重要主题.此外,作为一名学术领导者,他的研究思路也影响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后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且至今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在历史学方面,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观,主张把握历史的现代性,运用综合方法研究社会史、经济史和科学史;在史学史领域,他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划分中国史学史为三个阶段,不仅丰富了其历史哲学,也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哲学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继续和发展.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17~18世纪的理性论和经验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等,都对现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发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特征,也在现代西方各哲学流派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