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但作文就不一样,1~2年级是"写话",3~4年级和5~6年级是"习作",7~9年级是"写作".为什么小学3~6年级称"习作",而初中7~9年级就称"写作"呢?两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差异,还是实质上的内容不同呢?如果有所变化,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需要我们斟酌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没有改变。但“作文”就不一样,1—2年级是“写话”,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主动为小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较快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未雨绸缪,就可以更早、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铺就一条绿色通道。研究课标,加强教学目标的衔接《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总目标”之下,按1 ̄2年级、3 ̄4年级、5 ̄6年级、7 ̄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有效克服小学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除达成本学段目标外,还应适当为达成高学段的目标做准备。比如阅读教学表达方式方面,小学高段的要求是“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中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小学的要求是“领悟”,中学的要求是“了解”,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我们在具体组织教学时,就要根据本学段的目标进行,搞好学段过关,同时注意有机衔接。如小学教材第十二册《一夜的工作》中有这么一段话“: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三 )关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达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化的核心部分。   1 设计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  一是九年一贯整体思考 ,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往的教学大纲 ,小学和初中分段设计 ,彼此缺少联系 ,在课程目标上难免出现重复要求、难易倒置、相互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在教材、教学上出现同样的问题。此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 ,按 1~ 2年级、3~ 4年…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9个年级、4个学段,小学、中学不再泾渭分明,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中小学语文又在呼唤“主体教育”,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成两大主体在教学过程有效互动,并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性、个性化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按九年一贯制分两部分(即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整体设计 ,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通读整个课程标准 ,尤其是认真研读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后 ,笔者认为 :要想把握“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 ,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调兴趣纵观《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并将之与试用修订版“大纲”相比 ,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 ,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摆在首位的教学目标。如 :第一学段中 ,“识字与写字”部分首先提出的是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  相似文献   

9.
韩锋 《小学生》2010,(11):36-36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1-3,4-6,7-9年级分别为第一、二、三学段),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各学段(特别是第二、三学段)之间数学课程的联系更是密切。为了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使七年级的学生能够顺利自然地适应新学段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现状分析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置了九个级别,规定了各个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体现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设计的阶段性和整体性,使得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能够有机衔接、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中之后,不但不能适应语文学习,连带其他学科都无法适应,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学生的这些表现让教师认识到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衔接的重要性。一、衔接的前提是做好教材研究(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衔接现阶段所使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九年一贯制的整体设计,在课程目标之下,总体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体现其整体性与阶段性,将中小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设计思路写到: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相似文献   

13.
杨卓武 《广西教育》2012,(18):24-25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过渡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小学学习习惯的滞留性与渐显的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明显滑坡。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它反映了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小学、初中是分开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通盘考虑,科学地拟订了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具有很强的整体感和层次感。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是跨越儿童与青年初期的重要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初中三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初中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发展、延续和深入,又为高中的学习打基础和做准备的阶段.因此,初中阶段的衔接过渡应包括起始年级的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又包括毕业年级与高中的初高中衔接过渡.在此仅就初中起始年级衔接过渡中的数学教学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了解编排意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最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由此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  相似文献   

17.
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研究制订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标志着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新课程在全国进入实验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一样,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大部分。设计思路是: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地位,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后阐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接下来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目…  相似文献   

18.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1,(12):7-10,27
【课标定位】 文章的表现手法是指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这几方面,《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当然包括探究文章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升入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衔接尤为重要,中学阶段数学难度突增,在与小学数学的衔接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要积极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方法,做好数学教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又是小学数学的深入和扩展。然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中小衔接问题却由来已久。许多小学生升人中学后,在进一步学习数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衔接不畅的障碍。如何在中小衔接中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顺利过渡呢?本文就“数与式”教学的中小衔接问题以及我校的尝试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