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大量阅读梁启超著作和学界对梁启超所做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梁启超关于培育“新民”的言论和实践,构建出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体系。研究得出,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三育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强国保种的妇女、儿童体育观”等思想。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他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倡导国民的体育主体地位;他基于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体育成为中国思想启蒙和构建民族认同的重要阵地;他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推动了体育在教育领域地位的确立;他的女性身体观为我国妇女的解放和女性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具有工具理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促进了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体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中国走上了国际竞争的自强之路。梁启超所开启的国家主权和“新民”塑造的观念成为主导百余年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对我国当代体育事业发展和公民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写文学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出现了以新左派文学史观解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倾向。作为“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先驱者之一,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可以说大力推动了“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发展,在该书中李杨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为“反现代的现代主义文学”。对这部著作的中心理念和逻辑的分析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新左派文学史观”在理论上的苍白和空洞。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散文史、杂文史、戏剧史的著作出版了不少,而研究现代诗歌史的著作还不多见。苏智华编著的《中国现代新诗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为有志于研究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的同志开辟出一个思维空间,提供了一个参照物。有的文学史著作侧重于历史事实的叙述,有的侧重于作家作品的评析,而该书则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论述。作者在深入研究原始史料的基础上,把“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这30年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全过程分为“尝试期”、“初步繁荣期”、“徘徊期”、“发展期”、“扩展期”、“倾斜期”、“过渡期”等7个历史阶段,设专章进行论析,而每一章又包含着新诗运动、重要诗人、诗坛评述3个层面。这样,以新诗发展的历史为“经”,以诗人及其作品为“纬”,从纵剖面和横断面的结合上来阐述新诗发展的历史,既比较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4.
新契约主义是地方政府治理的一种全新理论和战略工具。新契约主义的勃兴缘于地方政府治理中传统官僚制的式微、后工业社会对新治理模式的呼唤及契约理论在社会科学的复兴特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契约主义的复归。新契约主义有三种治理形态:市场式模式、企业型政府和新公民治理。新契约主义的再生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了“再造良方”和“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一翼,女性新历史小说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内在依据,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描述女性想象中的历史、女性家族中的历史以及女性传记中的历史,将既往被排斥在历史阐释之外的并始终被传统的历史所遮蔽压抑的女性生存经历与遭际命运写进历史,从而说明了真正的历史“应该”和“怎样”,为我们构筑了一道奇异的“历史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绿色教育是我校一直在实施的教育理念,是关注生命、生态、生存、生活的教育。“双减”背景下,学校基于绿色教育以“一核两翼”为着陆点,即以课程为核心,构建“绿洲课程”总体育人体系;以课堂和作业为两翼,实施绿色课堂增效保障模式和绿色作业管理机制,重构绿色教育新生态,力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获得快乐与健康成长,同时又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初心。  相似文献   

7.
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对环境有一种新鲜感,对挑战有一种兴奋感。但也有一部分新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喜爱,对教育的责任并不明确,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知之甚少。其表现为盲目冒进或畏缩不前,难以适从。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如何与同事、学生和睦相处?如何适应教学需要、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是新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角色转变是前提新教师初上讲台,表明自己从学生的角色已经变成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主要表现为“受”,而教师的行为具有教育性,主要表现为“授”。“受”与“授”…  相似文献   

8.
“南体模式”是南京体育学院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国家和江苏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训练、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三位一体”的办学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在 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体模式”为中国体育和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体教融合”、培养精英体育人才和各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之路,为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国家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期盼,“南体模式”如何以新举措迎接新转型,踏出“以学训融合为特色发展的灵魂、以育人夺标为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创新求进为特色发展的驱动、以服务社会为特色发展的追求”的新路径,为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高等院校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新校注本《红楼梦》有疏漏之处,兹略述如下。一、第425页:龄宫划蔷,宝玉“数一数,十八笔”。但“蔷”非十八笔。查庚辰本,“蔷”为“繁体”,系十八笔。新本校注凡例有云,凡属异体字、俗字,一般均以目前通行的规范字予以统一,不再另作校记。但取代后,文句致生歧异,不如“仍按底本文字”为好,与“十八笔”相吻合。若用规范字,应将“回”字的四种写法,给以注说。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种视角、层面和领域来描述,因此,可以从不同语境、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来考察和理解经济“新常态”。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态”向“常态”转变,即“计划经济常态”经过“市场化转型的市场经济非常态”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态”,是“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的转换,其核心在于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机制以及新的市场结构与模式,并持续演进。在国别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常态”进入“新常态”,是“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放松政府管制中发展,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创新中自主发展”,与美国等“去杠杆化、强化政府管制”的“新常态”具有本质区别。在发展阶段和环境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当然,还可以从不同的区域、产业,甚至城市、企业等视角来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6.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