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握时代脉搏,适时地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这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施政纲领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目标和任务在当代中国的郑重提出和实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848年,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科学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和谐关系;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实现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根据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和揭露批判阶级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以及在批判继承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的片面发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社会分工 ,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造成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片面…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步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和主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阶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塑造大写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6.
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价值理想与目标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从社会主体、生态环境、社会和谐3个方面精辟而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准确定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坐标。这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上述价值目标的不懈追求,更是我党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与时俱进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真正创始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作一个历史的梳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这为我国当今的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战略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引领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下各项是对马克思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批判与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和谐社会的杰出思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划了未来和谐的美好社会。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坚实物质基础;第三,和谐社会本质是社会基本矛盾自身的调和;第四,和谐社会表现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通过对分工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才科学地揭示出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奥秘,从而系统地描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今天,重新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理论,据此正视我国目前的阶级状况,无疑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既是对他们以前的思想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完善,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这一思想也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指出了实现和谐社会实现的前提条件、原则、政治保障等重要思想。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源头研究起,也就是说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研究起,并且以此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溯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直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可上溯到英法近代哲学以至更远。自由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争自由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费希特和黑格尔;还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这些人的对于自由的不同认知成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热烈地追求自由,激烈地反对专削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及整个西方哲学崇尚自由的传统。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马克思哲学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规律,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溯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直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可上溯到英法近代哲学以至更远。自由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争自由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费希特和黑格尔;还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这些人的对于自由的不同认知成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热烈地追求自由,激烈地反对专削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及整个西方哲学崇尚自由的传统。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马克思哲学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规律,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6.
“和谐”作为社会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建立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其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其自身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同时代学者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把人类对该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阐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很长时期内,由于社会条件和阶级的局限,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普列汉诺夫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在同自由民粹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斗争中,结合俄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地探讨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他在许多著作中,特别是在一八九八年所写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中,批判了自由民粹派的英雄史观和新康德主义的宿命论,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的思想中最具争议的一部分。为解决这些使人苦恼的问题,分析马克思的阶级来源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只有明确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受到了怎样的理论和现实影响,才能明确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的内涵以及如何发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而从马克思1852年给魏德迈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着手做一个初步的考察。法国历史学家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在后来的理论探索中如何扬弃了他们,这些都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交往的基本内涵: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交往发展的结果必定是世界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将其交往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阐释了交往对于发展和保存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民族发展和融合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哈贝马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可以丰富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1848年革命前,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论证了民族问题的实质。资产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产物。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人对人剥削的消灭,阶级对立的消失,是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根本途径。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规定了无产阶级对待民族问题的原则。他们始终认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是无产阶级事业必定胜利的保证,从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团结的口号。各民族彼此之间应当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因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1848—1849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这就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检验他们的民族理论并发展这一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