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我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大专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 ,锻炼的目的性较明确 ;体育课内外参加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 ;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 ,锻炼的形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是影响体育课内锻炼的主要因素 ,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不足是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微观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索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来自农村乡镇的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优于其他居住地的大学生;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余暇体育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在余暇体育锻炼方面,本科生每周锻炼次数较多,研究生相对不足,锻炼的形式以个性化、小群体的形式为主,锻炼内容呈现多样化,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校内;在体育消费方面,重庆市大学生还处在较低消费水平上。建议高校应建构合理的余暇体育管理机构,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加大体育场馆、器材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高校间网络支持服务保证,缩小学校余暇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扩大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4.
陈淳  罗海燕 《体育学刊》2016,(4):102-105
考察广州大学城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结果显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动机是比较积极的,但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亟需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缺少锻炼同伴和体育兴趣、学校对研究生体育工作重视不够是影响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促进研究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根本对策;针对现状可以通过开设研究生体育俱乐部和研究生体育选修课程;定期举办研究生运动会以及创设适合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环境等措施来推动研究生体育锻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篮球运动无论从场地设施,环境条件,还是从体育文化等方面,都是比较适合中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篮球运动作为中学生余暇体育,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5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余暇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β=0.065,p<0.05),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β=0.314,p<0.001);2)积极心理资本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73,95%CI[0.164,0.379]);3)多群组分析发现,男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积极心理资本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男β=0.409,p<0.001;女β=0.232,p<0.001),男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100,p<0.05),女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54,p>0.05)。结论积极心理资本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对男生群组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女生群组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缺乏体育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喝酒、余暇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建议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加大对学生的休闲教育,引导其合理安排余暇时间;加强健康意识、健身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我健身指导能力;同时大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技术教学中融入健康第一的观念和意识;呼吁大学校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丰富学生体育活动项目,加强对体育锻炼柑性的宣传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女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72.8%高职院校女教职工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在体育锻炼项目喜欢程度上存在差异;女教职工在余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偏低,主要用于上网、看电视电影;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不固定;锻炼项目偏,跑步和球类运动是女教工参与的主要项目;家庭、职称的压力是导致没有毅力坚持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杰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660-66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在宁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缺乏时间,缺乏组织与指导,缺乏体育锻炼场所等因素,在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较差,且随年龄的增长有加速下降的趋势;教师中体育人口数量偏低;影响教师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余暇时间不足。  相似文献   

10.
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中青年群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偏低,锻炼以早上非正式体育场所最为集中,以散步、跑步、太极拳等简便易行项目为主。工作太累、没有余暇时间、缺少场地设施是影响其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成因主要体现在社区体育文化薄弱、经济收入水平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兰  吴岳衡 《精武》2011,(5):1-3
本文运用体能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吉首大学研究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校研究生的健康状况情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够、场地器材缺乏等状况,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为提高研究生健康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省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农民对体育法规认识有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作用认识较好;农民余暇时间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所提升;体育健身参与程度有所提高,但锻炼时间不足;体育锻炼的地点呈现出就近性、替代性、随意性和非消费性特点;体育锻炼项目以现代运动项目和部分民族传统项目为主;强身健体是主要的体育锻炼目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多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农民体育锻炼意识强烈,缺乏场地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高校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明确;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锻炼时间的选择较集中,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小球类为主。场地器材不足,个人惰性强是影响研究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     
G806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The research on physical exercises and leisureactivities of the people working in China's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industry[刊,中,A]/乔培基(北京广播学院体育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738-740表9参3(MYL)群众体育//体育锻炼//广播//电视//工作者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职工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状况调查。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汪青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14-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部分高校的女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对如何更好地调动高校女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女大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7.
关静红 《精武》2013,(21):103-104
余暇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长春市民办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和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孟月婷  傅强  马平军 《精武》2012,(17):33-33,35
我校研究生体育教育的现状是:国家规定未被充分落实,研究生体育课程没有开设,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自身参与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生体育锻炼多以自我锻炼为主。因此,本文欲通过研究,探索我校研究生阳光体育开展的模式,形成有效的实现研究生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我较的研究生能够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充分提高心理、身体健康水平,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爱解压力。有良好的身心基础、强健的体魄,以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肩负起研究探索各项领域前沿科学知识的重任,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身体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钱光田 《精武》2012,(29):75-7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体育锻炼时间、动机、场所、形式、项目和体育消费以及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蒙自市山区中学教师体育锻炼认识程度不足,场地简陋,器材短缺,参与锻炼形式单一无人指导,体育消费较低,授课负担重和余暇时间少是制约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若干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