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学会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2.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运动”专题对于高三学生来讲是较难复习的内容之一。因此,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运用案例小结、习题模式,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产生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系是高考的重点,它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基础,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高度重视。[题例1]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化,据此,讨论下列问题:(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注重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让学生经历推理、证明的过程。(2)通过“转化”及“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3)在探索直线平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在实践中总结规律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深深体会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二、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讲解的平行线…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常常会有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考题。此类题目重点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转换能力,难度较大,考生掌握情况不乐观。因此在高一的新授课学习和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予以特别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学生本部分知识的接受情况分析,我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一)昼夜长短的静态定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第五册。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三)情感目标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珍惜时间。三、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并能用几何语言表示。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教学流程: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提升、反馈检测。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分析它们所反映流行文化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对新产生的词语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六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3)讨论、交流感兴趣的内容,体会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自学;(2)运用简图、表格、影像再现现代住宅及其设施。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想象未来生活。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在理解课文,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与便捷;2.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与事物。三、教具小黑板、生字卡、表格、影象资料。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流程1.激趣导入:谁也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提前两周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文字等信息。(2)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引入新课]音…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体现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2)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掌握简单的分式计算。(3)在土地沙化的问题中,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式的概念是重点,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难点。教法:愉快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学法:类比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新旧知识衔接点: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整式的概念与运算,分数的有关计算。将来要学的相关知识——分式的运算。教具学具:多…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1.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水沸腾前的温度分布。3.过程、能力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新学校和认识新同学,调动学生与新同学建立友谊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3)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友谊,要珍惜友谊。2.教学重点:建立新的友谊。3.教学难点: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敢于交流.善于交流。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浙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31~32。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2)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索,初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发展性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运用。(2)学生经历将除数是小数转化成整数的计算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的合作学习,能够正确进行计算。2.学生能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学习,自主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邱涛 《地理教育》2003,(4):41-42
一、难点突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各类考试中,又常常出现与公转有关的一些问题,如昼夜长短问题、正午太阳高度问题、季节问题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直射点的移动过程.因为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的产生都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年级:小学五年级科目:社会[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造卫星、火箭、飞船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课前调查、课上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2)在探究火箭、卫星、飞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3.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2)知道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展望中国航天事…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掌握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名称及分布。熟悉我国常见的大江、大河。掌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2 能力目标 ;(1)熟悉查阅地图的能力 ,把应识记的河流和湖泊名称及分布落实在地图上(2 )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 ,加强地理知识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3 )通过一系列从简到难的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难点 :外…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2.过程与方法学会记录、比较、分析、归纳信息,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环境资源】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  相似文献   

19.
晶体结构     
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a .晶体的概念、离子晶体、分子晶体b .离子键与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晶体c .氯化钠和氯化铯的结构、干冰的结构d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联系与区别1.2 能力目标a .空间想象能力 b .逻辑思维能力c .抽象能力   d .对称思维能力1.3 素质目标 (略 )2 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离子晶体的结构及特性( 2 )能力重点 对称思维能力( 3)素质重点 整体性素质的培养3 教学难点( 1)知识难点 :干冰的分子结构( 2 )能力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4 教学关键用多媒体配合动画进行教学5 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从一维…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情况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