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综观语文教育,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际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学的重压下,情感教育更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应试”所桎梏,甚至被扭曲而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之外的学习,即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的生活中,课堂之外、生活之中成了学习语文的又一个重要舞台。其实,叶圣陶先生在很早就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看法,实际是和现在的观念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在宏观上都受教育观念的制约,教育的发展如果离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就不可能取得质的突破和飞跃。”1用全球视野审视和展望我国语文教育,会发现语文教育教学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而且语文教育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跟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有直接关系。因此,让语文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语文教改的燃眉之急。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师静态的语言分析为学生动态的言语实践。首先,要让学生真正成…  相似文献   

5.
从考试的标准化到训练的机械化;从教材的固定化到讲授的程式化……语文教师围绕的始终是“升学的指挥棒”:搞题海战术,出各种偏题、怪题、难题;重视的是基础知识的训练,基本技能的提高,忽视了语文教育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本来最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逐渐成了语言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学生成了填充知识的容器,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毁坏,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被忽视,综合素质未得到提高。显然,这严重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语文教育应凸现人文教育。   从教育的宗旨来看,目前的语文教学,热衷于归纳、总结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基本的主体和载体。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一、全新的教育观其一 ,“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基本思想是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课外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多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 ,活跃思想 ,积累生活经验 ,拓宽儿童学习语文的空间 ,从而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其二 ,正确的“人才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坚信每…  相似文献   

7.
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状况一直被社会关注,并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有识之士曾呼吁,语文教学不能再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而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归究产生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怪圈”的原因,除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影响、教育理论滞后原因外,还与教育观念陈旧、语文教学环境封闭关系极大。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与课堂教学等同起来,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割断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大力提倡“大语文”教育观,主张语文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应试"所桎梏,甚至被扭曲而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成了我们整个基础教育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在组织教学上出现了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人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成了“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语文味”,抛弃了语文课的“根”——“语文”。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制订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点阐述了语文课程与语文教育应该“立足学生发展、致力学生发展”的重要观念,“发展观”成为语文教育的最核心的理念.是新《标准》的精髓。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长久发展,为他们未来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大语文观念强调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综合全面地开展语文教育。《侍坐》篇是《论语》中最长的篇章,孔子思想中的“仁”“礼”“中庸之道”、以礼治国、因材施教等教育观都能从《侍坐》中解读出来。将大语文观念应用于《侍坐》篇教学有利于跨学科学习,继承与发展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等优秀教育思想。在基于大语文观念的具体教学中,可采取“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大教材’,进行‘大阅读’;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 ,使人类步入了一个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文化的传递工具和方式又产生了一次全新的革命 ,并将引发教育的再一次变革。这种变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而产生的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的教育变革是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变 ,也包括学习者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甚至包括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 ,语文教育也即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一、“在线空间”———语文学习新课堂今天我们不…  相似文献   

13.
时空观在哲学、物理、数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上,不是什么新观念,而用这一观念来考察、研究教育,则是近几年的事,用它来考察语文教育,可说是一种新的多数人在思想上还不甚明朗的观念。一九八三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界在这一指示的启示之下,才出现了语文的“宏观研究”,“大语文教育”。什么是宏观研究?什么是大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是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以人为本”发展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语文教育个性化要真正实现,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和“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人才的摇篮” ,素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中的“创新”首先应是“教育观念的创新”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下面我就着重从这两个方面 ,联系语文教学的实际 ,谈两点粗浅的看法。一、语文学习的功夫大都在课外语文学习的功夫大都在课外 ,既是一种观念 ,又是一种具体方法的运用。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在一夜之间就能立竿见影的 ,它自身有一个“积累—丰富—提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教学。这不仅违背了“大语文”的观念,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扼制了学习兴趣的萌发,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育人理念。语文教师应还语文课堂教学以生命,探索把人文性放在核心位置、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朝气和热情。而将网络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教学与网络的“联姻”,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源头活水,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性化提供了条件。一、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实现课程资源的人性化网络使人们能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学形势的发展,对语文复习课及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大潮,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期在当前严峻的升学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1、打破常规,巧妙安排。复习内容的安排上,打破常规的复习顺序,按实际需要选取复习内容和安排复习顺序,以适应学生学习情绪的发展和记忆曲线(规律)的变化,提高复习效率。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中如果能够保持饱满的情绪,……学习经常会取得成功;相反,如果学习情绪不高,那学习就毫无效果可言……”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安排,…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文教育在学法指导上有很多真知灼见,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学会学习”理念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挖掘中国古代传统语文学法指导的思想宝藏,古为今用,就学习观念转变、学习习惯训练、学习方法指导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指导“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被认为由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编撰而成,渗透了当下对语文学习观最全面、深入及最新的认识与理解。在先前学者对语文学习观研究的基础上,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分析对象,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从语文的性质、语言、思维、知识本质等维度探寻一种崭新的语文学习观,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期望这样的语文学习观及促进策略能帮助教师把握教材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理念、有意识地发展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下,语文鲜活的艺术生命被肢解,语文教学慢慢失掉了它应有的风采。学生在“题海战”中被训练成了答题的机器,智力被束缚,情感成沙漠,创造的火花熄灭了。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而讨论式教学正是语文教学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恢复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尊重学生主体,重塑人的尊严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